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妈妈的素质,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朗读这篇文章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原著 | 尹建莉
解读 | 羚羊

把孩子培养成品学兼优的人才是每一个家长的愿望和期待。但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熊孩子,许多家长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问题和困扰,总会感到无计可施、束手无策。

那要怎么解决呢?这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定会帮你找到办法。

本书作者——青少年教育专家、教育学硕士尹建莉。从教多年,现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作。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且自己培养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女儿,其女儿曾两次跳级,2007年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香港两所大学同时录取。本科毕业后前往美国读研,现在香港工作。

尹建莉撰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即源于自己平时的育女日记,是家庭教育原创作品。一经出版就高居各大图书榜榜首,迄今发行已超过400万册。

本书融合了中西方优秀的教育思想,是教育学和心理学在具体教育中应用的典范。成为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的经典之作。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引进出版,在全球华人中也有广泛的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不可多得的实用家庭教育工具书。

在生活细节中,注重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

孩子幼年期的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可能成为蕴含重大教育意义的事件。儿童教育中一件小事都可以扩展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或坏毛病。

家长对此应该敏感、用心,让每天遇到的一些小事成为砌筑儿童美好人格大厦的一砖一石。

(1)打针

打针吃药是每个幼儿都会遇到很多次的事情。许多家长都采用哄骗、威胁的方式让孩子就范。有的甚至“武力”解决,摁胳膊压腿强制执行。

这些家长的做法不但放大了孩子的痛苦,也错失了教会孩子在遇到困难时要勇敢面对的好时机。

其实儿童的忍耐力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困难的事。

比如告诉孩子生病了就得打针吃药,打针可以治病。不要觉得孩子不懂就不说。

哄骗收买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真正缓解孩子的紧张,还有碍他们的品德发展。

(2)给小板凳“揉揉痛”

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幼儿玩耍或走路时不小心磕碰到什么东西,碰痛了大哭。家长为了安慰孩子就一边哄孩子一边故意举手打“肇事者”,“责怪”它给孩子带来疼痛,并做出给孩子报仇的样子,然后安慰孩子说,咱打它了,它不敢再碰你了。

孩子可能在这时会有所安慰,破涕为笑,家长也会感到很满意。

其实这是一种很不好的方法,是一种“复仇行为”。他教给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责怪别人,教给他不宽容和报复。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

尹老师在处理这类问题是采用“善待”对手的方法。

如果小板凳把女儿碰痛了,她赶快亲亲她的痛处、给她揉揉、吹吹,安慰孩子“马上就不疼了,宝宝不哭了”。

女儿稍好一些时,她再像对女儿一样给小板凳揉揉痛,告诉小板凳马上就不疼了。

这样做会让女儿觉得小板凳不是“加害”她的“坏蛋”,碰痛是双方的事,要互相体谅。

尹老师经常用这样的方法处理类似事件,使女儿从小就养成了善解人意、善良、豁达的性格。

长期被这样教导长大的孩子对别人会有更多的理解和关爱,遇到问题从不执着于自己的利益。

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让她当下心情愉快,也能保证她一辈子不吃大亏。

教孩子给小板凳揉痛与其说是一个技巧问题,不如说是个教育观和哲学观的问题。

家长一定要注意你所有言行中蕴含的价值观要和谐统一,只有前后统一的东西才能潜移默化到孩子身上,并稳定在他们心中成为他们做事的风格。

当“给板凳揉揉痛”成为孩子的一种思维方式时,他在生活中处处给出的就是理解、善意和尊重,同样也会在生活中收获这些。

家长所能教给孩子最重要的做人技巧就是做个好人。

(3)“牛顿”行为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常常出错、闯祸,失误不断、“事故”频发。

有些孩子会因为太过专注某件事而犯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比如玩的太投入忘了上厕所,尿了裤子;读到一本精彩的故事书忘了写作业;专心看动画片听不到妈妈叫吃饭的声音……

家长以何种态度对待孩子的这些小故事、小错误,其实是家庭教育中的大问题。会对孩子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尹老师常常用这句“像牛顿一样”批评女儿圆圆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粗心犯的各种低级错误。

这句话来自他们都熟悉的一个故事:牛顿的朋友来看他,牛顿在实验室沉醉于实验,很久没有出来。朋友于是和他开玩笑,把佣人给他做的午饭都吃了,然后走了。等牛顿出来看到餐桌上的残局说“原来我已经吃过饭了”,然后又去做实验。

尹老师的女儿圆圆就常常丢三落四,上学忘了拿车钥匙、忘了带手表或者把东西落在出租车上。

对于圆圆的“牛顿”行为,尹老师从来没有责骂过,只是表示父母很忙,这样浪费时间精力太可惜。还帮她积极想办法应对。

孩子会在这种过程中感受到不便和损失,知道以后该如何做。

我们可以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告诉孩子,但一定要有耐心等待他经历并成长。让他尝点不用心的苦头,该学会的他都会学会。

