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四讲》读后感:所谓品味,就是给日子加点美学

朗读这篇文章

《品味四讲》

原著 | 蒋勋
解读 | 向日葵

美无处不在。罗丹说:“这世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当你用心去品味生活的时候,你会发现,美就藏在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中。

《品味四讲》这本书,就告诉我们生活中蕴藏着美学。

本书作者蒋勋,是中国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善于在平实的生活中发现大美。其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他的代表作品很多,有《汉字书法之美》、《蒋勋说红楼梦》等,曾荣获吴鲁芹文学奖等诸多奖项。

《品味四讲》是蒋勋的作品之一。在本书中,作者从衣、食、住、行方面,探索美在日常生活中的呈现与延伸,引领读者从朴素、健康的物质层面,体会品质的意义,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风格。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起走进书中,去看看什么是美,以及如何发现美。

食之美

民以食为天。我们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其实是吃饭。但是在现代社会,人们好像匆忙到连自己最切身有关的“吃”都草率了事,只是把自己喂饱。

电影《摩登时代》里面有个情节是这样的:吃饭时间到了,工人们都坐在自己的工位上,送饭机器把面包塞到们的嘴里,然后把汤灌进他们的口中,吃完还拿毛巾帮他们擦嘴巴。

电影内容很好笑,可是笑过之后我们会觉得很难过。如果吃只是一种简单粗暴的“喂饱”行为,那么我们辛辛苦苦地工作又是为了什么?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不要胡乱地把什么东西都往嘴里塞,不要把吃到饱作为饮食的唯一目的,要在食物上多花一点心思,多爱自己一点,把吃变成一种美的享受,让生活更有味道和美感。

作为作家的蒋勋,同时也是一个美食家。他经常会在周末时,在家里做一道自己喜欢的菜。

他将蒜切成很薄的蒜片,加上橄榄油爆得香香的,用嗅觉感觉到它已经熟透了,再放入切碎的洋葱,然后把洋葱炒到金黄色,洋葱的香味加上蒜爆香的香味,让人感受到做饭的美好。

接着把揉碎的月桂叶放进去,又有一种不同的香味飘出来……最后,他把所有烫好的、剥过皮的鲜红的番茄切碎放进锅里,加水,加胡椒,煮沸,把火调小慢慢熬,熬成一锅具有美丽颜色和味道的汤。

整个过程,蒋勋都很快乐,而且当他喝下亲手煮的汤时,他觉得每一口都在舌头、口腔、在唇齿之间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这种让人喜欢的生活的味道,可以慢慢地品尝,绝不是粗鲁的“吃饱”的感觉。

人生的滋味、生命的滋味都是需要我们去品尝的。

如果能够对食物用心,对食物讲究,那么在生活里,我们就能好好为自己完成生命中的每一道菜肴。我们会从这些过程去享受我们的生命,去爱上我们的生活。


衣之美

穿衣是我们的日常行为之一。在原始社会,人类拿几片树叶盖在身上是为了遮羞,身上裹些皮毛是为了保暖。现在,人们穿衣服不再仅仅是遮羞保暖,还有很多社会功能,其中一个就是让自己看起来更美。

每个人对衣服都有自己的选择,有人认为贵的就是好的,有人觉得穿衣舒服是前提。

作者认为,一个人如果不了解自己的身体和个性,买来一大堆不适合自己的服装,无论它们多贵,穿在身上也毫无美感。

作者在意大利时经常看到,一些名牌服装店里有很多东方来的游客在买衣服,但是那些衣服穿在他们身上并不美。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那些游客没有注意到这些名牌跟自己身体之间的关系。东方人的下半身比西方人短,所以穿上一个强调下半身长度的的衣服时,效果适得其反。

