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李清照 第3页

经典文学语录

散文之说

帕布莉卡 发布于 2020-10-01

散文之说 周末约几位同仁在乡下陋室醉喝。酒是好酒,好几种;菜亦好菜,湖鲜海鲜。忘了年岁,一如“少长咸集,岁在兰亭,一觞一咏”,畅叙人生。回议散文论,高手如林,真知灼见,各抒己见。在作者的思维中,一直有一种误读,即谁定义了散文?是哪些散文名篇绑架了散文,还是哪些散文大家定义了散文的...

阅读(386)评论(0)赞 (0)

经典文学语录

孤 寂 者

帕布莉卡 发布于 2020-10-01

作者/蒋新 孤 寂 者 1 刚刚迈入绵延起伏的乐疃山峦,还没有靠近淹没在树丛中的那座高高的坟茔,苏轼的一首词先飞上了心头: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不知道为什么,脑际竟飞来这首《卜算子·黄州定慧院...

阅读(201)评论(0)赞 (0)

经典文学语录

一剪梅·月满西楼

帕布莉卡 发布于 2020-09-30

一剪梅·月满西楼 ●唐明霞(四川) 【小引】此词是李清照前期作品,也是流传广泛的耳熟能详之作。此词当作于她与赵明诚婚后不久。李清照婚后与赵明诚伉俪之情甚笃,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其父李格非后在党争中蒙冤,李清照亦受到株连,被迫还乡,与丈夫时有别离。这不免勾起她的许多思念之情,写下了...

阅读(246)评论(0)赞 (0)

经典文学语录

揉中伤,回忆勾过往 ——致宋代杰出女词人李清照

帕布莉卡 发布于 2020-08-31

揉中伤,回忆勾过往 ——致宋代杰出女词人李清照 作者:尚文霞 李树绕恩绵绵,清风卷愁而至,照见山河岁月,你如夜寐短长。 ——题记 千万年间的圣山,雪莲如你一般盛放,你的孤独穿越千年的长河,流淌。点点相思,滴滴惆怅,你有着“秀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的风情万种,但你的魂,终究...

阅读(269)评论(0)赞 (0)

读书

文章千古事 愁思各不同 ——浅析李煜、李清照、纳兰容若词之愁

帕布莉卡 发布于 2020-05-23

原创 王庆海 河柳读书社 文章千古事 愁思各不同 ——浅析李煜、李清照、纳兰容若词之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李煜的经典愁肠;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是李清照的愁绪万千;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这是纳...

阅读(549)评论(0)赞 (0)

读书

爱情的第三种可能 - 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爱情

帕布莉卡 发布于 2020-05-01

文/易水长弓 一 合适就在一起,不合适就各玩各的,爱情存在的两种可能性,曾被无数对幸福或是不幸的眷侣验证过。 可当年胡适又说,爱情是存在第三种可能的,尤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强调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的是父母挑儿媳妇和女婿,许多夫妻在婚前没有互相了解,互相磨合,却...

阅读(228)评论(0)赞 (0)

读书

重读《我看爱情》

帕布莉卡 发布于 2020-04-20

重读《我看爱情》 编撰:义博云天 爱情,这个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无论古今中外的文学巨著,还是小到诗歌散文,包括当今电影、电视连续剧以及各民族地方特色文艺剧种,或把爱情作为主题,或把爱情作为插曲,都为读者或观众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成为读后观后的议论中心。但人们几千年历史和文学故事看下...

阅读(530)评论(0)赞 (0)

读书

料峭春寒忆清照

帕布莉卡 发布于 2020-04-08

杉木 杉木随笔 这二月的天,孩儿的脸一样,变得厉害,前番还艳阳高照、莺歌燕舞,处处游人如织,这几日,忽然淫雨霏霏,凉气袭人,所谓春寒料峭大抵如此吧。 古人每遇此时,便有诗词出,写的最合我心意只有那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了,“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阅读(328)评论(0)赞 (0)

读书

最后一声口哨 ——读卡夫卡手记

帕布莉卡 发布于 2020-04-06

最后一声口哨 ——读卡夫卡手记之八 文 | 梁长峨 故乡永远是人灵魂的出生地和归宿地。一个游子无论走多远,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故乡永远是他心上沉甸甸的挥之不去的思念和牵挂。 读卡夫卡的书,深深感到他同所有的游子一样,内心埋藏着铭心刻骨、欲罢不能的故乡情结。 卡夫卡写过一篇小说《约...

阅读(277)评论(0)赞 (0)

经典文学语录

项羽故事:我是霸王(4)——过江东

帕布莉卡 发布于 2020-03-13

乌江渡口,霜浓侵衣,风声呜咽,烈烈如刀,掠过枯树败草间。 遥天万里,江水东流,朝阳下,半江瑟瑟,半江红浪翻滚,寒气竟似千万把无形的冰剑,恃风凌人。幸而,江流并不甚急。 记得前两年,我专门自驾来此。这里距南京不过80公里的车程,地处苏皖交界,两省仅一河之隔,那条河即为乌江。那时颇为...

阅读(322)评论(0)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