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

朗读这篇文章

《梁 祝》断想

文 / 何桂华

秋日的清晨,刚迈出家门口,听到的便是那首凄美的曲子——《梁祝》,小提琴奏曲。我一直想知道,为什么这首曲子无论用何种乐器演奏都会那么动人心弦,让人有一种时间仿佛凝固了的感觉。令人心弦颤动的不是那个凄绝艳绝的故事,而是那调子的意境。

我乐感不强,只是依稀辨出书院共学的相悦、恬静;十里长亭送别的依恋、怅然;层层世俗抗争的血与泪;双双化蝶的浪漫与哀婉。断断续续的调子飘浮在空中,所有的思绪都戛然而断!那一刻,心如山间秋水般澄澈,沉浸在旋律中。很难想象会有如此单纯的传奇,象蚕蛹破茧成蛾般的静候、挣扎,最后一刹那绚丽而绝!

“我不大喜欢音乐。不知为什么,颜色与气味常常使我快乐,而一切的音乐都是悲哀的。”张爱玲在《谈音乐》中用一贯漫不经心的笔调道出。喜欢那样的散文,真实,不动声色,却又紧紧抓住人的思绪。

若问到喜欢什么颜色,不假思索就可以列出:天蓝、粉红、纯白、金黄、草绿、橙黄。有忧郁的颜色也有暖暖的色调,一如自己的性格,一半明媚一半忧伤。颜色淡淡的才好,显出宁静,感觉像是对着旷野,斜倚栏杆看落日,风清云淡,水流花开。

然而也喜欢音乐。喜欢钢琴的沉郁、雄浑与欢快;喜欢夜色中小提琴在心弦上的舞动;喜欢夏日午后萨克斯的浪漫,让人想起夏威夷金色沙滩上看到的海上落日;喜欢黄昏走在小街巷道时从某个窗口漫出的口琴声;还喜欢丝竹管弦,不掺杂丝毫金属的杂音,完全是竹木的灵魂吟唱。单是阿炳的一把二胡,便是一方水士的精灵,漂泊如阳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怅惘如初夏细雨,幽怨似深秋桂子,更不用提锦瑟无端五十弦,琵琶大珠小珠落玉盘,箫管一曲《梅花三弄》,催落古今多少泪……

然而,更喜欢的是天籁之音。听过不知世界哪个民族用哪种语言吟唱的歌,完全没有乐器的伴奏,只是一个人朗声清吟,人类的嗓音本身就是绝妙的音乐!

不记得曾在哪个夏日午后,踱到了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山径迂回,老树参遮,林木幽深,树上缠着紫色的藤花,小草如茵,这情境,与密西西比河影片中的神圣有着同样的迷情。倚在被岁月剥落了色彩的木桥上,对着绿绿的河水,蝉声慵懒地响着,一时竟找不到回家的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梁祝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