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好《黑色小说》

朗读这篇文章

原创: 今晚我们读书 星文化

杨好,新锐小说家、艺术史学者。个人首部长篇新作《黑色小说》于2019年出版发行,特邀李敬泽、西川作序,推荐者囊括了宁浩、马东、佟大为等文艺大咖。今晚21:00,东方卫视中心艺术人文频道《今晚我们读书》,探究《黑色小说》中的神秘世界。

嘉宾:杨好
主持人:张颖

杨好生长在一个文艺世家,父亲是朦胧派诗人潞潞。本科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剧本写作专业,研究生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专业退学。后赴英国获得圣安德鲁斯大学艺术史和苏富比学院艺术商业双硕士,并曾出版艺术史研究读本《细读文艺复兴》。

杨好所有的经历像是生活在虚构世界里,让人想起法国诗人马拉美的诗句: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为了写进一本书。

杨好认为如今的小说所面对的文学状况不仅仅在于文字阅读,也在于视觉感受,光有文学是不够的,大众的审美范畴更包括艺术、电影。
(美文精选网:www.meiwenjx.com)

尽管这是一部虚构作品,但杨好将《黑色小说》中故事的主要发生地设置在曾经学习和生活过的城市伦敦。

热爱文学的医科男生M和艺术史女生W,是出身于中国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家庭的两个留学生,在探寻汉密尔顿公爵家族秘密的过程中,偶然产生联结并不断陷入回忆、想象、爱情和艺术的纠缠,试图找到17世纪汉密尔顿公爵的高贵灵魂,最后W的生命走向终结……这是杨好在《黑色小说》中构建的当代生存寓言。

“黑色” 指向了一些漂浮不定的气氛和无法预测的结局,同时带给杨好一些文学和电影学上的印象,还代表着往理想的作品发展的方向标。

杨好喜欢托马斯·品钦的小说《V.》,《黑色小说》一定程度上是向托马斯·品钦的致敬。无独有偶,故事的主人公M和W恰巧在封面上形成了V。

“James Hamilton”,“詹姆斯·汉密尔顿,第二代汉密尔顿侯爵”。这是一幅不大的肖像画,他从来没听说过画家的名字。但这位侯爵的名字,由于和“侯爵”二字连在一起,所以显得威严高尚。肖像里的侯爵也有着一张清瘦的脸,但看起来更愉快、更放松,更像是一位法官,或者医生。……
M不熟知英国历史,也对历史没什么兴趣。但这个汉密尔顿,此刻就像他一直想创作的某个人物一样,陌生地悬浮在四周。
(美文精选网:www.meiwenjx.com)

《黑色小说》是一部冷调的文学作品,主线既是两个故事,也可由每个章节和阅读顺序构成的隐线决定故事的无数可能。

它背离了传统的线性叙事,读者可以从小说的任何一个段落拿起再放下。这样的结构带来一种陌生感,阅读的过程仿佛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场博弈。

时间在杨好的作品中以另一种方式呈现,成为她在小说中向读者抛出的一个问题。一般的阅读顺序是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以此作为线性叙事。

而《黑色小说》的阅读顺序则需要对比来读,它会在时间中形成一个自己的叙述逻辑,读着就像是一个互动游戏的体验者,自己编织出一个文学世界。

换句话说,《黑色小说》更像是一种蒙太奇式的写法,20个章节分为上下两部分,M是1到10,以1:1,1:2的顺序依次类推,W的部分则是2:1,2:2……一直到2:10,跳跃式的阅读法。

“达达主义认为社会由于贪婪和物质化,所以将要走向消亡。”
W坐在大英图书馆里,正在读一本关于“达达主义”的书。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可能是因为这本书的封面:一只眼睛,像极了提香笔下的女人们的眼睛,充满神秘又空洞无物。她之前用电脑所能查到的关于汉密尔顿家的只是一些知识,知识是有真有假的东西,任何可以被记录完成的文字都不是百分百真实的。

《黑色小说》一经面世,就被贴上“本年度具有国际范儿的颠覆式长篇小说”的标签。作者杨好凭借书中另类个性的写作风格,被誉为2019年备受关注的新锐“硬核”小说家。

虽然这只是杨好的第一部小说作品,却已足够让人感受到她厚积薄发的“文学野心”。

能够光明正大地回归“写小说”这三个字,杨好是无比开心的。“写小说”对她来说是一个困难的过程,兜兜转转十几年,就像是书中的M,怀揣着一个巨大的秘密才能够达成。

如今的杨好已经进入第二本小说的创作之中,在之后的日子里,她会珍惜所有的写作时间和机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杨好《黑色小说》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