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纳齐斯与戈德蒙》

朗读这篇文章

读《纳齐斯与戈德蒙》

作者|思

1

纳齐斯与戈德蒙,他们是中世纪时期在圣母泉修道院认识的师生。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助教老师纳齐斯发现了戈德蒙身上艺术家热烈的感性和诗性气质,这动人之美与修道院的清规戒律格格不入,他诱导学生寻找自我,于是戈德蒙离开圣母泉修道院,开始了差不多一生的漫游生活,他追寻自由与爱情,在荒野流浪,挨饿受冻,勾引农家女和女仆,追求已婚妇人,像一个原始人满足天然的情欲、口欲,面临生命危险奋起反抗,杀死他人,追求诱惑女人无数,始乱终弃,最后疲倦色衰,复追求与他有过一夜之欢的美人儿总督夫人,被后者嫌弃,落马受伤而亡。

戈德蒙的漫游生活危险又刺激,象征艺术家的心灵旅途的飘泊寻找,永远在途的漫游是他们的宿命和归宿。包括未得手的初恋莉迪亚,他念念不忘的几次动了真情的求而不得,这些复杂的哀乐体验,交织缠绕,起伏跌宕,融入他的血脉。他看见雕塑大师尼克劳斯令人惊叹的圣母像,升起莫名的艺术美感和崇敬之情,开始有了目标,这些经历与感动融入作品,使他后来在艺术创作上大放异彩。戈德蒙的人生,是自然欲望的释放与生活较量的一生,既成功又失败。

作为艺术家的戈德蒙,黑塞笔下倾注的,就是要让他饱尝人世艰辛、磨难,流浪的自由和窘困,遍尝以各式女性肉感与灵魂之美为象征的所有艺术之美,投他入人间炼狱,感受生之须臾和永恒之美的对照,而最终,是赞扬、是肯定一个艺术家对永恒追求的渴念—— 人类对生死之顺从和反抗、存留某种精神的一己力量。戈德蒙在雕塑家师傅的指导下,完美且成功塑造了他心中的圣徒约翰像,以最敬爱的朋友纳斯齐—— 自己欠缺的理性,他的另一半为原型,之后,他觉得他的生命征程告一段落,作别自己艺术领域的辉煌,再次漫游寻找……

纳齐斯先是陪伴戈德蒙,引导他从梦幻中觉悟后,抽身而退了,他知道戈德蒙开始认识自己,从遗忘的母性和童年中寻回自我的初源,现在,戈德蒙可以独立上路了,不再需要他对他像婴儿般的搀扶。戈德蒙的感性世界初花绽放,将经历一簇簇新的冒险,纳齐斯回到斋戒祷告中继续沉思,延续他的学者之路。不用担心,这仅是小别,他们将还会在未来某天相遇、汇合,重新结出感性与理念世界融合的完美硕果,最后落慕,又不无悲剧性的死亡。纳齐斯的理性世界就是坚固的后方,提供强大的支撑,使分裂的危险最终趋向完善,它永远清醒着,析出智慧之花的荣耀。而戈德蒙代表的感性世界是直觉的、是未知不明的、是危险探险式的,他没有故乡,无法定居下来,等待着他的是一个未知世界。这个世界并不清晰显现,但一旦触碰到它的内核隐藏的巨大能量,将全面焕发生机,更新一个陈旧世界。

是的,这本书里,纳齐斯代表理性的成熟完善,戈德蒙代表诗性感性。纳齐斯代表哲学、思想的世界,歌德蒙属于艺术的、感观的世界。而理性与感性结合才是完整的个体,所以他们一直倾慕渴望着对方,互相吸引,互相依赖,分分合合,最终从彼此眼中认出了自己缺失的另一半。把理念世界与感性世界安置在两个人身上来表现,他们的不同性格特征、他们的长短处,让他们分离又合一,这实际上也可视作同一个人身上内部世界的排斥分裂,直至到结合的合谐,是理解这本书某个方向的入口。当然,一部小说可能多义,万千枝桠,这种阐释可是一个断面。

2

戈德蒙具有一个典型的艺术家形象,他放浪不羁,代表自然蓬勃的生命力量,长长的艺术创作过程,他感觉被囚禁,又常常会冷不丁对生活来一轮新的报复,比如:为了爱情冒一回大险,跟情敌玩命打架。他的漫游仿佛是丛林中的左冲右突和迷茫的寻找。

