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苔丝》读后感

朗读这篇文章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卫风·氓》

谁有一颗心,心里有爱,就被弄得半死不活。——海涅

 

本书故事很简单:一个美丽纯洁的女子(苔丝)因为家庭的无知,愚昧,贫穷,荒唐被家里送去富裕人家认本家,继而被纨绔的男子(德伯维尔)轻薄,然后带着满身的伤痛回到家。接着离家远行遇到她的真爱克莱尔。二人相识相恋,相爱直至结婚。蜜月期间苔丝告诉了克莱尔自己的惨痛经历(曾被轻薄),克莱尔无法接受,然后离开苔丝去了巴西。克莱尔离开后,苔丝试图靠自己自力更生,但因为贫困的家境实在无法摆脱且继续恶化,为了父母,兄弟姐妹的生存且克莱尔一直不回来找她,苔丝选择回到了一直纠缠不休的德伯维尔身边。小说的结尾是克莱尔发现苔丝是真爱,她的过去并不重要,于是从巴西回来找她。苔丝心里还是爱克莱尔的,认为是德伯维尔毁了她的一切,于是她把德伯维尔杀害了,和克莱尔私奔。结局是苔丝被警察抓住,一切结束。

 

以下是由小说想到的几点:

 

第一,关于宿命和家境

 

近年来,关于寒门再难出贵子,以及英国的纪录片【人生七年】似乎都在传递一种相对消极的讯息:人的命运99%以上是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的,能改变的概率非常之低,实现起来也十分困难。我不敢妄加评论,但就我的浅见而言,目前的中国社会大致如此,但还没有100%,所以还是值得拼搏和努力改变的。这本小说的背景大概是工业革命后,农业手工业陨落,底层人民生活困顿,难以为继。所以苔丝一家越过越穷,没有办法改变。这大概是苔丝一生的悲剧的根源。

 

苔丝的弟弟有一句话非常打动我,他问苔丝:为什么我们没投生在一个完好无损的世界?完好无损?其实,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是完好无损的,也根本不存在什么完好无损的世界。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之前我想,这话也许适用于任何身处任何时代的人们,因为好坏从来都是相伴相随。可是现在想来或许不对。至少于我,我不想去到苔丝那样的时空中,也不想回到裹足三从四德的朝代中去。我偏好于目前这个我可以相对选择“劳拉出走”,并且不用返回去求生的时代。至少,还有相对的选择自由。

 

所以,有时候我想,那么索性就认认真真在自己的时空里讨生活吧。

 

第二,关于人生体验

 

这一点是从克莱尔身上想到的。先抛开我不喜欢他,认为他懦弱无能,被贞洁思想荼毒这些,其实他的诸多困惑和选择是因为他人生经验太少。他似乎活在一个完全真空,理想主义,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的世界。他会想当然的认为苔丝作为乡下女子,那么美丽美好,是天使的化身,所以自然而然是纯洁不谙世事的女子。他要爱情从一而终,毫无瑕疵,纯洁完美。可惜这是不存在的。真想推荐陈奕迅的《打回原形》给他听“情人如若很好奇,要有被我吓怕的准备。试问谁可,洁白无比?……但你知一个人,谁没有隐秘?……你有没有爱我的准备”

 

试问谁可,洁白无比?如果我不是一直被豢养在一个笼子里,或者被真空的培养,我怎么可能洁白无比,干巴巴只等着你来在我纯洁的画布上按照你的心意涂改?所以爱一个人之前,有些准备是要做好的。也许你看到一个女子,她笑容款款,落落大方,笑容能溶解冬日的积雪,仪态优雅的像个公主;可笑容优雅背后是什么?是几十载的岁月静好,不骄不躁吗?是衣食无忧,琴棋书画的锦衣玉食吗?真实或许是她已经历过许多的冷眼旁观,甚至生离死别日日上演,又或者她一个人已经在寒夜的荆棘丛里走了很远,走了很久。又或者你看到一个男子,他理性冷静,何时何地都儒雅从容,有礼有节;做起事情不慌不乱,果断利落。那么他真的是有一个阔绰富裕的家庭,然后培养了他的决断智慧吗?这背后可能是他痛哭了几百个日日夜夜,杀伐了千千万万个妖魔鬼怪,一个人在腥风血雨的战场厮杀了亿万年……记得曾经在网络上看到有人问“为什么有的人经历那么多?”,我看到一个回答是“为什么你的经历那么少?”

 

克莱尔认为自己的两个哥哥是:教育的机器,年复一年地早就出来的无懈可击的楷模。其实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呢?一个人不能打破自己定义想象的世界,不能用开放的心态心胸去面对生活种种,不过是一个行尸走肉罢了。所以,多多去体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打开心胸,多多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多多经历,这样才能真正成长起来。只有成长了,才有可能做到不大惊小怪,不理所当然,不人云亦云了。也会确切知道根本没有完美的世界,更不会有想象中完美的恋人。

 

克莱尔也是在出走巴西后,经历诸多事情,意识到自己之前只用“贞洁”就给苔丝判了死刑是多么残忍。于是返回来重新找回苔丝。虽然这样并没有让我对他产生好感,可是他走出去体验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第三,关于性&女性的贞洁

 

