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波普尔(4)

朗读这篇文章

原创 小蚂蚁和小蜻蜓
波普尔系列的读书笔记完结啦!简直是非常难的小册子啊…叹气。虽然很难,但是波普尔的哲学思想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甚至构成了我毕业论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真的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 文 | 徐栖

三、形而上学(客观知识的世界)
50年代之后,波普尔的研究方向逐渐转为形而上学。这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1.科学界此时把物理学变成了主观主义的堡垒。“为了‘捍卫客观性,反对主观主义’,他需要发展形而上学的实在论,用以说明科学理论,特别是物理学的内容的客观性。”(P89)2.由于五十年代后新达尔文主义思潮的兴起“促使波普尔从形而上学的高度论证他主张的科学方法论的合理性和必然性。”(P90)这也就是他的“进化认识论”(evolutionary epistemology)

首先需要厘清的是,虽然波普尔的思想和逻辑实证主义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是与逻辑实证主义坚决反对形而上学不同,波普尔认为“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是一个知识论的问题,有意义的命题与无意义的命题的界限是一个语言的问题,不能将两者等同起来,也不能把前者归结为后者。”(P91)也就是说,“科学的界限”和“意义的界限”是两个不同的,不能相混淆的概念。而波普尔的目的,在于“表述概括经验科学的合适特征。”(P91)波普尔将之概括为以下几点:1.科学命题和形而上学问题都是针对某一问题而进行的猜测。如果两者共享的问题是有意义的,那么形而上学命题也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形而上学的理论是科学理论的先驱。”(P91)2.“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区别是历史的。在人类知识积累的过程中,许多原来不能被经验证伪的形而上学问题可以转化为能够被经验证伪的科学问题。”(P92-93)3.“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区分不是纯粹的。一个科学理论可以包含着形而上学的因素。”(P93)

波普尔并非认为所有的形而上学理论都对科学研究有意义——他“批判了五种形而上学理论:决定论、唯心主义、叔本华的非理性主义、意志主义和海德格尔的虚无主义”(P94)。而“具体地说,作为科学研究纲领的形而上学有两个:其一是实在论,其二是进化论。”(P94)下面我们来一一梳理。

1.实在论。“所谓实在论,指的是一种承认外部世界客观存在的哲学立场。”(P95)由于实在论属于形而上学无法被证伪,波普尔只能提出他相信实在论的两个理由:(1)实在论的对立面——唯心论对于有理性的人来说是荒谬的。(2)对外部世界实在性的信仰是科学家探索自然奥秘的动力。波普尔激烈批判现代物理学的主观主义。现代物理学的主观主义的两个有力证据:海森堡的测不准关系和玻尔的互补原理。“哥本哈根学派由此得出结论:在微观世界里,课题和主体不可区分,用以描述客体连续性的因果规律的概念不再适用于量子力学。(P97)此外还有关于“时间之矢”的理论。“波普尔对于时间之矢的看法涉及到生命的进化、知识的积累、社会的进步和世界的变化。对于他来说,把时间之矢说成为仅存于动物经验之内的主观主义意味着把一切实在和变化均视为幻觉,因此才受到他如此激烈的批驳。”(P99)

2.进化论:波普尔并不认为进化论是科学理论,而是一个形而上学的研究纲领。进化认识论“包括两个向度:一是从进化论的观点看人类认识;二是从认识论的观点看生物进化。”(P104)“进化认识论以生物学为模式,强调主客观的同步变化与一致性:知识的本质是生物的变异活动,感觉是在有机体与环境相一致的基础上出现的事物表象。… …波普尔把试错法的应用范围从科学方法扩大为一切生物适应环境的本能。”(P105)也就是说,“人类的感觉实际上是根据先天的期望对外部环境的解释。”(P110)

在实在论和进化认识论的基础上,波普尔提出了三个世界的理论。“三个世界构成的是一个形而上学的系统。形而上学是对存在的方式(modes of being)以及存在事物聚合(togetherness)的研究。”(P113)波普尔根据词义学,区分了三种存在——外部事物的存在,思想意识的存在和关系的存在——和三个世界:1.物理世界。如物质、能量、一切生物的机体,包括动物的躯体和头脑,等等;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意识、感觉等心理状态和过程。这是哲学所说的主观世界;3.思想的内容。思想的内容可以被物质化,成为人造产品和文化产品… …也可以是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人的意识的固定对象…统而言之,世界3是客观知识的世界。三个世界是统一的、连贯的,这三个世界之间存在相互关系。波普尔关于三个世界的理论主要是关于世界3的理论。世界3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同时,因为世界3具有自主性,因此具有不可还原性。“借助世界3的理论,波普尔重新理解和解决笛卡尔提出的身心关系问题。”(P120)也就是说,“人的身体和脑属于世界1,心灵和语言属于世界3,二者通过人的意识(即世界2)相互作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整体,因此,心和脑以及身和心是一个统一体。”(P12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书笔记 | 波普尔(4)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