另外,我想谈谈黑塞书中的女性。黑塞的书里常常出现一个擅长情欲天赋的女子,她们代表母性、情人、妻子,同时是罂粟、莲花、毒蛇,集放荡的色情和灼热的诱惑于一身,是压抑的人类欲望本质的展开,她们精通引领男人进入此通道,达到终极境界,你不得不承认它,与它握手言和,所有偏见在此终结,哲思在此终结,或者说在此向新的阶梯上升。

《悉达多》里有名妓,引导悉达多从贪恋尘世浮华和声色,到纵欲后的回归。《荒原狼》里有舞女,与荒原狼同眠,教会他爱的艺术,使荒原狼释放被压抑的本性。这本书里姗姗而来象征母性温柔贪婪又不无毒性的莉泽—— 一个吉卜赛女郎,来与戈德蒙神交。她们是黑塞故事派来的使者,带来拯救,代表希望,代表过程,来使男人认识自己和另一半——那个亚当的肋骨还未分离的前夜,与夏娃同体的自然原始混沌,在黑塞眼里,它代表整全。

作为荣格之友,黑塞深受其学说影响。我们知道,荣格的“阿尼玛”原型是男性心目中的集体女性形象。阿尼玛如云彩变化无定,优雅、邪恶、妖魔都是她的化身。她擅长捉弄也擅长勾引,唤起男人幸福和不幸的幻觉,唤起我们的忧伤和爱的狂喜。阿尼玛在一个男人身上也持续存在,是远古遗传沉潜在男人身上的印痕。这一观点在《荒原狼》和本书里都有所体现。男人们爱她亲近她拥抱她,无意识中进行着自我体识。

我想,黑塞当然不是鼓吹一个男人自身足可完善,相反,我更相信,他可能认为男女尚需认知自身的天然缺陷,因此他们之间需要协助、合作,共创美丽家园。

自然,黑塞书中关于人类情欲这部分成为阅读性的一大亮点,它像烈焰、像电光火石,能迅速点燃你所有压抑的遐想,沉潜的自然欲火,让你沸腾、满溢、沦陷、瘫软,直至疲惫不堪……比如书中一段戈德蒙与莉迪亚刚识而生恋的一段,戈德蒙故意色诱庄园主夫人和她的妹妹尤丽叶,观察莉迪亚的反应,因为他不知道她到底喜不喜欢他。游戏真情轮翻上演,紧张激烈如四鹿角逐,色声俱全,这几段写得相当精彩。

“莉迪亚从未听过戈德蒙这样讲话,他现在完全放开了,欲望在空气中跳跃,他的双眼闪闪发光,而在他的声音中,幸福在吟唱,爱在恳求。对此,三位女性都有所体会,但反应不一:小尤丽叶心里在激烈反抗,竭力拒斥;庄园主夫人心满意足,容光焕发;莉迪亚痛苦万分,心潮起伏,真诚的向往、无力的抵抗和极度的嫉妒混杂在一起,使她拉长了脸,两眼像在喷火一样。这些心底波涛,戈德蒙全都感觉到了,它们向他奔涌而来,仿佛是在暗中回复他的追求。那些关于爱的念头,那些献身的、反抗的、搏斗的念头,宛如飞鸟在他四周盘旋。夜已深,两个男人谈论着收成、皇帝和主教,莉迪亚则心头火热地听着戈德蒙和那夫人随意交谈,这场闲聊就像在织网,两头松散,中间则纵横交错,是你来我往的视线、重音、小表情和小手势,这些经纬线无一不是满载的意义,无一不是沸腾的热情。姑娘吮吸着这种气氛,带着贪婪,但也带着厌恶,因为她看见或者觉得桌子底下戈德蒙的膝盖碰到了那陌生女人的膝盖,她甚至觉得也碰到了自己,不由得抽搐了一下。回房后她辗转难眠,心里像敲鼓一般,大半夜都在侧耳倾听,坚信这一男一女正在鱼水交融。那两人没做成的事,她在想像中替他们做成了,她似乎看见两人搂抱着,听见两人亲吻着,自己也激动得浑身哆嗦,因为她既担心又希望,被戴了绿帽的骑士会突然出现,惊散鸳鸯,一刀扎进那可恨的戈德蒙的胸膛。”

