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

朗读这篇文章

《呼兰河传》这本书名气很大,老早就听说了,一直也没有了解其内容。因为不了解作者和作品,所以看这本书的时候几度跑偏了。一开始以为是写风俗,因为前两章写得太美了,苍凉的美,宽阔的美,各种民俗娓娓道来,目不暇接。然后开始写作者童年和祖父的趣事,朴实又温馨,还以为接下来是个暖心故事,没想到后几章,整个调调又变了。作者描写了几个呼兰河人的命运,那命运低沉得,真像作者文中写的“不知为什么,这铁犁头,却看不出什么新生命来,而是全体腐烂下去了”。

原来美和粗矿都只是宏观层面的,一层层扒开来看,都是暗疮腐朽。

下面的讨论可能已经烂大街了,还是想写写对个人的震撼最大的第五章,也就是写“团圆媳妇”那一章。

团圆媳妇是以前婚姻制度的产物,也叫童养媳。旧社会穷人家孩子多养不起就变相卖给或送给有男孩的人家做媳妇。实际上就是让所谓的夫家去抚养,等女孩长大了,夫家就让此女孩与其子圆房(结婚),故此就叫团圆媳妇。

文中的团圆媳妇天生可爱善良,却因为不符合婆家的要求和想回家,被误判为有病,为她驱神,吃各种土药,也各种殴打,最后,这个小姑娘被活生生折磨至死了。这个爱笑的小姑娘,生前梦里最常念叨的就是“我要回家”。

震撼的不是小姑娘的死,如果她是被害死的,那大不了就是遇到不好的人。团圆媳妇是被“爱死”的,没有人去谴责殴打她的婆婆,因为她的婆婆花了自己平时舍不得的钱,请大神来给她看病,给她试过了无数土方子。还费心费力管教她,婆婆打她的时候,全村的人都放心了,觉得这个团圆媳妇才能管教好。

都不能说是道德绑架了,这就是愚昧的力量罢,群体的无知罢。团圆媳妇儿是死了,就算没死又如何呢,变成跟这帮人一样的“正常人”?等到她变成婆婆的一天又开始折磨她的儿媳妇?

那现在怎么回过头看这个事儿呢?该怎么评论呢?当时再牛的人都不可能跳出这个框框,能指责任何东西吗?人本性里的慈悲恻隐,为什么在很多时候都失效了呢?

不要去责怪或者嘲笑一个时代。有可能未来的人看我们天天这么上班,被钱驱动着生活,会比我们现在回过去看过去女人裹脚更愚昧更不可理喻。

一个时代的烙印,虽然有点脏有点丑,人类现在自诩先进的现代文明不也是这么孕育出来的吗?就像粪土浇灌出鲜花一样。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是不能细看的,细看之下肮脏龌龊,都有血泪和欺诈,只能模糊了自己的眼睛,往远处走,从大处看,方能看到一片缓慢向前的迹象。就这么缓慢的一点意思,偶尔还有后退呢,让人着急。

整个事件中,丈夫的角色是没有怎么出现的,这个事情也很有意思。想起很多书中有关中国家庭中“父亲”在养育下一代中的“消失”的相关讨论,相关话题值得探讨,不在本文展开。

“团圆媳妇”整个人物塑造是成功的,让我想到张爱玲的“曹七巧”,在呼兰河的历史波流中,这只是一朵小浪花,但被作者这么一写出来,便永远不会被遗忘了。凝结一段历史,艺术和写作的魅力便在于此了。

作者
棒棒糖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呼兰河传》读后感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