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 -人为啥不能混着活下去

朗读这篇文章

解读:克娜
原著:路遥

那是1985年秋天,陈家山煤矿周围山岩俊秀,红叶遍野。路遥穿着单薄,他带着两大箱资料和书籍,告别了熟悉的环境,来到眼下这片土地。

这是他的第二次创作之旅。有人觉得刚刚发表的小说《人生》,是他不能再逾越的高度。但是路遥认为,他应该投身于更高层次的创作中,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

为了集中精神写作,路遥选择居住在矿区。这里虽然条件艰苦,但与他的精神要求一致。他每天忘我地写作,常顾不上吃饭和休息,终日与房间里老鼠和窗外火车的鸣笛声为伴。时经六年,这部百万字的著作《平凡的世界》终于问世。

小说完成不久后,路遥便与世长辞。他倾注自己毕生心血写成的“苦难学说”,却在时间历史的长河里,激励了千万青年。

《平凡的世界》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书中,思考如何在苦难中掌控自己的命运。

生命的质量,在于精神的充盈

路遥说:“一个人一生中总有个觉悟时期,而这个觉悟时期的早晚,决定了这个人一生的命运。”

孙少安家境贫寒,他们一家六口人住在双水村的一口破窑洞里,不光穿戴破烂,还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在他十三岁那年的一天夜里,少安紧握住手中的中学录取通知书,泪流不止。这次他在全县几千名考生中考了第三,但这张通知书的到来也昭示着他学生时代的结束。

他承诺过父亲,考完试他就回来劳动,供弟弟妹妹上学。虽然选择放弃学业,他有万般不舍,但贫穷让少安决定屈从命运的安排。

养家的重担,让他将上学的机会留给了弟弟和妹妹。自己扛下了一个家的责任,向着这片黄土地“讨生活”。

几年后,弟弟孙少平已经在原西县读高中了。但是贫穷和敏感的自尊心,让孙少平感到自卑。为了躲避同学们异样的目光,每次他都是等领饭的同学们离开后,才悄悄取走两个不体面的黑面馍。在班级讨论中,他也从不发言。

然而,沉默寡言的孙少平却非常喜欢读书。书籍像是一束光,照亮了他黯淡无光的求学生活。食不果腹的生活熬过了一天又一天,读书却让他的精神世界日益充实起来。

书籍带来的温暖和力量,让少平逐渐摆脱了之前的自卑感和虚荣心,大大方方地和同学一起吃饭,讨论问题。同学们也开始喜欢与他做朋友。

读完高中后,他回到村里,成为了一名教师,但他从未放弃读书。书籍是他与外界链接的纽带。他始终期待有一天,能够走出这片黄土地,拥抱更大的世界。

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拥有对生活拥有独立的判断和思考,才能不被时代和环境裹挟,拥有真正高级的人生。

前程的远大,在于持续地奋斗

路遥在书里写到:“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

一个人无论起点如何,只要朝着梦想不断前行,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孙少安十八岁那年,他被社员们推选当了生产一队队长。他干活能吃苦,又有想法,一心想要带着村民致富。

起先他打了村里猪饲料地的主意,想把一些零散的荒地分给社员们,能让大家多几口口粮。没想到被别有用心的人告到了公社里,将他推向上了批斗台。

穷人不信命,就得锲而不舍的拼命。即使有重重高山挡在眼前,也挡不住少安想要过上好日子的决心。

农村实施包产到户后,少安想要致富的心又复活了。他先是到原西城里包工拉砖,赚了一大笔钱。又用这些钱,开办起了砖窑。砖窑炉口的红光照亮了少安对生活的希望。

每一个梦想都值得被尊重。但只有咬紧牙关,坚守住初心的人,才能离梦想越来越近。

村里的学校因生源不足停办了,孙少平结束了自己三年的教师生涯。他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梦想再度被唤醒。

少平不甘心像哥哥一样,守着黄土地过完一辈子。他要走出去,找寻自己生命的意义。少平鼓起勇气,向家人表明心迹后,背上行囊,踏上了远方未知的道路。

追逐梦想的路是艰辛的。期间不仅要经历背井离乡的孤独,熟人的误解,还有承受繁重的体力劳动和生活的辛酸。

孙少平迫于生计,在黄原城里成为了一名揽工汉。他每天要扛一百多斤的大石块爬坡,三天下来,脊背都被压烂了。这些泡在苦水里的日子,磨练了他的心性,也让他坚信扛过命运的不平,生活会就会迎来转机。

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幸运,更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命运种种,皆有因果。