这是文学煽动欲望和激情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必须感动、投入、参与,才能更深刻认识自我的本性。但黑塞的书更是哲思的融合,所经历过的烈焰和灰烬,所有旅程,不过意在从冲突中追寻,追寻,直至抵达,或是那梵界的圆融,或是人格自我分裂后——拾起碎片残骸——修补自我的完善,黑塞的书里是我,是你,是每个个体的觉悟、孤独、疑问,是终其一生自我艰难的追寻之旅,追求的永远是精神、自我之圆满,黑塞所以被称为人文主义大师。

正如这本书末,主人公戈德蒙感觉到的,兜兜转转,他的生命轨迹拋出了一个满圆,先是依赖象征理性的纳齐斯指引(这本书用的是“精神”一词),随后摆脱了依赖,戈德蒙开始了象征艺术感性的自我探寻,在历经漫长的漫游生涯、自由又艰辛的生活后,最后是回归后的平和反思,是成熟、丰收的死季。

3

在戈德蒙艰苦创作雕塑时,黑塞也道出艺术的自由与实现形式被拘束的矛盾:“艺术女神看似清高,谁知却会向人要这要那,而且尽是些琐碎无聊的东西!你得给她个住处,给她工具、木头、黏土、颜料、金箔,还得为她付出辛劳和耐心。”而且她贪婪地索取你的现在,未来你也需要不停地向这女神供上新的祭品。

是的,艺术品是时间与脑力消耗的成品。即便不眠不休、耗时两年完成一尊塑像后,那种成就感与自我感动,仍是烟花一瞬,接下来是对未来无所定向和无从把握的虚空恐惧,完成意味着告别,艺术家的作品不再属于他,他曾当作生命意义的对象不再需要他了,仿佛一只抽空的一直支撑着他的手。他的寄托和安慰空落落,最后只剩孤零零的他站在原地,一无所有。

戈德蒙在市场上一瞥鱼儿生命的短暂,想起人生不过尔尔,所有名利荣耀,辉煌富贵,穷苦困顿,都将随生命幻灭,他脑中第一次闪过“始母”稍稍清晰的形象。这个“始母”后来成了戈德蒙一生追寻的目标,或者说她的形象指引着他,她源于戈德蒙幼时为了自由弃他而去的母亲形象,后来糅合成了他所追求的所有女性重影,最后成为艺术形象的整个象征。“那张脸俯视着生命的深渊,带着渺茫的微笑,既美丽,又可怖;那微笑既向着生者,也向着死者;既向着盛放的春花,也向着风中的秋叶;既向着艺术,也向着腐朽。对于这位始母,世间万有并无分别,她的笑容令人胆寒,有如明月高悬于万类之上。”

戈德蒙认为光影般的艺术形象是无从定形的,而艺术品是凝固的形象,是确切的。他开始对艺术奥秘沉思,那背后感动我们的到底是什么呢?他对未来道路仿佛有所开悟……为了完成始母塑像,某天,戈德蒙突然厌恶了逢场做戏的爱情,到处留情的庸俗,他告别了想以世俗名利挽留他的声名卓著的师傅,继续漫游之路,追寻始母的指引和召唤。他决定去生活,去漫游,去切身感受酷暑严冬,去观看世间百态,享受人间的美丽,也体验人间的恐怖,去忍受饥渴,去历练生活,丰富自己。

戈德蒙进一步思索,“所谓奥秘,乃是我所爱所求,其闪光既已数度为我所见,我身为艺术家,日后一旦可能,就要赋之以形、使其发声。这奥秘的模样,正是那伟大的产妇,正是始母。而始母的奥秘却在于,世间最大、最难调和的几对矛盾,在她身上得以和平共处:她所统合的,是诞生与死亡,良善与残暴,生存与毁灭。人类母亲的模样藏在个体母亲的形象之中,就像果核藏在樱桃中心。”

是的,艺术展现的是共性而非个性,它借个别形象参与到人类共同源流中……于是追寻这个形象,就成了戈德蒙整个生命的意义所在。由此我们也看见,艺术是神圣的显现,不是我们刻意附加的雕琢。形象是艺术之母,是启示,先于艺术,艺术追随这一引领。形象大于艺术,艺术是这一追寻的勉力成形。