苔丝在被轻薄后,是这样想的“上等人家的女人都知道提防什么,因为她们都看小说,小说里都讲这些把戏”。其实这是一个关于性教育的问题。从苔丝到当下,已经2个世纪了,也许在一些发达的国家或者城市做得相对较好,较之前有了一定进步,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同时真心希望我们的这片土地和国度也能在性教育上早日跟上步伐。记得鲁迅先生似乎说过一句话:只有当能把性拿到桌面上公开谈论的时候,才是一个真正文明开放的社会。当然,如果我以后有女儿(男孩也一样),除了苔丝说的让她看小说外,我会让她看协和张羽医生写的《只有医生知道》,也会从小给她讲性方面的常识。因为这件事情非常重要。

 

抛开性教育,说说女性的贞洁。显然,自古以来,男性不存在贞洁的问题。

 

苔丝告诉克莱尔自己曾被轻薄以后,他告诉苔丝“我爱的那个女人不是你,是跟你一模一样的另外一个女人。”另外一个女人显然是他幻想中的纯洁无暇的苔丝。我不想去讨论贞洁重不重要的问题,也不想去推崇性解放。在这里只是简单说说自己的想法:我不认可“贞洁”这一概念和思想,因此不会刻意为我想象中未来的丈夫死守所谓贞洁,也不会为了所谓的不要压抑自己的天性随意乱性。

 

性,对于东方女子是一个心结,几千年了,轻易解不开——神秘恐惧而又充满想象。记得第一次恋爱,晚上和前男友一起睡觉时,心快从嗓子眼跳出来,害怕得快要窒息。尤其是感觉到男性的生理反应后,那种恐惧前所未有,比过山车有过之而无不及。而父母从没有过相关方面的透露或谈话,更不用说教育(参考2017自杀的台湾女作家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人面对未知的事物时,一无所知会加剧恐惧和无措。当身体被一个虽然不陌生的人,准备做非常陌生且一无所知的事情时,唯一的反应是战栗和僵硬,并不是快感或者期待。而那些所谓的情话“我想要你……我会小心,我会轻一点儿,我就蹭蹭……”虽然会让人一时意乱情迷,但更多的是让人清醒到可以听见自己的心跳声。那次的结果是我最终拒绝,因为那个时候,除了身体的害怕外,心里一直有个声音呐喊:如果今天做了,我就不干净了,爸妈会嫌弃我,以后会嫁不出去。虽然从小爸妈没有太多灌输“贞洁”思想,可是我还是从鲜少的“女孩子要爱惜自己”“不要上男孩子的当”这些话语去在那种场合思考,判断以及做决定。后来有了更多的人生阅历以及能相对独立思考后,我对那件事情才真正放下,而不再是后怕和一直萦绕心头了。因为后来我意识到,贞洁不过是父权社会对女性的一种荼毒(当然男性也深受蛊惑),而非洲很多地区残忍地对女性“割礼”,更是惨绝人道,荒唐至极。性这件事情,西方可以因为生理冲动而做;东方,我想,我们大可不必为所谓的“贞洁”而死守,也不必一味宣扬性解放和性自由,也许我们可以订立自己的原则,比如为爱而做,又或者不违背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自己选择决定和承担责任便可。

 

回到小说,苔丝必然是狭隘局限和悲剧的。时代家境的背景,造就她经济上的无可奈何,可是抛开这些呢?她被轻薄以后,对这件事情一直是放不下的,在克莱尔面前也一直是卑微怯弱以及看不起自己的。她自己也认为自己是不洁的女人,是配不上克莱尔的。可是伴侣的匹配,难道“贞洁”是最重要的吗?如果说苔丝那个时代不可避免,那么,现在21世纪了,我个人认为,真的不能用“贞洁”设限定义女性了。而女性自己,也要自主自觉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权利和自由。这样才能推动整个社会的前进,也才能为自己争取到更文明的社会环境。

 

第四,关于爱情,以及爱情中的男女

 

开头用了诗经和海涅的话。可是我的本意并不是告诫不要限于爱情或者不要做一个有心人。相反,我认为要勇敢去“耽于士”,勇敢去做一个有心人。

 

木心先生说,对年轻人的转变有重要影响的事件有四样死亡,最亲爱的人的死亡;爱情,得到或失去;大病,病到几乎要死;旅行,有钱的旅行和无钱的流浪。我个人深以为然。死亡和大病这两样不是我们想要的,虽然它们也能让人快速成长起来,而爱情和旅行是相对较美好的,如果可以拥有或者行动的时候,我想,我们要勇敢的追寻和行动起来。不要怕失去,不要怕受伤。爱情中的那些自我肯定&否定,自我反复盘问,自卑&自大,期许&失落,值得好好体会。酸甜苦辣都经历过,人生的味道才丰富。

 

男性在爱情中往往扮演主动方。而女性通常是被动且深陷泥沼迷糊不理性的。无对错好歹之分,但可以互相学习。比如女性不能一味不可自拔,也要关注自身的事业和提高。而男性,也可以放下面具,更多的展现和享受爱情中的温情和脆弱。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要勇敢,要用心——如果你愿意,那么一起走,不愿意跟随,那我一个人走

 

苔丝,克莱尔,德伯维尔,他们都是勇敢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苔丝》读后感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