那些有永恒的主题,有经典的人物形象,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有一定的知名度的作品,我们称其为名著。
名著中的人物不死。那里有足智多谋、勇敢机变的奥德修斯,有天生丽质、沦落红尘的玛格丽特,有面貌丑陋、心地善良的加西莫多,有心高气傲、多愁善感的潇湘妃子。他们性格鲜活,个性鲜明,永远生活在文字堆成的海洋里,只要我们一打开书籍,就化作立体的形象伫立在我们的面前。他们离我们是那么近,近得能让我们聆听到他们的呼吸、感受到他们的脉搏、触摸到他们的肌肤。我们出生以前,他们就存在,我们离开以后,他们仍存在。他们是不老的神话,不断地用或睿智、或纯真、或慈善、或忧郁的眼睛注视着我们,用或灵动、或破碎、或真挚、或纯情的心灵关照着我们。走近他们,我们能了解他们所代表的那个时代,从中我们体会到我们的先民曾经历过怎样的风风雨雨,怎样的艰难曲折,他们为了理想和幸福曾做过怎样的努力,他们为了爱情和和平曾遭受过怎样的苦难。他们埋下了什么种子才结出今天这样文明的果实,他们植下什么样的草籽才长成今天这样铺陈大地的绿洲。我们喜欢他们,是因为他们的奋斗与挣扎应和了我们心底最隐秘的那一部分;我们钟情他们,是因为他们的勇敢与坚强唤醒了我们沉睡的追求和探索;我们拥抱他们,是因为从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们感激他们,是因为他们用鲜血与生命赋予了我们人生的意义。那些人物不死,放眼周围,从那一双双焦灼的眼神里,从那一张张渴望的脸颊上,从那一个个坚挺的躯体上,从那一声声震天的呼喊里,我们依稀还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已经离去,但他们分明还活着,就活在我们四周这些迈着滞重的步履行走的人群里。
名著中的故事不老。英雄阿喀琉斯的脆弱之处是他的脚后跟,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美人鱼还坐在哥本哈根的港口,用它稚嫩但是纯洁的充满梦幻的眼睛凝视着一艘艘的船只出航远洋;鲁滨孙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岛屿,他是那个岛屿的主人,那个岛屿就伫立在大海深处,永远不会沉没;简爱仍然用她坚定而有力的声音宣告着爱情的誓言,她瘦弱的身子站成了一个时代;摸上去光滑而冰冷的,是辛巴达看到过的那只神鹰的蛋;安娜·卡列尼娜在追寻爱情的路上失败后将美丽的脖颈放到了寒冷如北极的铁轨上。那些永恒的历险仍然种植在我们的心灵里,让我们挑战贫乏,挑战枯燥;那些波澜壮阔的画卷让我们热血沸腾,情绪激昂;那些曲折跌宕的事迹让我们心潮澎湃,夜不成眠;那些传奇的人生、传奇的经历在让我们曾捧腹大笑或者黯然神伤后都引起我们的深深思考。他们的故事,就流泻在流浪艺人的琴弦上,就书写在永不发黄的纸页上,就铭刻在高高悬挂的星辰上,就游动在厚重朴实的大地上。那些人物的故事,会擦亮我们的眼睛,会充实我们的精神,会快捷我们的脚步,会激发我们的热情。
名著中的精神不朽。打开芬芳的扉页,你可以看到歌德笔下的浮士德那为了追寻理想而将灵魂卖给魔鬼的义勇,你可以看到为了追索真理而从地狱、炼狱到天堂不断游历的但丁,你可以看到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而漂洋过海、历尽艰险的哥伦布,你可以看到为了得到一份纯真的爱情而以生命相殉的杜丽娘。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已经脱去了普通人的外衣,而作为一种象征、一种传奇闪耀在人类历史的星空。在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闪烁着一种光辉,一种荣誉,一种尊严,一种希冀。那是几千年来生活于这个星球上不断探索思考的结晶。是的,作为一个个体的人,永远是渺小的,但就是这么渺小的个人,却因为一种精神而伟大。这种伟大,填充了宇宙的空白,消泯了时间的流逝,在那永恒、坚定、漫长、艰难的求索中,显现出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的高贵和不屈。那种精神是不灭的,它从每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的身上体现出来,被那些伟大的作家整合梳理之后沁在这些人物身上,于是,每一个人物都向我们昭示着一种至理,每一个人物都让我们感动和激昂。因为看到那种象征,我们宛然看到了自己。我们也有这样的勇气和这样的目标,而作为灯塔和路标,他们将永远地指引着我们寻求一种人之为人的价值和意义。
名著中的梦想不灭。那是《诗经》,一个女子用她悲怨的心情婉转哀切地倾诉着战争的罪恶和对安定的企求;那是《论语》,那个高大而谦和的老人将他的社会理想向着弟子们娓娓道来;那是《孟子》,那个意气风发、气势逼人的哲人向着君主们谈论着他素朴的政治规划;那是《庄子》,那个伟大的智者以常人难及的想象畅谈着他精神的绝对自由。还有柏拉图的理想国,还有莫尔的乌托邦,还有培根,还有托尔斯泰,还有卢梭。他们以堂吉诃德的热情勾勒着那看似美妙的图景,在做这番工作时,他们倾注了所有的思想,所有的精力,所有的热望。那里有对和平的渴望,有对人生价值实现的追求,有对个人幸福的祈盼,有对整个人类前途的担忧。时光永是流逝,但那些理想还是新鲜的,还有着浓郁的气息,而以其强烈和热诚吸引着我们柔软的心灵和干渴的眼眸。我们也有理想,但我们的理想相比这些名著中的,却显得世俗而浅薄,品到那些理想,我们就能把握住人类前行的脚步声并进而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络。我们就会多一份担当,少一份抱怨;多一种高度,少一种狭隘。因为我们还是处于那种理想的包围之中,它还是会觉醒在我们的血液里,呼唤着我们去奋斗,去抗争。
名著中的语言不凋。读到哲学,我们的思维会在那些严密的逻辑支撑下得到缜密细致、敏锐深厚;读到小说,我们会因为一两句对话和描写而感动得热泪盈眶、情不能已而使自己变得内涵丰富,情感蕴藉;读到散文,我们会在若干优美而富含哲理的语句面前怔忡良久,若有所悟,从而提升我们的层次和水平;读到戏剧,我们会看到各具特色的人物和作为他们表征的对话从而更清楚地认识社会,更深切地了解人性;读到诗歌,我们会感叹于感情的迷离恍惚,惊讶于激情的激昂澎湃,感动于爱情的缠绵悱恻,倾倒于友情的坚贞伟大。名著中的每一句话,都值得我们深味,而深味过后,我们的心灵会被这些文字引向天堂般春和景明的境地;名著中的每一句话,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当它步入我们的眼帘后,也便有了再生的可能。也许仅仅一个字,一句话,都将左右我们的人生,因为我们的基因里就流动着语言的因子,它往往处于沉伏状态而等待着文字的唤醒。然后我们将会知道,那些作家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吐出了我们深味得到而不能吐露出来的思想,就在于他们用那如神之笔描写出了我们最深切的内心隐秘,就在于他们居然知道连我们也不知道的个人的心事。
名著中的鲜花不枯,名著中的流水不居,名著中的山峰不倒,名著中的航船不沉,名著中的思想不腐。名著就像传说中的青春女神,永远靓丽,永远年青。靠近它,拥抱它,聆听它的呼吸,咀嚼它的味道,我们就有可能舍弃卑俗、萎缩、狭窄、计较而走向宽容、高远、深沉、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