4

戈德曼和漫游的同伴罗伯特,一起进入了肆虐全国的黑死病村庄。德蒙遇上死里逃生的蕾娜,她成了他的情人,蕾娜反抗强暴时被黑死病男人咬伤,染病身亡,戈德曼见证了死神狂野的收割,始母悲剧感的形象再度对他显现。黑死病肆虐大地,戈德蒙决定去往雕塑家尼克劳斯师傅所在的城市。沿途尸横遍野,满目凄凉,比死亡更令人悲哀的,是活着的人对死亡的恐惧,死神可能分分钟抓去每个人,人们无法理智,变得短视而癫狂,迫在眉睫的死神让人生意义变得虚无,他们只求狂欢滥醉、嫁祸他人、互相猜忌,丝毫没了人类间的信任与友爱。同样是黑死病,这一点让人想起加缪的《鼠疫》,里面有更具体描述的鼠疫狂袭城市时市民心态的转变,那种无助、凄惶和疯狂。戈德蒙问天地皆不灵,被残酷的世界压得喘不过气来。这时,始母满含情欲和杀戳的形象又再度显现。

返回到画坊,戈德蒙发现尼克劳斯师傅已染病身亡,其女丽丝贝从前何等秀美、何等高傲,眼下却畏畏缩缩、战战兢兢,画廊作坊早关门大吉,她家的大门不再接待任何人,哐啷一声像棺材盖合上。令他悲痛的是,所有喜怒哀乐都会随日消亡,甚至我们会忘了当初为何哀哭欢笑。一路上死难引起的悲痛,催动戈德蒙拿笔拿纸、拿粘土去创作的欲望,特别是犹太姑娘瑞贝卡横遭父亲因是犹太人而被活埋的大难,拒绝了他的求爱,却傲气赴死,令戈德蒙感动不已。

戈德蒙到教堂忏悔,向主发问:何以让人间如此苦涩,惨不忍睹?他认识到教堂圣像的庄严,正是对人类来说祂们不可企及,才不会让人绝望至死,这些彼岸之人给人类无尽的慰藉,因为经由希望,人类得以战胜了死亡与绝望。黑塞认为人类生而缺陷,比如人类之恶的破坏,正是因为不足与渴望,才让人们创造出美好神圣之物,以此感恩上苍的赐予。他决心把那连同小屋化为灰烬的蕾娜,那青春可人的莉迪亚,还有尼克劳斯师傅的形象塑造出来,永存于世,他找到了活下去的意义。“他们的形象,眼下对他意味着爱情与痛苦,恐惧与激情;而有朝一日,他们会站在后世人眼前,没有名字,没有生平,凝然不动,默然无声,到了那时,他们将化作人类生命的象征。”他们进入人类生者与死者的行列。

戈德蒙画下了漫游生活中死者们的肖像,仍然感觉死难太过太重,压抑胸口。一天偶遇充满享乐欲与权力欲的总督情妇阿涅丝,仿佛遇到救赎之光,他的情感又复活过来,找到支点,决定挑战她,一决高下,她身上射出的爱欲之光,不正是生命的活力吗?一如始母。这个形象象征什么呢?我想说是生命之源,是支撑戈德蒙活着的最后力量,欲望让我们感觉活着,他想靠近,他欲征服,让自己感觉活泼泼地存在,一如艺术可感的真实和鲜活,不是吗?

“阿涅丝堪称他的同类,他们一样富于感性、富于情感,一样敞开怀抱迎接一切疾风骤雨,一样既狂野又温柔;传承自远古的血脉,让他们对激情了如指掌。他们几乎像兄弟。对他来说,征服这女人是个崇高的目标。”戈德蒙后来潜入香闺,与阿涅丝交欢。在此,阿涅丝被戈德蒙看作他所有千辛万苦爬山涉水途经险滩沼泽泥泞去撷取的一朵崖上睡莲,她是艺术目标的象征,那么美丽,那么高傲,那么难以攀附接近。她是他的艺术之路必经的旅途而至的终点。“他的人生好比一座花园,只要园中还开着阿涅丝这般魅惑的鲜花,他便绝不该有怨言。”

戈德蒙越来越感觉完成作品的迫切性。爬上城郊山岗,一览他行过的旅途,他生命中与他交集的人一一再现,他觉得他短暂一生,留存给世界的东西太少了,“除了约翰像,还有他内心的画册,有的是女性有的是爱情,有的是夏日的清晨、冬天的寒夜。假如明天他也死去,整卷画册就会分崩离析,不复存在。不,他要从这内心的世界中抢出些什么来,传递到外界。”