一个人对待苦难的态度,决定他的人生高度。只有那些坚持梦想,持续奋斗的人,才能为自己奋斗出远大的前程。

美好的爱情,在于相契的灵魂

贫穷,并没有磨灭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的渴望。

日子越艰难,越需要爱的滋养,才能携手跨越苦难的岁月。

孙少安和田润叶青梅竹马,感情深厚。长大后,由于条件差异悬殊,农民孙少安与教师田润叶之间的爱情,并没有得到家人的祝福。

孙少安深爱着润叶,但是他明白,润叶有好的前程,跟着自己不会幸福。他下决心要让润叶死心,于是踏上了去往山西的相亲路,在那里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女人秀莲。

秀莲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朴实大方,能吃苦。对孙家的破烂光景没有丝毫嫌弃。并且鼓励少安,他们俩人努力,一定能够把日子过好。少安认定,秀莲就是自己要找的合适伴侣。

婚后,秀莲里里外外操持家务,成为少安的贤内助。她虽然不及润叶漂亮有学识,但她用黄土般朴实无华的爱,无条件地支持少安,给他一个温暖的家。

真正的爱情,或许并没有轰轰烈烈的浪漫。有的只是在平凡日子里,一粥一菜的长久的陪伴。能经得住日子的琐碎,扛得起岁月的侵蚀,才能让彼此成长为最好的模样。

路遥在书中曾写过:“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地与爱人一起奋斗并不断地自我更新的过程。”

田晓霞和孙少平是高中同学,他们有共同的话题和爱好,在相互了解中产生了好感。田晓霞是干部子弟,出身差异悬殊的两人毕业后,走向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但灵魂的相契,精神的共鸣,并没有将两个人分开。时隔多年后,他们依然坚定地走到了一起。

随着见识的增长,孙少平已经能够正视和田晓霞之间的经济差距。他没有再因为贫穷而逃避这段感情,而是不断努力提升自己,为两人的未来做出努力。

田晓霞也被孙少平对待苦难积极的态度所折服。但在她眼中,像孙少平一样敢于和命运作斗争的人,才能称得上真正的男子汉。

美好的爱情,不是费劲心力的讨好,也不是虚无缥缈的暧昧。当你遇到相知相守一生的伴侣,在精神的世界里能够长久的陪伴与滋养,便收获了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命运的好坏,诞生于对待苦难的态度

有人说,世间熬过的苦,都将是潜在的福。如果苦难注定无法逃避,不如选择付之一笑,继续走余生的路。

随着孙少安烧砖生意日渐红火,他干脆贷款办起了砖厂,打算带领更多的村民致富。可没想到新请的师傅根本不懂烧砖技术,出窑的砖都成了废品。孙少安半生努力,就这样付诸于东流。

尽管少安被生活打到头破血流,他却挣扎着又一次站了起来。他打起精神重新拉贷款,又说服专业的烧砖师傅帮忙。第一批砖刚出窑就一售而空,少安的欠款很快还清了。他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砖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了。

可就在少安的事业重新有了起色后,秀莲被诊断出了癌症。遗憾,人生终难圆满。这个陪伴他苦了大半辈子的女人,却无福继续陪他走完一生。

命运无常,人生海海。从苦难中拼命爬出来的人,依然要继续面对残酷的人生。

孙少平成为一名矿工后,虽然收入可观,但生活环境艰苦,工作也十分繁重。

但他却不曾想到,命运给他的磨难,不仅是身体上的。他一向敬重的师傅和心上人田晓霞,相继发生意外离世。这对少平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有一句话说,往事不可追。留下的人只能带着痛苦和怀念,继续前行。

在一次生产事故中,少平也险些丧命。出院后,少平的脸上多了一道疤痕。但他从没有想过离开矿区。他毅然地回到了那里,选择继续生活。

本以为人生的路会一直是上坡路,走到半路才懂得,想要迎接新的风景,必然要面对失去的痛苦,纠结的选择,以及坚守走下去的决心。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地失去又得到的过程。因为不认命,因为不甘心,平凡世界中的人们,苦苦地拼搏,在失而复得中,不断去找寻生命的意义。

作者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尽了人间贫穷与不幸,却留给了读者无尽的力量和勇气。

虽然平凡的人生中,悲伤和坎坷早已注定;虽然平凡的人们,难免要经历苦痛与挣扎。但是,我们还可以选择,用怎样的心态面对苦难。

巴尔扎克曾说过:“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不平庸的人生注定属于那些,勇于面对苦难,热爱生活的勇士们。你会发现,历尽千帆的他们,仍有少年时坚定的目光。

平凡人生,不论有多少艰辛,我们终将步履不停。

*解读:克娜,以笔绘心,见字如面,希望能用文字将感动传递予你。本文首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因书明理,以慈怀道,投稿请在后台回复“阅读达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 -人为啥不能混着活下去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