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文学的几个特征

朗读这篇文章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的几个特征

作者:庾日升

中国古代文学源于上古,终至清代,包括上古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古代文学记录了古代生活与发展史,展现了古代文学与文化的繁荣,涌现了许多文学大家和文学集团,为近代乃至现代文学奠定了良好基础,提供了一些遵循和借鉴。最近,我抽出时间,学习研究古代文学,有所感悟,有所斩获,试着梳理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几个特征,写出来交流分享,一己之见,不吝赐教。

特征一:中国古代文学群星灿烂精彩纷呈。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有无数个文豪大家扎根民间、扎根生活、独立思考、独立创造而形成的,他们赓续接力,互为影响,奋勇向前,构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主流。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古代文学史就是群星灿烂史,文豪大家辈出,文学集团迭出。从上古到明清,文豪大家灿如群星,个个都是一代枭雄。春秋战国时期有奠定中国文化根脉的孔、孟、老、庄、荀及诸子散文,还有中国诗歌鼻祖屈原;汉代有贾谊、司马相如、司马迁等;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三曹”、“建安七子”、陶渊明、谢灵运、庾信、刘勰等;唐代有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柳宗元等;宋代有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元代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明代有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汤显祖等;清代有“桐城派”三人、蒲松龄、吴敬梓、曹雪芹等。文中所列举的这些文豪大家仅仅是各个朝代的典型代表,堪称挂一漏万,还有许多人没有列入。这些顶级文豪大家都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品,引领了各个时代,至今生命力旺盛。这其中不乏开创文学形式先河的大家,当属“鼻祖”级人物,如屈原的楚辞、司马相如的赋,建安文学的五言诗,苏轼的词、关汉卿的曲、吴承恩、蒲松龄的神话志异小说等等,其独创精神光照千古。

古代文学集团也是精彩纷呈,各领风骚。先秦时期的散文形成了两个流派,一个是侧重记载历史的历史散文,如《尚书》、《国语》、《春秋》、《左传》;一个是侧重表达思想观点的诸子散文,如《论语》、《孟子》、《老子》、《庄子》、《荀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安文学”,涵盖了“三曹”及“建安七子”,内容关注现实,风格慷慨悲凉。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先河,写出了《归园田居五首》,发出了“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的感叹,影响了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田园诗人。到了唐代,文学集团更是繁荣,“初唐四杰”,才气过人,世人皆知;除了王维、孟浩然田园诗派外,还有边塞诗派,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參;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派和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派,影响深远。唐宋时期,形成了“唐宋八大家”文学集团,把散文推向“文以载道”新高度。宋代是个十分重视文化的朝代,文学集团颇多,有以黄庭坚(江西人)为代表的“江西诗派”,规避党派之争现实,追求新奇形式;有苏轼父子的“三苏”文学集团;有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和以周邦彦、柳永为代表的婉约派。元代有关汉卿为代表的“元曲四大家”,明代有以程朱为代表的理学集团,清代有“桐城派文学”集团。中国古代文学集团林立,流派纷呈,不胜枚举。

特征二:古代文学大家们基本笃守“三立”目标。纵观古代文学大家群体,都富有积极进取精神,笃守儒家主张的“立德、立功、立言”这“三立”标准,以此为准则,毕生践行。他们首选 从政,胸怀鸿鹄之志,深抱救国济世情怀,致力绽放人生精彩,想“立德、立功”,拯救众生,建功立业。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王安石、等等,无一不是,他们孜孜以求从政,希望报效祖国,实现“达则兼济天下”。但在黑暗腐朽的旧社会下,文豪们的从政环境十分险恶,加上他们不善玩弄权术、勇于仗义执言、又坚守文人气节,使他们的从政道路走得十分艰难,甚至 “翻船”或弃官而走,大多是“到处潜悲酸”的结局。仕途不顺文当家,于是,他们退而求次,恪守“穷则独善其身”,纷纷走上“立言”道路,拿起手中巨笔,以文言志,以文抒怀,以文遣兴,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司马迁能写出历史巨著《史记》,陶渊明能成为田园诗人,杜甫能留下那么多光辉诗篇,就是有力说明,虽说少了一个政治家,但多了一个含金量十足的文学家。如果我们冷静想一想,古代文学大家们基本都是笃守“三立”目标的,一旦从政不顺,就专心从文。

