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苏格拉底的申辩》

朗读这篇文章

背景

公元前399年,一个叫莫勒图斯的年轻人在雅典状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他不信城邦诸神,引进新的精灵之事,败坏青年。于是,苏格拉底被传讯,在由500人组成的陪审团面前作了著名的申辩。但申辩并没有挽救苏格拉底的性命,他最后被判处死刑。苏格拉底之死和耶稣之死,为西方文明打下了两个基本色调。而苏格拉底之死之所以成为西方哲学史上的核心事件,首先要归功于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辩》。所以今天下午我重看了这本书。

读后感

重看一次灵魂还是会受到震撼,苏格拉底在我心目中是和孔子等中国哲人一样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甚至和屈原一样为了个人心中信念虽九死而不悔——为了唤醒城邦人民、维护正义与法律而慨然赴死,还和王阳明一样知行合一、致良知。

苏格拉底本可以活着,因为他精于论辩术,还有一群学生可以为他求情助他逃走,但是他不愿意。不仅如此,他还丝毫不注意言辞的修饰,处处有意触怒在场的人们,把局面推向死路。苏格拉底并不一定是因为他有罪而被雅典人判刑,还完全可能是因为雅典人想要报复他的指责。

在雅典的民主政体下,最重要的不是是否让人信服,而是是否让人喜欢。但真理往往是讨人厌的,谎言才让人乐意接受,苏格拉底的话并不是让人爱听的话,雅典人不愿意当真,所以结局是自然而然的。苏格拉底接受了这一判决,还坚决捍卫雅典公民可以判断他人生死的政治权利。在他死后,他的学生逃亡到麦加拉的欧几里那儿。再之后,雅典城为他的死后悔,莫勒图斯被杀,阿努图斯和卢孔被流放。

在这一申辩中,我感受到了“苏格拉底的反讽”艺术,以及他对死亡的独到看法和精神追求,受益颇深。

句子摘抄

①而如果我不服从神谕,怕死,以不智慧为智慧,那才是可怕之事。

②德行不来自金钱。

③只要我还有一口气,能够做,我就根本不能停止爱知。

④你是雅典人,这个最伟大、最以智慧和力量著称的城邦的人,你只想着聚敛尽可能多的钱财,追求名声和荣誉,却不关心,也不求智慧和真理,以及怎样使灵魂变成最好的,你不为这些事而羞愧吗?

⑤我们不能让你们习惯于发假誓,你们也不该习惯于此。否则我们双方都不虔诚了。

⑥我尝试劝你们中的每个人,不要先关心“自己的”,而要先关心自己,让自己尽可能变得最好和最智慧,不要关心“城邦的”,而要关心城邦本身,对其他事情也要按照同样的方式关心。

⑦一个未经审查的生活是不值得人过的生活。

⑧但是各位,逃离死亡并不难,可逃离邪恶, 却难得多。因为邪恶比死亡跑得更快。

⑨我去死,你们去生。我们所去的哪个更好,谁也不知道,除非是神。

观点摘抄

①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像我这样,受命于神,献身城邦的一个,这城时成如同一匹高头大马,因为大,就很懒,需要一只牛虻惊醒,在我看来,神就派我到城邦里来当这样一个牛虻,惊醒、劝说、责备你们每一个,我整天不停地在各处安顿你们。诸位,另外一个这样的人不容易出现在你们中间了,而如果你们听了我的,你们就放了我。也许你们立即会遭到烦扰,就像打盹儿的人被惊醒;如果你们要打我,听信了阿努图斯的话,很容易就能杀我。如果神不再操心派另外一个来烦你们,随后你们就要在沉睡中度完余生。

②除去名声之外,诸位,我认为,哀求法官也是不对的,靠乞求逃脱更是不该的,而应该教育和说服。因为法官占据那席位不是为了施舍正义,而是要裁判正义。他们发誓并不是要按照自己的喜好施舍,而是根据法律裁判。

③我很难赢得,不是因为缺少语言,而是因为缺乏勇气和无耻,我不愿对你们说那些你们最喜欢听的话,我不衰惊,不悲恸,不做也不说别的很多我认为不合我的品行(如我所说的)、而你们习惯从别人那里听到的那些。我认为,我不该因为危险而做自由人不该做的事,而且我现在也不后悔做了这样的申辩,我宁愿选择这样申辩而死,也不选择那样活着。因为,不论是在案件中,还是在战斗中,无论我还是别人,都不该蓄意做什么事来逃脱死亡。因为在很多战争中都很明显,有人丢盔弃甲、对追击者摇尾乞怜,从而逃脱死亡;还有很多别的办法,如果有勇气做任何事、说任何话,在任何危险中都有办法逃脱死亡。但是各位,逃离死亡并不难,可逃离邪恶, 却难得多。因为邪恶比死亡跑得更快。而今我迟缓年迈,那慢一些的会赢我, 而那些控诉我的又聪明又敏捷,却被快一些的赢了 ,那就是恶。而今我要走了,接受你们判的死刑。他们却要接受真理所判的罪恶和不义。那就让我遵守这个惩罚,他们也要遵守他们的。也许就该是这样了,我认为他们也该得到所应得的。

④最后我走到匠人们当中。我知道,我是所谓的什么也不知道,而我也知道,我会发现他们知道很多美好的事情。这一点我没弄错,他们知道我所不知道的,在这一点上比我智慧。但是,雅典的人们,在我看来,这些能工巧匠们和诗人们有一样的毛病——因为能漂亮地完成自己的技艺,他们一个个就自以为在别的事情上,哪怕天下大事上,也是最智慧的——他们的这种自以为是遮蔽了自己的智慧。

⑥我要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消除在你们当中已根深蒂固的污蔑,那就怪了。

⑦塞提丝之子不愿在耻辱中苟活,却藐视危险,所以,当他急切地要杀死赫克托耳的时候,他的女神母亲对他说了一番话,我记得是这样的:“孩子,如果你为你的朋友帕特罗克洛斯之死报仇,杀死赫克托耳,你的死期将至——因为,在赫克托耳死后马上就是你了,轮到你了。”他听了这话,根本就蔑视死亡和危险。他更害怕过坏的生活,害怕朋友们得不到复仇。“那就马上死吧,”他说,“我让那行不义者得到惩罚后,不必留在这弓船旁边让人嘲笑,成为大地上的负担。”

⑧所谓的怕死,诸位,不过就是不智慧而自以为智售。因为这就是以为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没人知道,死没准是人的所有好处中最大的一个,人们都害怕,好像明确知道, 它是坏事中最大的。认为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这不是极为可耻的无知吗?

微信公众号|阿菀生活记

叶文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书笔记 || 《苏格拉底的申辩》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