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窗边的小豆豆》学学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

朗读这篇文章

原创: 畅读姐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女作家黑柳彻子的作品,她以自己为原型,讲述了自己上小学时的一段经历。

小豆豆是一个一年级的女孩,才一上小学就被退学了,理由嘛,如果大家看过《大卫上学去》就可以很好的理解了,小豆豆给老师和同学的印象就是那个捣乱的大卫的形象。
但是,当作者以小豆豆的视角去叙述的时候,我们反而并没有讨厌她,但读者不讨厌她,不代表学校就能接受她,所以她被退学了。
当她们来到新学校巴学园的时候,小豆豆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里,但是当我们以自己的成人视角会发现,巴学园是一所特殊学校,学校里一共只有五十几个孩子,其他孩子并没有多写,但提到有一个因为小儿麻痹而残疾的孩子,所以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这是一群特殊学校。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校长听小豆豆讲话,一听就是四个小时,他用四个小时,彻底掳获了小豆豆的认可——以前看到过一句话:千万别说小孩小。小孩子的智慧并不亚于大人,所以小豆豆的认可其实很重要。
还有个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小豆豆掏粪找钱包那里,校长来了三次,并没有批评她,而是说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部都放回去。于是小豆豆尽管没有找到钱包,也非常的满足,而且觉得校长很信任自己,很尊重自己。
书里的内容即有趣又引人思考,比如他们的课程设置,每个人都从自己喜欢的课程开始,而且我理解的他们的学习方式是以自学为主,老师讲解为辅。比如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棵自己的树,小豆豆就邀请了自己的同学爬自己的树,小豆豆的善良和单纯,自己充分想办法的态度,从这一件小小的事儿上就能够看出来。还有游泳课,借着游泳的机会,来证明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即使是身体有缺陷的同学也是一样的。包括参加同学的葬礼,等等等等。巴学园给每个孩子的心里都种下了一个自尊、自信、责任、爱心、自学、平等、勤思,等等的意识。
后记中,小豆豆罗列了同学们取得的成就。这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真正的教育是什么?
单纯的知识灌输,当这个灌输一停掉,比如说毕业了,那么孩子们还能够以什么方式继续获取知识呢?
巴学园里没有知识的灌输,是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获取知识,老师因材施教,而且知识教学仅仅是小小的部分,他们在巴学园里的每时每刻都是教育的一部分,但又没有以教育的形式呈现,比如吃午饭,“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很多潜移默化的意识被每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种到了孩子心里。
大家都认可,美丽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我不得不承认,巴学园的这些小朋友一定会是有趣的灵魂中的一员,因为简简单单吃个便当,他们也充满诗意。他们被老师和校长认可着长大,他们在社会性上没有情感的短板。他们没有被逼着学习,不会把学习当苦事,可以说是享受着学习的过程,他们的一生都是“不会停下来”的状态。这些孩子会因此而受益一生,因为“停下来”的感觉,真的太可怕了,很多时候,人一旦停下来,会连微笑也忘记了。
所谓不停下来,就是哪怕是繁忙的间歇、困苦的瓶颈,每个人也能有一个自己的意识世界,这个世界是独属于自己的,我们会为这个世界不断的添砖加瓦,然后在这个世界里,我们会得到喘歇、平静、安乐。
《窗边的小豆豆》是我没有做妈妈的时候读的,读的时候,我会更多去回忆自己的童年。有时候,我会想,人对抗“油腻”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要忘记,不要忘记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小孩,也会任性,也会肆意,也被宠爱。
永远不要忘记,我们值得。
当我们记得自己的曾经,在做为一个大人对待孩子,便会慈悲。我们就可以不轻易给他们打标签,不轻易的否定他们,不轻易的拒绝他们,不轻易的居高临下,更不轻易的追逐负累他们。
昨天读《天长地久》时,我去书架找《目送》,顺便看到了这本《窗边的小豆豆》。于是,我就想:既然写了与母亲,也该写写与孩子。这正是我正在面临的样态,母亲初老,女儿尚小,我还有时间去审视关系,去调整方式。
很多时候,我认为,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总是在恰当时候遇到恰当的提示。读书就是有这种惊喜,不经意间一瞥,曾经的书就映入眼帘了,它点燃了你脑中读过的内容,以今时的阅历,重置了书对你的影响,会重新勾起你的共鸣。
读书,是一种幸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从《窗边的小豆豆》学学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