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后感:宋朝真的有这么多熟牛肉吗

朗读这篇文章

文/易水长弓


很多梁山好汉,喝酒的标配都是熟牛肉。林冲发配沧州府的路上,和鲁智深喝酒对饮,下酒的菜里就有熟牛肉。后来,林冲雪夜上梁山,在酒馆里吃的下酒菜,也是熟牛肉。

武松景阳冈打虎前,喝了几十碗酒,吃了好几斤熟牛肉。补充能量到位以后,猛虎被轻松搞定。

戴宗带着李逵去找公孙胜,李逵随随便便就能弄到熟牛肉,骗戴宗吃,两人身上的神行术最忌口牛肉,因此还糟了许多罪。

这些场景给我的感觉是宋朝人的日子真舒服,随便一家乡村馆子,熟牛肉都是标配。

但,按照科学的说法,这纯是施耐庵yy出来的。宋朝时,牛肉的普及率真没这么高。倒不是因为宋朝穷,而是很多条件都不允许~


宋朝是一个很有爱牛情怀的朝代。不论是豪放前卫的北宋,还是婉约柔弱的南宋,刑罚中,都有一条——不允许私宰耕牛。

按照法律规定,宰杀耕牛有严格的限制。大宋律法严格规定了,多少齿龄以上的牛才能杀。(齿龄相当于年龄),也就是说只有那些老的耕不动地的牛才可以杀。

而对符合宰杀条件的耕牛,官府还有进一步的限制,得由耕牛的所有者,带上耕牛所有权证书,到县衙书面提出申请。申请书上要写明宰杀的牛多重,齿龄多少,杀了牛之后肉要卖谁之类的。

官府对申请进行审核后,还要派公差到耕牛所有者的家里去核实情况。确定属实,县衙才签字盖章,同意杀牛。

注意到没有,在宋朝,想杀头牛变现。程序真的挺烦的。其中,不止审批周期长,还牵涉到很多利益集团,比如,鉴定的官差、出具齿龄证明的里正、签字盖章的官老爷。每一层,都要收取一些好处费。一算下来,杀牛也赚不了多少钱,百姓一合计,算了,不杀了。

这样一来,牛肉的供应数量,就被限制了。


宋朝之所以严禁私宰耕牛,那也是没办法。历代中原王朝里,宋朝是畜牧业最落后的王朝。没办法,当时中国适合养牛、羊、马的地方,都被辽国占领了。而辽国以后,金、元又占着这块地。

畜牧业的落后,使得宋朝的牛、羊肉供应,捉襟见肘。据统计,宋朝整个南方地区生产的牛、羊肉。都还不够都城汴梁城吃的。汴梁当时可是百万人口的大都市,光禁军就有八十万人呢。物资匮乏,自然要限制。官府禁止私宰耕牛,就是为了让牛的生老病死都在眼皮子底下。毕竟,那时候的牛是农业的第一生产力。瞎折腾死一头牛,国家就得少很多粮食。

牛不够用,那就和北方交换。当时宋朝和辽、金、蒙古等草原大国做贸易,换的最多的就是牲口。由于马是军用物资,羊的市场需求不大。宋朝到手最多的就是牛。


到手了这么多牛,按说市场上的牛肉应该不会这么少。可帐不能这么算,换的再多,能有多少,按照鼎盛时期的五千头牛来算,除去要做耕牛的一部分,要做种牛的一部分,真正能上餐桌的也就1000头牛。

看起来,1000头牛也不少,但作为食物,牛肉的供应大部分往军队去了。

在和草原王朝交战的过程中。宋朝因为缺少优质马匹,打仗一直都在下风。可长期作战之后,宋朝的粮草后勤突然变的很优秀。

原来,草原民族喜欢带牛肉干做行军干粮,这玩意体积小好带,吃了扛饿,大大减少了后勤补给的压力。

宋朝也学会了这一点。十天的行军路程中,后勤部门就供给五天的粮草,剩下的粮草,士兵自己带。带什么?牛肉干啊。

牛肉干确实方便,可宋朝不是牛肉生产基地,没法自主组织大批量生产。于是,边境搞贸易弄来的牛,很多都投放到了军队里。行军打仗带一些牛肉,既实惠又轻便。


关于水浒的熟牛肉,施耐庵的设定确实不科学。宋朝牛肉本来就少,军队弄走了一部分,体制内的大员又弄走了一部分,剩下的那一小戳,怎么可能是大众菜肴,走哪都吃的上的存在。

物以稀为贵,东西贵了,吃的人自然也少。根据食货志的记载。

宋朝牛肉价格,十倍于猪肉。你想想,当时的猪肉折合成现在的购买力都要10元一斤,而牛肉就要100一斤。

熟牛肉的价钱,至少是生牛肉的两倍以上。按照这个标准,熟牛肉的价格可不怎么亲民哦!武松、鲁智深、杨志、李逵之类的猛人,吃一顿就要三四斤熟牛肉,顿顿如此,早破产了。

更关键的是,牛肉你有钱也吃不到。王安石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他当时做知府的时候,一个月都吃不到一次牛肉,不是因为他没钱,而是牛肉太稀缺,太难买了。

按水浒里的描述,鲁智深爱吃牛肉的真实度比较高。这货出家前就是军官,按照宋朝牛肉特供军队的政策。也难怪他会吃上瘾。在五台山出家了几个月,见人就问牛肉吃,实在没有了,就拿狗肉将就,馋的可爱,馋的真实。

全民吃牛肉始于元朝,那是草原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大融合时期,美食领域的融合随处可见,如上图,草原民族的卤牛肉本是不放葱姜蒜等香料,但元朝正统的卤牛肉做法,最后都会佐以香料。


关于肉食,水浒里描述的情节,比较靠谱的是:

鲁智深在国都汴梁看菜园子,一群无赖挑事想戏弄鲁智深,结果反被鲁智深打服。之后,无赖对鲁智深特别恭敬,牵猪担酒来请鲁智深。

后来鲁智深买了羊和酒回请这些人。

猪,貌丑性污,繁殖能力强,易于饲养。价格低廉,在宋朝一直是肉食主流。

羊,烹调难度高。市场接受度差,所以也好买。

除了猪和羊,宋朝也不缺鸡鸭鹅。宋江烹鹅招待兄弟。王伦摆肥鹅嫩鸡招待晁盖一行;都很有宋朝的时代感。

施耐庵照顾了这么多细节,怎么单单就没考虑到吃牛肉在宋朝是不现实的。

我想,或许是因为明朝通行的《水浒传》话本,为了怕给自己惹麻烦而做了修改,明朝的皇帝都姓朱。你总不能在书里写,打一角酒,再切两斤熟猪肉。猪肉要嫩的,头边肉最好。

一旁的店小二,赔笑道:“客官,猪肉卖完了,再杀也赶不及,现在有些猪肝,猪耳朵,您将就下酒可好。”

按明朝的案卷记载,至少在4任皇帝的任上,都发生过——百姓因为大声喊杀猪,而被官府打屁股的案子。虽然说古时避讳,并不避皇帝的姓氏,但想到有些人就因为杀猪时,声音喊得大一点就被打了屁股。大家的心里总会多个心眼:

小心一点,别去触楣头总没错!沾着皇帝的事,再小也是事。咱们就是个写书的,消受不起!消受不起!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往事如烟,不深究也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水浒传》读后感:宋朝真的有这么多熟牛肉吗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