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守望教育》一书有感 -带一颗执着之心来守望教育

朗读这篇文章

——读《守望教育》一书有感

我要带一颗执着之心来守望教育,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获得美好前景的期许。

本月阅读孙永芳老师推荐的《守望教育》一书,从一篇篇见解独到的文章中观望作者这份对教育执着的情怀,还有氤氲其间的一份柔情,对照自己的工作和心情,既有看到共鸣点的欣喜,亦有发觉不足之后的努力。

带坚持不懈之心来记录工作的点点滴滴,是一份对自己对学生都极其有引领价值和回忆价值的财富。

作者刘铁芳老师强调了教育叙事的重要性,我亦从中找到了知音的感觉。我愿意把这份执着之心坚持下去,用有效的文字记录自己和学生成长的欢乐与悲哀,成功与失败,收获与失去。我的书写认认真真地坚持,已经有近三年的时间了。从随手记录,到选定主题;从浅层叙事,到深入思考;从写一个人一件事,到写共性的特征……我的写作,也在一点一点地提升其有效性。

我写一对双胞胎兄妹在我班成长的故事,描述了他们俩面对着一位工作忙碌的妈妈,夹在中间比较为难的爸爸,不止写一篇教育叙事《做好这一家子的桥梁》,用文字记录他们的烦恼,也用文字给出他们解决互相不理解的小方法,还写出了自己对于这两个孩子的期望和指引。后来,我又写了一篇后续文章《孩子,妈妈想你们了》,写出了出差在外的妈妈对于这两个孩子的思念,又通过发送孩子学习的照片来安慰母亲思念的心。一段段的文字,我用心去写,既让自己对于这样的班级事件有更好的面对办法,也让孩子们和家长们感受到老师的那份关注,提升我们之间的友谊分值,督促孩子们上进心更强。

后来,这对双胞胎中的妹妹写了一篇文章《不完美的陪伴》,认真书写了自己对母亲从不理解到抱怨,又渐渐体会到母亲那颗爱孩子却又要爱工作的矛盾甚至疲惫之心。我能够感受到,在字里行间充溢着的孩子们对于母亲的理解,对于自己成长的几多自励。

写自己的教育感受,也是有收获的,比如说《请带一颗悲悯之心去看待书中的小人物》,我写的是自己教学《我的叔叔于勒》和《故乡》之后的一点感受: 唯利是图的菲利普夫妇固然有很多让人觉得过于冷酷的成分,但是对于一家生活中社会最底层的他们而言,他们已经是非常努力地工作,生活,面对数量不多的遗产,还要被游手好闲的弟弟给占用挥霍掉,他们怎么能够不生气呢?杨二嫂偷拿手套,冷言讥讽,恶言攻击,站姿不雅,每一次出场都给人粗俗不堪的感觉。但是,哪个美丽的女子愿意这样子呢?她曾经的美丽哪里去了呢?

引领学生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一个人,带一颗悲悯之心来面对这个世界,这样,孩子的内心才能够更加健康成长!

教育写作就是一件法宝,让诸多关系都变得如此美好。

“我们需要适当地从庸常化的教育生活中找到闲暇的心灵空间,让我们有可能以他者的姿态来反思、回味我们自己的教育生活经历,让我们有可能从日常教育生活的习惯中超越出来,提升我们作为教师存在的生活意义与生命质量。教育叙事也许就可能是一扇打开我们的心灵通向教育生活的意义世界的门扉。”

带真爱之心面对每一名学生,给学生以更有力的鼓励和力量。

教育,不过就是与人格平等的求知识获智慧的人进行富于爱心的交流。

不要以为,以爱的名义进行的教育都是有效的。当这份爱有了真正的心灵沟通,有了心灵的彼此贴近,才可能真正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我在反思自己的教育,与学生,与孩子,这份感情的真正处理。

“我是为你好,你就应该绝对地服从我的管理,按照我给你设定的方向走下去。”“我可都是为了你好啊,你怎么不领情呢?”“尽管我对你严苛了很多,但是却没有任何其他想法,我就是希望你一切都好啊!”“真是不领情,我本一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以上的这些话应该是很多人不陌生的吧,我们或许说过,或许听过。以爱的名义,来把自己的很多做法强加到受教育者的身上,不见得一定是有效的。

所以,我记住了书中的一段话:“爱的教育必须是心灵的教育,是敞亮个体内心世界的教育,亲子之间的爱要切切实实地转化为子女内心的希望。唯有通过实实在在的爱的交流,才实实在在地进入了个体内在的心灵世界,充实了个体内的心智生活。”

不论是面对学生,还是面对子女,都应如此。

带仁慈之心面对学生成长中的困惑,让孩子们对这个世界多一些美好的憧憬。

最让我吃惊的是刘铁芳老师对英雄刘胡兰这件事情的观点:如果有一个勇敢的成年党员,最好是男性的,站出来大声地说:“不要找一个十五岁的小姑娘,有事冲咱来!”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刘胡兰也就不可能在“如果”之后幸运地得以存活。

刘铁芳老师在书中写着,我们歌颂的是一个小姑娘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胁时,她义无反顾地走向真理,走向光明,走向敌人的铡刀。试问:她还是一个孩子,她还有对生活最美好的期许,她肯定也对于这个世界有着最美好的憧憬,可是走向铡刀之后,一切都随着“小英雄”的光荣称号结束了,她也用自己弱小的力量来保护更多的人。

“假如她活着/假如她现在15岁/她的舞一定会跳得很好/当我向她发出邀请/她一定不会说/‘不’!”

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够享受阳光的沐浴、清风的吹拂、细雨的滋养,希望孩子们能够在童年有一份轻松,真正需要体会沉重与艰辛,也是等到再往后一点点吧。

带着一份“趣味”之心走进课堂,与学生共享教育能够感动人心的点滴。

严肃的课堂一定是低效率的,教师不苟言笑,一板一眼地教学,学生双手抱臂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不敢有丝毫的放松。师生都在教材狭隘的圈子里打转,谁都不敢越过那道醒目的界线一步。

知识激励人脑,趣味感动人心。

对于学生知识的的传授,以及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潜能,固然是我们教师非常重要的任务。但是课堂上,师生无意间的一举手、一投足、一句机智精彩的妙语、一个意料之外的动作、一个精心设计中的不小心、一个严肃中的诙谐、平淡中的灵泉涌动、随意中的款款思绪,它无非就是真实教学情境之中的智慧、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师生真实人格的彰显与张扬。

如要实现“趣味”二字,教师的个人修炼需要继续加大力度,能够有更丰厚的知识储备,有更娴熟的驾驭教材的能力,有更宽泛的兴趣爱好。因为“趣味”总是与智慧相连的。

我要努力为之!

守望教育的初心,我一直行走在路上,不要外力的督促,因为我的内心有一束光,这束光在指引我向前走,走向更加美丽的前方,因为有学生对美好前景的期许在召唤我:继续努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守望教育》一书有感 -带一颗执着之心来守望教育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