5

金屋藏“娇”险象环生!戈德蒙二更入总督夫人内室,幽会美人,不料被总督及仆役当作小偷捆绑,决定第二天处死他。总督家作客的神父巧遇此事,要求戈德蒙忏悔领圣体。戈德蒙何其热爱生命、热爱一叶一草、热爱着象征美之力量的女人和爱情,对生的渴念,使戈德蒙竭尽全力争取获得神父的开恩,或者,打算将他杀死后逃跑。却不料,神父原来是圣母泉修道院的纳齐斯,他心心相系的朋友,他的另一半,现在他成了修道院院长,戈德蒙自然被赦免了!

目睹黑死病引起的人性之恶和灾难,戈德蒙与纳齐斯有一番尖锐的对话,关于神的完美与祂的造物——人类之不完美的天问,意味深长:

戈德蒙:“但你们(神父)觉得在这一切背后,还是存在着正义,存在着完美,只不过是存在于你们的头脑中,你们尽可以证明其存在,却从不将它们付诸实践。”

纳齐斯:“不对。事实上,每一天、每一刻,我们都在践行这个理念。比方说,我当着院长,管着一个修道院,而修道院里就跟外面的世界一样,谈不上完美,也谈不上清白。即便如此,为了弥补原罪,我们还是始终贯彻着正义的理念,力求以它为尺,来衡量我们并不完美的人生,力求去恶就善,使我们的人生永远与天主相连。”

是的,人生何尝不是一场闹剧,一场死亡之舞。艺术可以超越人生的短暂。艺术品能从短促的人生中留存下来,传给后世。它们在须臾流光的彼岸,建起了一个无声的王国,里面满是形象和珍宝。艺术化短暂为永恒,给人慰藉。此刻戈德蒙感到,他的人生似乎突然有了意义,他仿佛升到半空,俯瞰着自己的整个生涯。

戈德蒙打算再回圣母泉修道院从事艺术工作。途中,夜宿莉迪亚家的城堡,而今旧人已去,莉迪亚的妹妹成了城堡新主人,与骑士夫君过着新生活,不再认得戈德蒙,他真正心爱的初恋莉迪亚啊,让他初尝从身体到灵魂的爱情啊,早已烟消云逝……想起“他这半生何等零落、何等徒劳,虽也不乏美妙形象,却终究是七零八落,碎成一地,既没有多少价值,也谈不上什么爱!”人生中,犹如艺术,只有那些精神之爱永不磨灭,那些沉沦的感官的浮浅娱乐,如未入心,不过走马观花的遗忘。

纳齐斯邀戈德蒙作为圣母泉修道院的艺术家访客,不受清规约束,他催促戈德蒙着手与木匠和其他工匠合作,筹建艺术作坊,创造出好作品,说这样许多问题将迎刃而解。漫游多年,戈德蒙回到修道院自是万千感慨,“认得他的,只是院中的树木,是一扇扇门窗,是磨坊,是水车,是走道的地砖,是十字回廊里凋枯的玫瑰丛,是谷仓和膳厅顶上的鹳巢。每个角落,都藏着他往昔的岁月、他青葱的少年,散着芬芳,又甜美,又动人。”而今,戈德蒙看出了少年时并未看透的东西,他知道,修道院的“所有的作品都源出同一种精神,散布于古老的墙垣、立柱、拱顶之间,显得那么自然,仿佛这里就是它们的故乡。”

戈蒙德第一件作品是装饰读经台。一天,戈德蒙忽然来找纳齐斯,请他听自己忏悔,加入了平信徒。纳齐斯劝他领圣体前晨祷。问题是戈德蒙认为祈祷是为了接近天主,但这般努力简直幼稚,因为天主压根不存在。这种思想困挠着他,让他祈祷分心。纳齐斯说:“祷告时,你想象中的主是否存在,你的努力是否幼稚,这些问题,都不要去想。你要潜心于祷文的内容,让它充满你的心灵。就像唱歌弹琴的时候,你只会专注于曲调,专注于指法,一步接一步,尽力做到纯粹,做到完美。”如此这般祈祷,果然,“戈德蒙胸中的焦躁与贪婪,在秩序那巨大的穹顶笼罩之下,复又消失无踪;一句句崇高的祷文,宛如星辰一般,掠过他的头顶,穿透他的心灵。”我们在此看到,祷告的意外收获,是凝神静气专注我们意志的努力,仿佛陈旧中,我们扮演了一个新的角色,莫名更新了一个自我。而这种角色的演变让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注入了新元素。

