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后感:青面兽杨志的不利流年

朗读这篇文章

文/易水长弓

想做成一件事,很大程度上得看运气。

比如说,曹操、刘备、孙权都是猛人,都抱着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可打来打去,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谁也不能奈何谁,直到三个猛人都死了,天下还是三国局面。

刘备等人运气不好,自己牛的时候,有人和自己一样牛,大伙充血互殴,谁也讨不了便宜。反观南北朝时期,君主一个比一个2,江山照样坐的好好的,刘备等人要是穿越到了这个时代,面对的都是智商不足90的弱智,统一南北绝对是手到擒来。

可惜猛人虽猛,却生错了时候。

目光再往水浒里看,偌大个北宋王朝,蹴鞠作为全民运动,会踢球的,肯定不止高俅一个。可人家高俅正好在宋徽宗面前露了这么一手。而其他人就没这么好运气了,纵然你也会踢球,能踢出鸳鸯拐、双蝶舞、直捣黄龙等高端腿法,可皇上看不见~啥都白费!这说来说去,仍然是个运气问题。

水浒里说——三分本事,七分撞运,没运气时,再简单的事也办不成。若是走了背字,摊上了不利流年,更是做什么垮什么,特别憋屈。


水浒里运气不好的,首推的自然是杨志。别人运气不好,或许受了自身条件的限制。杨志的运气不好,却是在明明看起来像人生赢家的大好形势下,总是惨淡收场。他起点太高,自然跌的更惨些。

杨志是国都汴梁人氏,天波府杨家将的后人,自小习得好拳脚,年纪轻轻就中了武举。

得了功名之后,杨志被拨到了殿帅府听差。殿帅府作为古代的国防部,杨志在里面当到制使一类的官员,可以说是很得重用的。

宋代的官职里,其实并没有殿帅府之类的机构,施耐庵写的殿帅府,其实是明代的统兵机构。按史料上记载,殿帅府制使官职虽不大,但总是跟在领导身边,帮长官办差。

若不出意外,根据殿帅府“七年升将”的规矩,杨志本有着大好前途。而高俅看来还很倚重他,把帮皇帝搜集民间奇石的“花石纲”重任交给了他。

古人所谓——“皇差必进”。想必杨志在押着一船奇珍异石,过太湖、巢湖、通源渠、长江、淮水再入黄河时,肯定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待到回京卸了差使,将任务完成的勘合交到殿帅府,高太尉会笑眯眯地说,“小杨,干的不错,告诉我,想去哪当节度使啊?”


然而,杨志的好运就止步于黄河了,风浪把船打翻,花石纲沉底,杨志好不容易才拣回了一条命。

办砸了皇差是要掉脑袋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杨志一直亡命天涯。

后来宋徽宗大赦天下,免去了杨志的罪责。杨志觉得,看到了东山再起的希望,遂多方奔走,凑了一担财宝到朝廷上下打点。

枢密院的复职介绍信开了,兵部那边的人员编制问题也解决了,就剩下殿帅府高太尉点头,自己就又是那个威风凛凛的杨制使了。

念在昔日的恩情,高太尉一定会准的,杨志这么想,高俅却不这么想。他觉得杨志办砸了差使还畏罪潜逃,性质太恶劣,说什么也不同意杨志再当官,于是,看起来是人生赢家的杨志,落寞的上桥卖刀,为了打点关系,他花光了所有的钱。

卖刀时,杨志杀了流氓牛二,杀人偿命,杨志不愿连累乡亲,决定到官府自首。

鲁智深打死镇关西时,偷奸耍滑脚底抹油,和他比起来,杨志自有一份担当与气节。在看到这一幕之前,我眼中的杨志只是个上下使钱的世俗官吏,是个为了钱财敢和林冲拼命的人。而这一刻起,我对心杨志有了敬意,他有着世家子弟的气节,不愿连累旁人。


