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的浪漫与柔情》

朗读这篇文章

《伟人的浪漫与柔情》

原创 江鸟 雨鸿乡音

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25周年纪念日,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和卓著功勋,像一座不朽的丰碑,让人怀思久远。

本文拟从另一个角度纪念一代伟人,以毛泽东和他的夫人杨开慧之间的爱情诗篇为主题,追思革命领袖的家国情怀,表达对毛泽东主席和革命先烈无比崇敬的心情。

1920年冬,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浪潮中,在革命理想的滋润下,毛泽东和杨开慧结成了令人羡慕的革命夫妻。杨开慧帮助毛泽东收集资料、抄写文稿,用秀丽的字迹写下对革命事业的爱和对丈夫的情。

第二年春夏之间毛泽东外出考察,在旅途中,毛泽东深深思念妻子杨开慧。一天晚上,他心潮翻滚,辗转难眠,好不容易熬到天明,却感到自己百念俱灰,只有离别的妻子在眼前浮动。遥望挂在天边的一弯残月,不由得落下相思的泪水。此时的毛泽东情意缠绵,不能自已,于是随手写下了《虞美人.枕上》: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诗中充满了对杨开慧的眷恋不舍,饱含着热血青年的侠骨柔情,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妻子的怀念。

1923年冬天,毛泽东在中共三大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11月,妻子杨开慧生下次子毛岸青。12月,党中央通知他回上海转赴广州,准备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时的杨开慧正坐月子,而毛泽东奉命要到外地工作,与平常人一样,他们自然会有一种难舍难分的依恋之情,但为了革命的需要,他们还是毅然分别。于是,毛泽东写下了《贺新郎.赠杨开慧》: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他是多么珍爱这个“人间知己”啊!“挥手从兹去”——《贺新郎》的诗句,描写了与妻子的离别之情和革命志士的远大抱负,既有缠绵的儿女情长,更有为革命事业的义无反顾,将革命青年那种独特而丰富的情感世界描绘的淋漓尽致。

时光荏苒,六十多年后的1982年,当地政府在修缮杨开慧烈士故居时,工作人员发现旧墙的墙缝里有个小纸包。打开后,确认是杨开慧藏着的手稿,其中有一首诗《偶感》。

天阴起溯风,浓寒入肌骨。
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
足疾可否痊?寒衣是否备?
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
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
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
兹人不得见,惘怅无已时。

那时的毛泽东正在前线领导工农群众进行武装暴动。敌人气急败坏,重金悬赏捉拿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她的处境十分危险,同时非常惦念丈夫的安危。外出躲避前她给丈夫写了一首诗,并藏到墙壁的缝隙中,或许是希望夫君回来时能够看到。

不久,杨开慧被敌人逮捕。在狱中,杨开慧宁愿被国民党杀害,也不肯登报“声明”与毛泽东及他的事业脱离关系。临刑前,她告诉亲人“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之后即被反动派残忍地杀害……

杨开慧的这首诗细腻、凄美、深情,对毛泽东的爱恋和思念之情跃然纸上。

遗憾的是,六十多年之后人们才发现这首诗。此时,毛泽东已在五年前与世长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无数的革命先辈为了崇高的理想牺牲了个人的家庭和幸福,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建立了民族独立、人民幸福的新中国。让我们永远铭记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和家国情怀,学习革命先烈坚贞不渝、宁死不屈的大无畏精神,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伟人的浪漫与柔情》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