“像牛顿一样”即是家长如何理解孩子的问题,也是以什么方式批评教育孩子的问题。

“像牛顿一样”的批评方式把一件该生气的事化作一句玩笑,即能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又不损害他的自尊心。孩子会更容易反省和改正。

如果家长不顾及孩子的心理一味的去指责他,孩子可能会故意顶嘴或做出满不在乎的样子。

如果家长与孩子之间经常出现这样教训与反抗的态势,孩子就会渐渐地真的对自己的错误不在乎,进而对家长的话也无动于衷。

家长一定要从内心认识到儿童成长需要“失误”,更需要“试误”。孩子从生活中汲取的经验教训比你口头上讲几百遍都印象深刻。

“犯错误”是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只有修够一定的学分,他才能真正获得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

家长要认识到过失的价值。在孩子成长中过失与成就具有同样的正面教育功能。欣赏孩子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

(1)儿童记忆黄金期背诵古诗的重要性

儿童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阅读背诵的东西会真正刻进脑子里,内化为自己的智慧财富。充分利用儿童记忆黄金期对孩子的记忆和智力开发都非常重要。

在这个时期让孩子大量背诵一些古典诗歌,以唐诗宋词为主的古典诗歌值得每一个人从小背到老。

孩子两三岁前读诗不用解释,古诗有极强的韵律感,不会给孩子造成深涩难懂的疏离感。

要注意保护孩子学习古诗的兴趣,不要让孩子给别人表演背诵、不要把背诵当做任务加给孩子,而是当作孩子和家长的共同爱好、和孩子一起背诵享受。

和孩子一起学习更容易唤起孩子的兴趣和成就感。

被古诗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采,实际上也是丰盈精神世界和心灵。

(2)阅读是儿童智力启蒙的重要方法

阅读是智力启蒙最重要的方法。它是一种乘法手段,可以让儿童的智慧以几何数递增。

研究表明从小阅读量大的孩子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都会更好。而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差些,甚至写作业的速度都会慢一些。

每个婴幼儿都喜欢听故事、看书。只要家长把握好时机让孩子及时接触阅读,不要让电视、电脑、游戏等替代阅读,每个孩子都会喜欢上阅读并从阅读中受益。

儿童早期教育中许多家长更愿意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热衷给孩子报课外班。孩子上小学甚至初中的时候,只要针对考试学习,成绩都会很好。这使许多家长觉得阅读可有可无。

其实阅读是一种长线投资,是对孩子潜能的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滋润。

它的好处在孩子上中学后尤为突出,阅读量少的孩子会越来越表现出综合素质平庸,学习力不从心。这种艰难和困惑可能会伴随他们一生。

而阅读量大的孩子不仅从小聪慧,而且在学习上也有很强的爆发力。

就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来说,从小奠定良好阅读基础的人才是真正赢在起跑线上的人。

(3) 在游戏中学识字

让幼儿早识字、轻松识字,不仅对学前和小学阶段的孩子有意义,也可能对孩子一生的学习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尹老师在女儿圆圆几个月大的时候就给她读故事书――深情并茂的照着书“读”,而不是口语化的去讲。

孩子再大点的时候,她会和孩子一起用手指着书上的字一字一句的读。

随着圆圆慢慢长大,尹老师引导孩子指着自己读,孩子指哪她读哪。这样渐渐地圆圆理解了文字的作用,能把故事与文字联系到了一起,并开始认识一些字了。

同时带圆圆出门时她也总不失时机的指一些字给孩子看。久而久之,圆圆看到字就想读出来,也因此认识了不少字。

慢慢的圆圆会自己读故事书,把情节看个大概,尹老师再把她不认识的字给她读一读,这个故事就被她吸收了。

圆圆从完全个人阅读中获得了极大的乐趣,书越读越多,字越认越多。她刚上小学就能达到一个三年级孩子的识字量和阅读水平。

在小学阶段,圆圆更读了大量的中外名著和报刊杂志。

由于她读书多、理解好,各门功课都很优秀。从二年级直接跳级到四年级,仍然是班里成绩最优秀的学生,且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和认识问题的水平。

这个奇迹最终得益于教育。是家长有意无意间实行一种正确的教育方法所收获的成果。

在儿童启蒙教育阶段,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特别重要。要用孩子喜欢的、有兴趣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学习能力。

(4)如何写好作文

现在很多害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的孩子,其实不是没有能力写,而是作文教学禁锢了孩子的思维、使孩子无从下笔。

作文教学中老师会讲到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可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很少被鼓励说真话。

