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犯罪心理学读懂的家庭教育问题——读《幽微的人性》有感

朗读这篇文章

健康的人生需要养生,更需要养心。

——李玫瑾

《幽微的人性》是著名犯罪心理学家、国内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李玫瑾的作品。该作品是凤凰卫视出版中心的编辑叶元美女士搜集李玫瑾在节目中的谈话内容,结合她的学术作品、学术论文以及一些发表的短小文章而成。对话中,还有马未都、陈丹青、余世存等先生及年轻记者傅剑锋和人民日报社刘少华的聊天智慧和精彩。

这本书的谈话主题围绕人为何犯罪而展开,我们不是应该秉持积极心理学去光明地生活着吗?为什么要研究犯罪呢?

我们的社会需要有人去研究犯罪人。研究他们不仅仅是为了侦查,我们会发现这些人实际上是“人性”出了问题,也可以说是他们心理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研究这些问题,最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他们这种心理问题的形成路径,也就是它是怎么发生的,然后我们才知道如何去帮助其他人不再出现这样的心理问题。

坊间有一种说法,宁愿少培养100位大学生,也不要多产生一名犯罪。作为一名教育人,从作者犯罪心理的成因分析,我看到了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对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人的重要性。下面以几个关键词与各位读者分享书中精华部分。

01
家庭教育

很多家庭现在没有家规,过去中国的家庭规矩很多。在社会的三大教育体系中,过去家庭起主导作用。原来家庭教育是承担我们社会最主要的教育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功能在淡化、削弱,也因此,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2022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

犯罪预防要从未成年人做起,而对未成年人的工作则须从家长们做起。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需要智慧和技巧,需要探讨,需要学习,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

第一,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有滞后反应性。

第二,未成年人是被动的弱者,其弱小和被动决定其一切是成人造成的。

第三,家庭抚养不仅是物质的,更重要的是心理抚养。

第四,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性格才真正决定命运。

第五,对子女的爱护,其前提是尊重,家长要知道儿童和生命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第六,改变孩子的行为须先改变大人的行为。

02
早期教育

人的问题是社会问题。人的问题是早年的问题。父母教育孩子的时间少了,尤其是在最重要的头六年时间里,父母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当这个成长环境被破坏了,人性就乱了,你后来再去教育是没用的。

翻看各类家庭教育书籍,人们对0-6岁的早期教育越来越重视,然而,更多家长重视的是对孩子早期智力的开发,他们愿意花不菲的价格送孩子学乐高、学编程、学英语,希望孩子早早地超越起跑线。

然而0-6岁的教育更多的是需要父母亲力亲为的陪伴教育。陪伴即教育,边养边教,在陪伴的过程中给足孩子心理安全感,建立社会秩序感。特别是0-3岁,幼儿需要的是父母充分满足他们的生心理需求。

3-6岁,需要帮助孩子建立一定的社会规则。规则的建立不是说教。而是在日复一日的生活日常、活动游戏中去强化、去引领,并产生一定的亲社会行为。人生前六年的早期教育做足了,就像植物扎下了根,往后不容易长歪。

03
情感抚养

在孩子幼年,与人的大量接触,包括视、听、触的交流,才能让人在早年形成对他人的喜爱和期盼,形成良好的社会性。

相反,在孩子最需要情感抚养的时候让他独处,让他耳边无人声、眼前无面孔,或者在这一阶段经常更换抚养人,使之缺少稳定的依恋对象和安全感,这一切都会让有些天生敏感的孩子出现心理上的创伤——孤独、恐惧、无助和不安,而这种记忆会使他们形成对人的拒绝、冷漠、敌视和愤怒。

人格的核心部分——性格,其形成的主要时期就在人出生至青春期之间(0-12岁)。情感抚养恰恰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所在。人在出生后的早期最先发育的是情绪情感活动。

婴儿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的抚养人,经常更换抚养人不利于婴儿的情感教育。对于婴儿的情感需要,抚养人不仅要给予微笑、拥抱,还要给予一定的言语刺激。

家庭是人格教育的关键场所。要进行良好的人格教育,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家庭。家庭稳定是塑造青少年良好人格的前提。我们在强调“优生优育”的同时,还必须强调要优化父母的修养与品德。

04
父母成长

我们都说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陪伴孩子成长,其实是父母让自己更加完整的过程。孩子通过模仿父母的言行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因此,要让孩子养成的良好习惯,父母首先自己要养成。希望孩子杜绝的坏习惯,自己也不要去做。

李教授指出,家庭教育的首要工作是如何对家长们进行教育,如何让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心理过程,大人们如何在孩子出现问题时能够有意识地主动发现自己的问题,先调整自己。能做到这一点,家庭教育才具有真正的价值。

很多家长问我,王老师,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哪哪做不好了,怎么办?很着急。我说,你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就是成长的开始。只有这样的自觉意识,你才会主动去寻找答案,去寻求更科学的教育方法。

综上所述,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当你准备要个宝宝了,请务必想好以下三个问题:

1. 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成长?
2. 是否有足够的耐心来陪伴孩子?
3. 是否知道孩子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阶段?

养孩子这么累,我干嘛还要生孩子?非也,人活一世,只有当了爸爸妈妈,你才懂背后的幸福,你的人生角色才更加完整呢。

END

我是清清老师
推荐好书
分享好的思想
扫码关注我
一起成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从犯罪心理学读懂的家庭教育问题——读《幽微的人性》有感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