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迁”的背后

朗读这篇文章

《三字经》上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教子的故事就这样从古走来,走进千家万户。在孟母的背后折射着怎样的故事呢?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从文献上记载,应是最早始于西周。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王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原来这是周公对儿子伯禽受封赴鲁国前的告诚: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地位可以为天下所重,既便这样,我还是常常洗脸的时候三握头发,吃饭的时侯三次吐出食物,而急急忙忙地接待人,生怕失掉一个贤才,你到了鲁国后,千万不要骄横待人啊!

但真正从有教育思想体系来说,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之鼻祖还应算是孔子。据《论语?季氏篇》记载:“(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有人质疑孔子教自己的儿子孔鲤与教其他人有不同,就问孔鲤,你的父亲孔子是如何教你的。孔鲤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啊!他曾经独自站在那里,我快步走过庭中,问我:‘学诗了吗?’我回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会应对说话。’我退回后就学诗了。另一天,他又独自一人站着,我快步走过庭中,他问我:‘学礼了吗?’我回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没有法立足于社会。’我退回后就学礼。”这就是孔子教儿之法,与他人无异,让儿子学诗学礼,以立于社会和用于社会。由此,“趋庭”二字也就成了古代承受父教的同义词了。

“ 孟母三迁”教子的故事就是中国家庭教育的代表之一。孟子作为“孔孟之道”的开创者之一,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其成才成名与其母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联。孟子在三岁时,父亲去世,就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对孟子寄于厚望,十分重视对他的教育,一心想把他培养成一个好读书、有学问之人,于是就有了“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小时候就聪慧过人,但与其他儿童一样,好奇心强,好模仿又贪玩,受环境影响很大。孟家原住在一片坟地附近,常有人抬棺来埋,一路上吹吹打打、哭哭啼啼,孟子觉得很好玩,就常常与小伙伴一起学玩埋死人的游戏。孟母见了,非常着急,生怕影响儿子学业,就将家搬到了一集市附近。谁想集市上人来人往,高声叫卖,热闹非凡,孟子又跟着学商人的样子吆喝着叫卖。孟母见了,又担心起来,于是再搬家到学堂附近。学堂里聚集很多有学问、懂礼仪的读书人,里面时常传出琅琅的读书声,深深地吸引着孟子,他每天见样学样,也在家读书演礼。孟母见之,十分高兴,从此就在这里长期居住下来。儿时,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织布的梭子,以此来教育他学习不能半途而废。孟子的“我养吾浩然之气”也许就深受此影响。

由上可见,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体现出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侧面,就是高度重视道德的培养,立足于教人怎样做人上。所以,《说文解字》上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是孟子最早将“教育”二字连起来。《孟子?尽心篇》上说,君子有三种乐趣,其第三种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教育”二字就有了“教学、教诲、培养、培育”之含义,与今天的教育没有多少差别了。汉代以后,尤其是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诗书礼教就成了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了,忠、孝、节、义就作为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封建的家庭教育由此逐步走向规范化。以致后来有了家庭教育的启蒙教材,如南北朝到隋初的教育家颜之推写成的《颜氏家训》,就成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家庭专著。以后又有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治家格言》、《幼学琼林》等,成为旧时家庭教育的系列启蒙教材,后又将四书五经引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内容已相差无几了。尤其是私塾的出现,更是兼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双重性质了。

如今,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意思恐怕还是认为孩子一落地,首先接触的就是父母,孩子直接受到父母的影响,还没有意识到或者意识不足,孩子的教育,父母是首要责任人。中国古代四大贤母孟母、陶母、欧母、岳母,其贤恐怕就是在人们对她们的教子有方的认同上,试想孟子、陶侃、欧阳修、岳飞,他们或文或武,哪一位不是垂名青史?那一位与母亲的教育无关?重视环境对孩子教育的影响,以孟母为最,所以有了“孟母三迁”的佳话;重视对孩子操行的教育,以陶母为最,所以有了“封坛退鲊”的美德;重视艰苦环境对孩子的磨练,以欧母为最,所以有了“画荻教育”的传说;重视对孩子的格局教育,以岳母为最,所以有了“精忠报国”的刺字。母贤子成名,就在这些故事中流传下来。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或许能从“孟母三迁”中找到答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升华,也能在家庭教育理念中能找寻到重视读书的价值所在。如果从立足教如何做人的角度来看待,我们是否看到了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光彩夺目的一面呢?

作者简介
朱双顶,网名东香人,省直机关退休人员,在家以读书为乐,近年内重拾旧时雅好,不时写点扎记、散文、随笔、诗歌等,先后在多家微信公众平台上发文二百余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孟母三迁”的背后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