来自教师、家长和社会的道德说教意识仍强有力的控制着学校教育,从孩子开始自我表达的那一天,就急于让他们学会说“主流话语”,从不给他们留下自我思考和自我表达的空间。

其实写作文最大的技巧就是讲真话,说真话可以让人产生写作兴趣、有东西可写。没有这些,写作就是不可想象的事。

写作文绕过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放弃自己最真实的情绪和体验,会让孩子们对写作文感到厌倦和困难。

正常的写作是自我思考、思想自我成长的过程。一个孩子面对一个命题能进行独立思考,思考自由而诚实,他就会找到想表达的内容,不用为凑字数而写空洞的话,写作就会变得容易。

写作时“讲真话”的意义其实超越了写作本身,就像钱理群说的:“培养一个人怎样写作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培养一个人怎么做人”。

成年人教育观和教育素养的重要性

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学校。

家长掌握孩子的命运,决定他们的未来。

如何做个称职的智慧型家长、有效助力孩子成长,是家长们必须懂得的学问。

(1)不做渎职父母

自己带孩子是父母成为称职家长的第一步。

家长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多陪孩子、多付出一些辛苦往往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这个“付出”是天下最划算的“投资”。孩子越大越显现出来。

如果把这件事做反了,在孩子小时候不注意、不把教育孩子当回事,到孩子长大了,不知会带来多少问题。

而现代家庭教育中有些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只愿意在孩子身上花钱,却不愿意花精力和心思,这也是不可取的。

(2)暴力教育的危害

许多家长都有过打骂孩子的经历。

打骂是教育中最坏的办法,这种野蛮的教育方式完全没有任何含金量,它只是让父母出口恶气。

打骂孩子可能会解决眼前的一个小问题,却给孩子的成长留下了巨大隐患。经常挨打的孩子身心都会受到伤害。他从家长那里感受到的是屈辱,体会到的是自卑,学到的是粗暴,激起的是逆反。

在严厉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变得自卑、内向,缺少人际沟通能力和自我反思、自我管理能力。

其实对付小孩很简单,根本不用去打骂。每次的小冲突都是孩子的一个学习机会,家长耐心而真诚的去解决就等于解决了此后的一系列问题。

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变得顺从,但不会让他们变得聪明和懂事;能让他们变得听话,但不会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暴力教育能得到一些暂时的、表面的效果,却以儿童整体堕落和消极为代价。

(3)拒绝暴力作业

数量多、重复、惩罚性作业等无效作业都可以称为暴力作业。

暴力作业对儿童的消极影响令人瞠目:它可以摧毁孩子的上进心和创造性,甚至破坏他们的道德,改变事情的状态,催生孩子的厌学情绪。

暴力作业不仅给儿童当下的生活带来痛苦,破坏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意志力,还会对他们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造成终身的影响。

家长和老师都要有意识的抵制暴力作业,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

不要用繁重的作业把孩子固定在板凳上,不要让孩子的作业成为“教育事故”――成为摧残孩子身心健康的元凶。

(4)“儿童多动症”是个谎言

现在有些孩子患有许多50、60后小时候都没有听说过的“病”――多动症、抽动症、感觉综合失调症等。

其实这些“病”很少有真正病理学上的原因,更多的是成人教育方式不当所造成的。

有个男孩的家长甚至仅仅因为孩子不用功学习,只想打球或看电视就认为孩子有多动症,带孩子去看精神科,要孩子吃药,却从不反思自己在教育上的失误。

如果患有此类“病症”儿童的家长和老师能够多关心理解孩子,用心倾听孩子的“行为语言”所表达的诉求,接纳孩子,有质量的爱孩子、教育孩子,那么孩子的一切都会变得正常。

成人不应该用太多标准思维模式对儿童自然特性进行长期的不良干扰,打乱孩子固有的成长节奏,给儿童带来持续不断的心理伤害,造成儿童安全感和自信心的缺失。

儿童心理缺陷和精神病患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教育比医疗更为有效。

“减少干预”和“自由的气氛”是医治儿童这类病最好的两片药。

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正确的教育呵护。

教育全在细节,几乎每一种细节都蕴含着某种教育机缘。成年人和儿童相处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一场德行教育,也是一场心理健康辅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

我们生养一个孩子,不仅有责任让他长大,还有责任让他幸福。

家长们要努力让自己成为高素质的父母,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最好的情感支持,用人性关爱孩子,而不是用神性要求孩子,使家庭教育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把榔头。

当我们手上有一块玉石时,我们应该用心雕琢,用耐心和毅力刻画,我们必须采用正确的做法——因为培养一个孩子,不仅是对家庭负责,也是对民族发展负责,对未来社会负责。

*文:羚羊,慈怀每天一本书签约作者,一枚70后爱文字的大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妈妈的素质,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