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永恒? ——读博尔赫斯《永恒史》

朗读这篇文章

何为永恒?

——读博尔赫斯《永恒史》

文/ 苏醒(21天共读群)

这是到目前为止读得最吃力的一本博尔赫斯,由此也反映出我的哲学常识实在薄弱。书中提到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叔本华、尼采、康德,只闻其名,不知其人其思想。提到的另一些人,像斯诺里·斯图鲁松、冯·保罗·杜森、圣奥古斯丁、毛特纳,则连名字都没听过。只能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汗颜。

这本书主要从时间上讨论永恒,间或穿插空间或其他方面的讨论。《双词技巧》这篇可以跳脱出来看。双词技巧的风格源于十三世纪冰岛,这种风格的特点是不直接写出一个字或词,而用其他双词的形式把它描写出来,如:血——剑之水;空气——风之家;啤酒——杯之潮汐;战斗——长矛之歌……

大段诗歌都是双词堆砌,看得人不知所云。类似某种密码,如果不是熟知这套规则的人,恐怕很难翻译出这样的文章在写什么。今日来看,这技巧令人啼笑皆非,可在当时大行其道,并且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了十九世纪,十九世纪的诗人有些还在用这种手法写诗歌,到现在大概也没有完全淘汰。我想博尔赫斯把这篇收入《永恒史》中,大概想表明即便是文学史上最冷淡的愚蠢行为之一(他对双词技巧的评价),也有在时空内成为永恒或片段永恒的可能性。

而在时空中讨论的永恒,我既没完全理解,更不敢作任何评论了,还是老老实实引用原文吧。当然,博尔赫斯在这本书中也大段大段引用了各位哲学家的原著。看来伟大的著作一经刊出就不再属于作者,而属于全人类了。这同样是一种永恒,就像中国古老的《论语》和《诗经》。

★运动是不同时刻对不同地点的占据。非时不可感知,静止亦是如此。它是不同时间点对同一地点的占据。

★如果上帝的注意力有一刻偏离我这只写作的右手,这只手就会变得毫无用处,就像一团无光的火焰熄灭了一样。因此人们认为这个世界能够保存至今就是一种常存的创造,保存和创造这两个如此对立的动词在天国就成了同义词。

★尼采写道:“不渴望遥远的幸运、恩典和祝福,只希望我们能够生活到愿意重新生活的程度,如此永远。”

★休谟:“我们不要把物质想象成无限的,就像伊壁鸠鲁做过的那样。我们把它想象成有限的。有限数量的粒子并不是可以进行无限移位的。在一种永恒的持续里,所有可能的顺序和位置都将无限次地发生。这个世界,包括其各种细小的东西,甚至包括最微小的东西,都被制作和消灭,还将被制作和消灭;无限地。”

★叔本华:“意志出现的形式只能是现实的,而不能是过去和未来。过去和未来只是为了概念和为了束缚于理性原则的意识而存在的。没有任何人在过去中生活过,也不会有任何人在未来中生活,现实就是生的全部表现。”

书中这些闪闪发光的句子虽不能完全理解,却依然击中我的心。看来要读懂博尔赫斯,得先去上几堂哲学课,或许可以从尼采和叔本华开始吧。也或许,先读一读《苏菲的世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何为永恒? ——读博尔赫斯《永恒史》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