先失了花石纲、后来又复官不成,卖刀换盘缠却又至杀人惹了官司,被刺配大名府。杨志的流年一直不利,从人生巅峰狂跌到了谷底。

触底就该反弹了,杨志也确实遇到了贵人,刺配到大名府,杨志碰上了蔡太师的女婿——梁世杰,这位大名府军政一把手非常赏识杨志,极力推举杨志做军营里的旗牌官。

在与索超大战百余回合之后,杨志的威名传遍了大名府,梁世杰在一番考察之后,决定将孝敬岳父的“生辰岗”交给杨志护送。并明白告诉杨志,等你办好差回来,我就提拔你。

上一次护送“花石纲”,杨志流年不利,失去了一次出人头地的大好机会,这一次,杨志自然更加小心,更加谨慎。

他告诉梁世杰,他不要太多的人跟随,人多嘴杂,恐走漏风声。另外,他向梁世杰要了独断专行之权力,跟随的人一路上都得听他调拨。梁世杰听他说的在理,一一准许。

或许是杨志的流年还没走完,这一次,他栽了更大的跟头。生辰纲被智多星吴用等人盯上了,这位水浒里智商第一的人出谋划策打劫生辰纲,杨志虽然谨慎,终究还是中了计谋——生辰纲被劫,杨志成了通缉犯。


从小生长于官宦之家的人,耳濡目染,一辈子最大的宏愿自然是像长辈们一样,加官进爵,光宗耀祖。杨志不止一次表示,“自己要讨个好出身,方对得起祖宗”。可命运总不给他机会,失花石纲在前,丢生辰纲在后,每次杨志都站在一个很高的人生起点起飞,却总少一阵清风,送他平步青云。

从殿帅府到大名军政司,杨志每一次都显得踌躇满足,但都走的灰溜溜的,丢花石纲后,他浪迹天涯。失生辰纲后,他甚至想到寻死。

这个明明可统帅千军,眼光独到,谨慎小心的将才,总是时运不济,不能一展所长。想到梁世杰的厚望,想到自己的前程已毁,杨志曾站在山崖边,想着一死了账。

好在,在跳崖的那一刻,杨志忽然想明白了,“我大好男儿,死的这样糊里糊涂的,忒窝囊。”转身,前程未卜,他也决定活下去。

杨志活了,心却死了。他曾无比的想为国效力,却屡屡被命运捉弄,被拒于体制之外。虽然,他碰到了林冲的徒弟“操刀鬼”曹正,受其指点结识了鲁智深,两人聊的投机,引为知己。于是,一起打下二龙山,做山大王过起了逍遥日子。

可杨志再也没有了当年的雄心,在他身上,我们只能看到他被命运捉弄了几次后,日渐消沉的意志。

远征辽国时,杨志虽然很卖力,但他说的话,却是那么消极,“既然已吃朝廷俸禄,那便尽一份力吧。”从一腔热血,立志报国讨出身,变成了当兵吃粮得过且过,从杨志身上,我们看到——苦难可以磨砺一个人,成就一个人,也能消磨一个人,毁掉一个人。


一路走来,我们叹息一个英雄被不利的流年所消磨,终成了一个得过且过的普通人。杨志依旧弓马娴熟,依然重情重义,但深入骨髓的热血不见了。

这让我想起了汉朝时的名将李广,李广难封,屡不得志的他终于在人生的末几年被负面情绪所影响,终于导致了他悲剧的结局。

杨志也一样,他一直都在努力混个好出身,希望有朝一日可以高官厚禄,光宗耀祖。命运捉弄他,在他努力的时光里总不给他想要的结果,却在他心灰意冷时,用梁山好汉集体诏安的形式让他有了用武之地。

可他已被命运捉弄的太久,走了太久背字的他不相信命运之神对自己的垂青,连年的郁闷,使他在征讨方腊的前就一病不起,缺席了大战,错过了本该属于自己,属于这位将门虎子的辉煌。

杨志钻进了死胡同,他的思维总纠结在命运的套路如何深,而自己总玩不转上。而他这一生,其实也碰到过很多个人生的好时候,比如,他杀了流氓牛二,百姓感激他的恩德,凑钱给他做盘缠,又上下替他打点关系;大名府里,梁世杰对他青眼有加,衣食住行,都当府内近人来照顾,还力排众议抬举他,给他官做。

在杨志看来,他这一生屡屡不得志,可实际上,他行侠仗义,结交了一干知己,南征北讨,生平已胜大多数人许多。他的眼光太狭隘,总在想自己的不如意,而忽略了人生大片的风景。

金圣叹曾评,“杨志是上上之人,写来全是旧家子弟风范。”得益于良好的教育,旧家子弟大都才华横溢,见识过人。可世家子弟起点高,人生比寻常百姓走的顺些,这些造成了他们执拗、抗打击能力差。

抗打击能力差,是杨志的致命弱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水浒传》读后感:青面兽杨志的不利流年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