在穿衣服上,我们要有自己独特的品味,才能穿出美感。

我们要多花一点心思去了解自己喜欢什么样的颜色、什么样的造型,自己的体态和肤色和什么样的服装搭配在一起是最对的,不要太轻率地把自己交给名牌,以为名牌就是好看的。

我们常说一句话:鞋子好不好,只有脚知道。其实衣服也如是,所以服饰美的前提是穿着舒服。不管它是新还是旧,舒服的体验,才能带给人长久的快乐。

我们也喜欢保留着一些旧的,但又带有特殊情感在里面的衣服。比如妈妈亲手织就的毛衣,恋人买给自己的西服等。

一件你喜爱的又非常珍贵的衣服,就像一位好朋友一样,给你带来舒服的穿着体验,同时也会给你带来怀旧的快乐。

衣服之美并不在价格。人世间最美的东西可能是母爱,可能是爱情,也可能是友谊。如果一件衣服里面包含着深厚的情感,它的美是无法用价格来衡量的。

住之美

晋朝大诗人陶渊明有两句诗很有名:“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意思是,树上的鸟儿都很快乐,它们在黄昏的时候可以回到窝里去。它们在树上有一个巢,傍晚有家可回觉得很快乐。

蒋勋说,我们也像鸟儿一样,有自己的窝。他很喜欢这个“窝”字,它给人亲切温暖的感觉。

我们在熟悉的空间、熟悉的环境里,会有极大的安全感。我们可以“窝”在熟悉的地方里,读喜欢的书,听喜欢的音乐。所有这样的舒适开心,都是“窝”带来的。

也许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窝”,也就是房子。但房子并不等于家。

作者认为,房子只是一个硬件,必须有人去关心、去经营、去布置过,它才能被叫做家。

家,是可以让人身心放松的地方,要以人作为主体,是温暖安全的。

作者说自己小时候很愿意回家,因为母亲会在家里给他讲美丽的故事,给他编织漂亮的毛衣,给全家做非常好吃的晚餐,每天都会给他带来惊喜和快乐。

虽然房子并不大,但妈妈关心这个家,把这个家变得温暖,所以每个人都喜欢回去。作者认为,住之美,就是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喜欢回家。

因此,我们要学会把房子变成家。家是需要经营的,即使是独居,也要设法把房子营造出家的感觉。

布置好家具,整理好卫生,让房间保持干净整洁温馨舒适。家人之间搞好关系,夫妻恩爱,对上孝敬父母,对下呵护幼儿,一家人和和美美过日子。如此,温暖的氛围就出来了。

这样的家是让人向往的,每个人都会爱上这样的家,都喜欢回到这样的家。

当然,好的居住品质,不仅指把自己的家变得温暖,还指所居住环境的优美,也包含邻里之间的友好关系。

楼上楼下,前后左右的邻居,人与人互相体谅,互相包容,互帮互助,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园。这样的家谁不爱呢?

用心就是一种美。用心去经营一个家,家就会成为我们心灵的港湾;努力去优化居住的环境,我们的生活品质就会大大提高。

如此,我们便在住的地方拥有了世间的极美——幸福和快乐。

以上就是本书的精华部分。

每个人对美的定义都不一样。

美,也许是旅游途中吃到的一顿美食,也许是前行路上欣赏到的一处风景,也许是一家人在一起的团聚时光……

美需要品味。

品味,就是对自己的一日三餐、衣服鞋帽、居家环境,舍得花时间、花心思,投入自己的感情,感受它们带来的温暖。当你品味到这些温暖时,美自然散发出来。

《赤壁赋》中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意思是说,大自然的美,是不用花一分钱买的,我们只要回到大自然,回到生活本身,就可以发现无所不在的美。

心放松了,对美的感受力就强了。美景养心,心美了,一切都是美的。

生活如此丰富多彩,愿每个人的人生都能越来越美!


作者:慈怀读书


文章归档:《品味四讲》
系列文章:
《品味四讲》读后感 – 美无处不在
《品味四讲》读后感 – 好好吃饭,是一个人最大的修行
《品味四讲》读后感 -烟火气,才是人生最高级的形态
《品味四讲》读后感 -家静人安,福气自来
《品味四讲》读后感 – 做一个敢于慢下来的人
《品味四讲》读后感 – 懂生活的女子,才懂得经营人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品味四讲》读后感:所谓品味,就是给日子加点美学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