纳齐斯观看了戈德蒙雕塑的丹尼尔院长作品,被深深打动,仿佛圣母泉修道院院长的良善的笑意和温和的精神一路指引着他们走来。纳齐斯眼看戈德蒙的作品成形,喜上眉梢,领悟到艺术的强力,那么逻辑、语法、神学又何尝不是游戏,它们并无低劣之分,都是通往认识的道路,领悟存在的奥秘。

读经装饰作品之所以成功,戈德蒙归功于他整个的青年时代,归功于他的漫游、他的爱恋,还有他的风流情史。这些经历正是他汲取的源泉。而今,这源泉又几近枯竭,这件作品完工后,他又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涯。这里我们看到,艺术家仿佛一个浪游人,他的心性是永远在途的漂泊,没有在大地上的长久定安的安居之所,他只在作品成功时得到短暂休憩。继而,又快马扬鞭催促自我上路—— 那艺术无尽的征程。艺术与生活的拉扯关系和张力,永远是艺术家面临的挑战和难题,可成就他,也可毁灭他。

6

有人说这本小说的历史背景其实相当虚化,黑死病的背景与流浪汉维克托的唱的帕维亚战歌上时间不符,一个发生在14世纪前后,而战歌在16世纪产生。是的,这或许说明黑塞并不过于注重历史年代的精确性,而更希望借古说今,探讨超越时代局限的心灵问题。同样让人想起马尔克斯在写历史人物玻利瓦尔时,被史学家指责作为背景的一桩次要历史事件他弄错年代了,马尔克斯笑笑,没承认自己的不是,也没和他们争论。

是的,文学和史学不同的是,它不需要这份严格的精确,它的敏锐和犀利在于其它方面、它的另有所指,不是运用不加思索的常识,而是常识判断背后的迷雾,它可能把我们带到的什么地方……常识当然是我们处理现实生活需掌握的一部分,是现实主义作品强大的根基,但文学从来不只是常识的叠加,它更在于对常识的更新,正如马尔克斯说的,文学、特别是小说是具有一种破坏性的功能,优秀作品不是用来赞颂已经确立的价值的。相反,它其实有一种摧毁已被确立的、被强加的东西和促进建立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社会制度的趋势。

纵观戈德蒙的一生,我们想到里尔克的一个观点:“诗是经验”。诗并非人所认为的感情。为了写一行诗,我们必须观察生活细部,观察飞鸟虫鱼,必须回忆许多爱、痛苦、死亡之夜,经历许多生活,“只有当回忆化为我们身上的鲜血、视线和神态,没有名称,和我们自身融为一体,难以区分,只有这时,即在一个不可多得的时刻,诗的第一个词才在回忆中站立起来,从回忆中迸发出来。”这或是艺术创作的奥秘。

戈德蒙临时死并不悲伤,他即将拥抱和回归他的原始之母的襁褓,他说:“夏娃母亲引诱着我走向死亡,母亲并不希望我把她的秘密公之于众。她情愿我死去。而我也将欣然赴死,因为是她,让死亡不复艰难。”这里,仿佛是一个艺术家燃尽一生,追求艺术情人残酷又美的真象。而那未公之于众的形象,是未揭示的艺术形象象征,是所有艺术家的未完成作品,让世世代代艺术家为之倾倒着迷,为之努力、前赴后继。

戈德蒙的最后问话在纳齐斯心中回荡,像一团烈焰灼烧。“可你呢,纳齐斯,你是没有母亲的,你又会怎样死呢?没有母亲,人便无法去爱;没有母亲,人也无法去死。”是呀,我们的母亲是艺术,是感性赐于我们的爱,是爱让人类获得救赎。又假设,倘若没有信仰的终极托付,人将是无根之草,飘飘无所依,生命将变成不能承受之轻的严峻考验……

7

黑塞书里,人的自我圆满是目标。因为他认为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它战争,以及现代化工业对人的自然性的割裂后,人性被支解,被扭曲,弄得支离破碎,他本身就是一例,患上抑郁症后,经过荣格的治疗,他吸取了荣格学说,人格分裂被他运用到他的小说里,成为很好的道具、题材。