特征三:中国古代文学内容积极向上荡气回肠。古代文学作品浩瀚如海,如果给古代文学作品内容分个类,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抒发爱国志向的。表现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对遭受外来入侵的不满。比如屈原的《离骚》、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陆游的“南望王师又一年”等等。二是表达爱民情怀的。表现为对人民疾苦的担忧同情,对黑暗统治的痛恨批评,对人民伟大作用的认识。比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白居易的“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关汉卿的《窦娥冤》、施耐庵的《水浒》等等。三是尽管自己遭受打击挫折但仍然坚持为真理正义鼓与呼的。比如屈原流放时写的《天问》、贾谊被贬时写的《治安策》、韩愈虽然“夕贬潮州路八千”依然“肯将衰朽惜残年”、刘禹锡受到打击后仍然吟出“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豪言、柳宗元被贬柳州写出了“永州八记”、苏轼流放到岭南却表现出“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豁达等等,这些文豪们不计自己得失,虽然命运坎坷,但从未沉沦,依然坚守真理正义,人格力量何其大矣。四是体现热爱生活、拥抱生活的。文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陶渊明如果不热爱生活,就不可能开出田园诗派;李白如果不热爱生活,就不可能写出那么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杜甫如果不热爱生活,就不可能写出那么多史诗般的诗篇;曹雪芹如果不热爱生活,就不可能写就《红楼梦》。是现实生活催生了文豪们的情感,情感又催生出了许多千古绝唱的作品。五是反映文豪们真挚情感的。这些情感有寄内诗篇的,夫妻恩爱,情感难割,比如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对亡妻的思念跃然纸上;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对夫君的怀念可谓声泪俱下。有表达朋友情谊的诗篇,文人都是性情中人,非常重视友情,在古诗中,送别诗很多,举不胜举,李白是典型代表;后人还把志同道合的文豪友情,往往归结为一个“朋友圈”或一个文学集团,比如唐代的“大李杜”、“小李杜”和“元白”等等,关系密切,还有“建安七子”、“竹林七贤”、“苏门四学士”等等,也是志同道合的群体。当然,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有少许糟粕内容的,但主流是积极健康的,向善向上的。

特征四: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发展循序渐进各领风骚。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之路是一条不断探索之路、循序渐进之路。上古时代,因为没有文字,民间集体口头创作诞生了神话,《山海经》是代表,为后来文学创作提供了营养。诗歌是古代文学先河,《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四言诗的代表,它最早也是源于民歌,以此开始,循序渐进,发展到五言诗、七言诗,到了唐代,达到高峰,不到300年的唐代,居然留下了近5万首诗,比过去1000多年留下的诗多了几倍,然后再由诗到词、由词到曲,不断在继承中扬弃,不断创造新的文学体裁。散文从先秦的历史散文、诸子散文起步,发展到后来出现了传记、游记、寓言、杂说等新型短篇散文。小说的发展也是如此,从史传到志怪,从志怪到志人,从志人到演义,从演义到世情,四大名著就是例证。另一方面,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在各个朝代各有千秋、各领风骚,上古有《诗经》,春秋战国有历史散文、诸子散文及楚辞,汉代有汉乐府民歌及赋,到魏晋时期有建安文学,再往后,是人们熟悉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传奇及元明清古典小说,每个时期都有标志性的文学体裁,都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精品力作,循序渐进,各领风骚,体现了传承性、发展性和丰富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的几个特征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