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歌》忆缅怀情

朗读这篇文章

《国际歌》忆缅怀情

●余建华(四川)

2012年7月,我作为国家发改委体改司考察团的成员远赴法国巴黎考察。入夜,飞机从首都机场起飞,一会儿便隐没在茫茫夜幕中。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长途飞行,第二天一早,飞机平稳降落在巴黎戴高乐国际机场。“巴黎!我们来了!”考察团成员们兴奋地说。此时的巴黎晴空万里,空气清新,我们顿感心旷神怡。

巴黎是一座闻名于世的国际大都市。在考察学习间隙,我们自然要参观法国和巴黎的一些名胜古迹,诸如二战时盟军诺曼底登陆遗址、马赛市、钢铁巨人般的埃菲尔铁塔、庄重威严的凯旋门、富丽堂皇的卢浮宫、悠久历史的巴黎圣母院、情趣盎然的香榭丽舍大街、壮观豪华的凡尔赛宫、塞纳河畔的秀丽风光和书报亭屋。“我们还应去拜谒《国际歌》作者的墓地和巴黎公社社员墙!”考察团领队的提议得到了考察团全体成员的一致赞成。

《国际歌》作者的墓地和“巴黎公社社员墙”在什么地方?考察团成员并不清楚。为此,大家查阅了相关资料。资料显示,《国际歌》的词作者欧仁·鲍狄埃的墓地和“巴黎公社社员墙”都座落在巴黎最大的公墓——拉雪兹神父公墓内。这座公墓位于巴黎东部第20区,占地44公顷,公墓划分为97个墓区,安葬有上百万人,其中不乏在法国历史上颇有名气的各类名人和外国名人,如《国际歌》词作者、巴黎公社委员欧仁·鲍狄埃(1816年——1887年),法国共产党领导人加香(1869年——1958年)、多列士(1900年——1964年)、杜克洛(1896年——1975年),以及部分抵抗运动中牺牲的烈士;还有法国喜剧作家莫里哀、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巴黎公社”最后一批147名社员殉难地、英国作家王尔德、美国舞蹈家邓肯、歌剧《卡门》作者比才、波兰著名音乐家“钢琴诗人”肖邦等,甚至双手沾满了巴黎公社社员鲜血的刽子手梯也尔死后也葬在此公墓内。

我们乘车前往拉雪兹神父公墓。公墓大门半开着,守门人坐在门里朝我们端详。“请问巴黎公社社员墙在哪里?”我们用中文询问。守门人好像听懂了我们的意思,他指了指围墙前方的方向。于是,我们便沿着守门人手指的方向走去。走着,走着,路边一座墓碑吸引住了我们的目光,走近一看,是《国际歌》词作者欧仁·鲍狄埃的墓地。他的墓碑很特别,墓碑底座是一块长方形花岗石,用白色大理石雕成,形似一本打开的书。书页的左边刻着欧仁·鲍狄埃的生卒年份,书页右边刻着《国际歌》的最后一句歌词:“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整座墓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朴实无华中透出革命者的刚毅。

据史料记载,1871年5月30日,幸存的巴黎公社委员、工人诗人欧仁·鲍狄埃,在白色恐怖下秘密创作了弘扬巴黎公社理想的《国际歌》歌词。1888年6月16日,在欧仁·鲍狄埃逝世的第二年,法国工人作曲家皮埃尔·狄盖特为《国际歌》谱了曲。1932年,皮埃尔·狄盖特去世,数万巴黎劳动群众为他送葬。他长眠在法兰西岛圣丹尼市的一座普通公墓里,他的墓如同曲作者本人的人格一样朴素。他在被葬之初,墓石上没有留下逝者遗容,多年以后人们追立了一幅平面瓷像,下面配以红玫瑰花束。墓碑下面的铭文写着:《国际歌》作曲者皮埃尔·狄盖特(1848年——1932年),瓷像右侧雕刻着《国际歌》的副歌:“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英烈长眠于此,大家分立《国际歌》词作者的墓碑两侧,低头默哀,心中充满了无限敬意。

再往前走,公墓内横着的一段围墙呈现在我们眼前。这段围墙并非一个独立的建筑而是公墓围墙的一小段,约有20米长。围墙外是一处民用建筑,围墙上爬着些许青藤。这段墙的中间有一块水泥制成的长方形石板,上面用金色法文醒目地标注着一行文字,翻译成中文是:“向公社的死难者们致敬!——1871年5月21日——28日。”这就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有名的“巴黎公社社员墙”,墙的下面摆放着几束鲜花。同事们抚摸着石板上的文字,默默无语,拍照留念。对于这段墙的历史,同事们都能说出它的来龙去脉:1870年,法国为争夺欧洲霸权发动了普法战争,结果法军惨败。当时10万普军直逼巴黎,巴黎工人组织起来奋起反抗,法国资产阶级国防政府镇压了巴黎人民的武装起义,并同普鲁士签订了停战协定。1871年2月,卖国贼梯也尔组织了新政府,继续执行出卖民族利益和反对无产阶级的政策。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在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领导下击溃了政府军,占领了巴黎市政府,梯也尔政府逃往凡尔赛,巴黎公社革命取得了初步胜利。但是,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没有乘胜向凡尔赛追击,而是忙于巴黎公社选举,这样给了反动派以喘息的机会。1871年3月28日,新当选的公社委员朗维埃庄严宣布“巴黎公社成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诞生了。巴黎公社成立后的两个月里,施行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措施,为无产阶级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正当巴黎公社沉浸在起义胜利的欢乐之中时,梯也尔反动政府卷土重来,于5月21日攻入巴黎市区,经过一周的激烈巷战,5月28日凌晨,巴黎公社战士们战斗到弹尽粮绝,有10万起义者被反动派杀害,其中有147名公社社员最后在拉雪兹神父公墓东北角的围墙下被反动派集体枪杀。后人为纪念巴黎公社英勇不屈的战士们,称这面墙为“巴黎公社社员墙。”

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它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马克思曾说:“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它的英烈们已永远铭记在工人阶级的伟大心坎里。”恩格斯在《法兰西内战》第三版导言中说:“用枪杀人已嫌不够快了,于是使用多管炮成百上千地屠杀战败者。最后一次屠杀是在拉雪兹神父墓地上的一堵墙近旁进行的,这堵公社社员墙至今还直立在那里,作为一个无声的雄辩的证人,说明无产阶级敢于起来捍卫自己的权力时,统治阶级的疯狂暴戾能达到何种程度。”有位同事此时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巴黎公社的革命无疑是悲壮的,然而它却为俄国的十月革命、为中国的革命实践、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走出拉雪兹神父公墓,考察团成员们边走边交流着拜谒后的心得体会,领队的一席话为这次活动做了总结。他说:为纪念伟大的巴黎公社壮举而创作的《国际歌》,曾经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国歌,1922年至1944年曾作为前苏联的国歌,1931年至1937年曾作为我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歌。从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到现在,每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党代会闭幕式时,都会播放《国际歌》,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巴黎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

是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国际歌》的歌声将永远在全世界激扬,飘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国际歌》忆缅怀情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