从某方面来说,《荒原狼》里有几十种人格面具,表现的就是大众不认可它引起的孤独感,黑塞剖析了人性本体的性格组成,精神状态的飘忽,自我价值的认定,以及自我追寻,最后那一气呵成的小剧场魔幻表演给出了答案——背弃“纯粹”,拥抱“复杂”,叛离自己,同时也接受自己,与阴暗相交,和生活和解,邪恶可当作我们拥抱自己的游戏。是的,黑塞让主人公在梦幻剧场里通过杀人放火乱交实现了它隐秘的背叛。《悉达多》也分裂成了乔达摩、悉达多两人,各自完成了自我追寻之旅,成为圆融的佛陀(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纳齐斯与戈德蒙》是也感性与理性各自分离、寻找又合体的故事。

谈到感性与理性,自然又带出逻辑思考与形象思维的异别,黑塞在这本书里也有详述,借用纳齐斯与戈德蒙间的对话,许多疑问和哲思借此展开。戈德蒙的典型艺术家形象比较熟悉了,一直隐于幕后的纳齐斯仿佛是㶷丽舞台的背景,他沉稳、智性、处变不惊,甚少有情感的奔放泛滥,对人与事物判断精准,从不失手,他站在世俗的利益价值一方考量,从不偏颇,为人类总体服务。唯一所憾的,是他欠缺戈德蒙疾风骤雨般的热情与爱情。最后戈德蒙让他学会了爱,学会表达情感和爱抚的手势。

另外,黑塞也提出了一个击中艺术家要害的问题。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需要艺术家亲身去感受生活的风雨甘苦,去经历大喜大悲、庸碌琐屑,在繁忙中被吞噬自我,去历经重重险难、生命之轻,他方能领悟生命内涵,明了艺术在人类追求美好向往的位置,才能更好地创造。生活与艺术是一吸一呼,是吸收和吐纳的关系,本书主人公戈德蒙作了很好的范例和见证。问题来了,他创作就要舍弃俗世生活,他在俗世生活就不能创作,他恨不得把自己掰成两个。“尽管创作,却不必以生活为代价!尽管生活,却不必舍弃创作之高贵!这难道就办不到吗?”

这本书,让人想到纪德的《人间食粮》,主人公同样是寻找和追求不懈的一生。纪德也有一个类似宗教的终极,他也有一个上帝,不过他的上帝不是真正宗教形式的上帝。他所说的上帝意指人与自然融合的类宗教的神圣情绪,他惊奇于大自然、物质极细微的搏动,这种满足的接近完美的宗教感觉。

说到这里,有必要提醒一下黑塞的时间观,在东方宗教及印度教影响下,我相信,黑塞有生死的轮回概念,但作为一个无神论者,他并不信死而复生,所以生命的轮回也只是一个文学的象征外壳罢了,是我们创作的载体,等同文学精神总体象征的某一个方面。在黑塞那里,每件事每桩经历都是过渡……

在《悉达多》里,读者能强烈感觉到,黑塞的时间之流不是我们现实的时间尺度,虽然故事叙述是时间线性的,黑塞在思考时间之谜,他在文学里架构他的另一个时间观念,倾向佛教的时间观念。而另一位大师——博尔赫斯,他失明后也孜孜不倦地探入时间之谜,有时我们感觉他陷进去了,有虚幻空洞之感,但勿庸置疑,他们启开了另一重恢宏时空,让我们的想象向无边界延伸,这又何尝不是一项重要的建树,这些虚构的顶级大师们……

有了这种时间观,书中戈德蒙的死亡反而是安宁祥和,不再争斗,是个体生命时间汇入无限之流,是自然之接纳,是生之必然面对的安慰…… 这又让人想到梵语中那个“唵”音(OM)。据说,这一音节在印度教象征着精神的认识和力量。

2019/09/08

歡迎關注,思的公眾號

(点顶上“思说诗说”蓝字关注)

作者簡介:思

左手握文字,右手握生活,並時常被兩者拋棄和接納,她不想過多言說自己,更相信日色賜福予生命的公允,她的夢與你日日夜夜寓居的夢交纏、共生,並沒有太大不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纳齐斯与戈德蒙》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