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伍尔夫有感】1 序+《幽灵之屋》

朗读这篇文章


这个系列会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呈现,真的是,笔记,大概就像我们在margin上标记的内容。是阅读过程的记录而非思维导图式的整理。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一名20世纪伟大的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feminism)文学先锋,她的文学作品一直被后世冠以“意识流文学开山之作”的称号。意识流,主要可以定义为人们心中潜意识的描绘,革新英语语言,摒弃传统小说结构,语言优美,触及灵魂。
我被上述的高度评价吸引,立即买了一本伍尔夫短篇小说集。翻开第一页的几分钟后我便被她的文字意象运用之巧妙,意识世界之唯美所吸引,细腻的文字和大气的想象。又在阅读了一下午关于伍尔夫本人一生的各种人物传记网页后(百度能提供的信息真是少之又少),在感到唏嘘和伤感的同时,似乎也找到了其生活与文学创作间的一些蛛丝马迹的、引人入胜的共鸣与联系,我暗下决定潜心深读。
我碎片化的时间可能不能使我的所有观点和感受拥有各种理论支撑,说是“研究”却不能广泛地阅读别人的解读和看法,尽管这是我每次写essay都会下意识为了强迫症和理想化的结果去做的。我的设想永远都是写出篇什么万字论文,博览群书,中英文对比对照,把这些都做足后再沆瀣一气发出来。导致每次妈妈催稿时都会引出罅隙。但后来想想,这也不无道理。这很不professional,但或许我确实应该随便一点,否则我或许会使一切停留在脑子里,永远也不会动笔。
“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生中,她惯于时不时写些短篇小说。她有个习惯,就是每当灵感浮现的时候,她都会把它粗略地勾勒出来,然后放进一个抽屉。随后,如果有编辑约她写篇短篇小说,而她恰好有创作欲望(并不经常如此),她就会从抽屉里拿出一篇草稿,然后在那基础之上,再三地进行完善。又或者,像她经常做的那样,在创作长篇小说的过程中,如果她觉得需要做些别的事情来舒缓一下精神,就会要么写一篇评论,要么着手加工她的短篇小说草稿。”——《前言》伦纳德·伍尔夫
读到这一段,我立刻想到我的“抽屉”,它何尝不是满满当当,装个各种某事某地迸发的灵感,却没有几个被我扩充和修改成功的。或许我也该从一些“短篇”开始,从“第一稿”开始,慢慢地积累、修改。最后我可能会到积累到一定内容支撑我的框架时我再整理成相对系统的东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伍尔夫有感】1 序+《幽灵之屋》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