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文学名著,思考英语教学

朗读这篇文章

散文︱武芙艳: 品读文学名著,思考英语教学

说起我国的四大名著,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说起外国的名著,大家也会如数家珍一样数出很多。为什么这些文学作品会被称为名著呢?我想无怪乎以下几点:

首先是因为这些作品的主题是积极向上的,宣扬的是一种正能量。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飘》的女主人公斯嘉丽 在经历了战争、饥饿,甚至家破人亡一系列的灾难后,仍然坚信“Tomorrow is another day.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正是这种精神和信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去战胜困难,创造美好的生活。

第二是这些作品刻画的人物非常鲜明,让人过目难忘。 现在就以张飞这个人物为例,在我国的京剧唱段中是这样的,“他三弟翼德威风有,丈八蛇矛惯取咽喉,当阳桥上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读到这里,一个盖世英雄的形象就深深的刻在了我们的脑海里。我们都知道现实生活中绝对没有这样的人——大吼一声,把桥都吼断了!作者用如此夸张的手法刻画张飞这个人物,为什么大家还喜欢并且接受呢?我想可能是因为现实生活中,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残酷的现实可能会击垮我们的的躯体,但是却不能阻挡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我们总是希望甚至相信总有一天会有一位这样的盖世英雄来帮助我们惩奸除恶,为我们带来美好的生活。

第三是因为名著都有引人入胜的故事。 像《三国演义》中的借东风、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孟获的故事,让读者看到大呼过瘾,拍案叫绝。

当然,阅读名著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读者群体读后的感悟和思考也是不同的。作为一名教师,我首先想到的是课堂教学。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在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像那些文学名著一样,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使我想起在2004年聊城市小学英语优质课评选活动中,一节课横空出世,技压群芳。它的成功之处就是打破了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入了自己的body language (肢体语言),使教学有了很高的欣赏性。在以后的几年,甚至十几年中,我市的英语课堂一直延续这种模式,听的多了,无论授课教师如何在形式上追求精益求精,总是感觉是从低配版到高配版地发展,始终没有跳出固有的模式。近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自己的英语课打破这种持续多年的模式,有所创新。经过几年的尝试与探讨,发现可以在保留原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形式的基础上,在内容上下功夫,在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上下功夫,由原来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向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发展,只要我们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之路就会越走越宽。

作者简介:武芙艳,1993年毕业于聊城大学英语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品读文学名著,思考英语教学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