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逍遥游

朗读这篇文章

穿越逍遥游

●冯根林(安徽)

周六晚上朋友聚会,大家突然提出周日想出去旅游。我向来滴酒不沾,立即清醒地宣布:“明天‘出国’游。”当场即发定位,而且确定了方舟先生红色轿车开道领跑。

我习惯于开心逗乐,朋友们也信我比较靠谱。次日,他们便按照约定的时间集合出发。方舟火炬一样的红艳小车在前面疾驶,林木白鸽一般的新车紧随其后。过滁河桥到石扬镇越善后集,最终到达古昭关。前面车里的四位朋友下车之后,大吃一惊:“后面的白色轿车一直是你在开?”他们不相信我能把车开至“国界”。

我从驾驶室出来,很正式地告诉他们:“我说的‘出国’游,特指古代,具体地讲是春秋时期。我们现在的位置是楚国,是伍子胥一夜白头的地方。”大家笑着跟我走,“马上穿过昭关,就到了吴国的领土。这就是‘出国’游。”

那7个人听了我这牵强附会的解说,微笑着走上伍相祠,从图画和文字中去重温那段历史。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楚国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其父伍奢与兄伍尚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掘楚平王墓,以报父兄之仇。

方舟说:“我小时候就听妈妈讲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了头。没想到昭关就在这个地方。”在他的感叹声中,我们穿过关隘,眼前吴国暂无A级景点,我们又返回楚国。远观伍相祠,祠为重檐歇山顶仿古建筑,由7000多块青石垒砌而成,异常坚固。高高的圈门上方有赖少其手书的“昭关”,门洞上方还有葛介屏的篆书“雄居吴楚”。重回楚国,我们游览了明清一条街,浏览了马踏泉、峰火台及鸣鼓楼等景点没有去,因为我们还要去15公里外,见宋朝的王安石。

《醉翁亭记》让我们记住了琅琊山和欧阳修,而《游褒禅山记》进入中学课文,又让我们觉得王安石就是语文老师。褒禅山历史久远,4亿5千万年前,此地为一片汪洋,在最后的造山运动中升出海面。褒禅山,古称华山,亦称含山,有华阳洞,洞深1600米,洞内分为前洞、后洞、天洞、地洞,洞中有洞,洞洞相通,洞中有河,河可泛舟。

朋友们沿着王安石当年游洞路线反向而行,首先“天河泛舟”,随后见钟乳百态,“莲花倒影”“织女晾纱”“莲台瀑布”“梦笔生花”,令人目不暇接。到“荆公回步”处,绕“蓬莱仙岛”便见“灵宵宫”,此厅能容200余人。拾阶而上,便见王公笔下的“空然”之“穴”。顺着“大唐古驿道”而下,褒禅寺尽收眼底。

王安石广场中央立有青铜大鼎,唐宋八大家雕像围伫四周,他们神态各异,在彩色深秋里沉思默想。

落叶满山,让我想起“眉山出三苏,草木为之枯。”也让我想起主考官欧阳修,判定曾巩与苏轼谁为第一的内心纠结。

同游的朋友说,王安石与苏东坡站在一起不合适,他们为政理念迥异,王安石的激进改革受到过苏东坡的阻碍讥讽。

我对他说,乌台诗案中,最终在皇帝面前为苏东坡有效说情的是王安石,在人性的道德基点上,他们始终是站在一起的。

自西向东,下午我们在一个名叫西埠的小镇吃农家饭。小镇南面就是和州刘禹锡与《陋室铭》之陋室所在,再往南就是诗城马鞍山,浪漫的李白飘逸在太白楼之上;小镇东边凤凰山峦建有霸王祠,项羽虽然兵败自刎,但依然是“成语大王”——与他相关的成语无人匹敌;往北1小时车程,便能领略到滁州太守《醉翁亭记》与现代亭城的魅力。至此,自然会联想到写《全椒山中道士》《滁州西涧》的韦应物。

我们返程途中,车右窗外,江北第一名山鸡笼山,豁然悬于半空中。天空的鸡笼里应是金鸡,但是我想,即使穹窿金鸡,也不能像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能够穿越逍遥游,走过不同的县界与“国界”,跨过不同的时间与空间,穿过不同的时代和朝代,与往圣先贤、禅师名儒悄悄会晤。

两辆车逶迤而行,遥遥望见故乡的新城旧城,我不由自主地将狄更斯《双城记》中的第一段话做了修改: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时代,这是信任的纪元,这是光明的季节……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穿越逍遥游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