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中国历代政治之得失》 -读书笔记

朗读这篇文章

【中】钱穆《中国历代政治之得失》

淇奥

最开始看钱穆先生《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在大学,那个时候看书并没有细致的选择,只是看有人说这本书好就去看这本,转天又去看别的。也不知道什么叫“史观”更不知道什么书史书的意义和作用所在。

如今再去回想以前那些时候,还是自觉不免浪费了许多时间。看书开始可以不加选择的去看,何种科目都可以,需要积累一个量,一个从“博”到“通”的过程,但是时间久了,必然需要“精”和“专”。

后面这个过程是需要花费时间和功夫的。不下功夫难以有所得。这就像许多人喜欢读小说一样。可时日久了对于自己的理解并无多大帮助,也不过是自我的简单重复。无论是读书抑或其他都需朝抵抗力最大的方向走。

为什么推荐这本书呢?严耕望先生在《治史三书》中说钱穆老先生做学问的踏实和严谨,并不求以新瓶装旧酒给人以短暂的欢愉,而是以旧瓶中出新酒却给人以持久的甘甜。这本书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新奇的角度去给我们呈现中国历代政治的得与失。

就拿宋一代来说。军事一直为人诟病。但这并非当政者不想改变。冷兵器时代马匹的数量决定双方的军事基地。而宋朝自开国以来就丢失了河套地区即今天的宁夏地区,此处正是养马的绝佳地方。宋朝在马匹的数量上次于同时代的角逐者,这直接就导致在战场上的极大的劣势。

纵观历代,军事上强的,必然于马匹数量有直接的关系。这一点可以参考元军。这只是本书中的一个例子。其他如汉,唐,明,清等政治皆有得失。

其次。再说关于读史书的意义和作用,第一层是启发智慧,我们可从历史中观前人之处事方式用之于己,对比相同的境况下,古人如何处事,结果是怎样。我们可借鉴。

宋代吕祖谦说,我们读圣人书,一旦遇事便和闾巷人无异。如此书是书,我们还是我们。故而读书一定要立于实际,不可缘木求鱼。在启发智慧的基础上是要学会审时度势,我们处于什么样的时代,这个时代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在这个时代扮演何种角色。如此种种,时就是时代,势则是发展。

我们要学会在当下的时代度势。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史书中慢慢磨炼自己的思辨。普通人可知一天事之变化,伟人则为数年之变化,圣人则百年之变。大道至简。我们要于变中求不变之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之得失》 -读书笔记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