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霍乱时期的爱情》

朗读这篇文章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

作者||思

有人说,《霍乱时期的爱情》是“爱情百科全书”,表现了男女间各种爱情形式,它也是一部关于人类爱情、生命、死亡、回忆的书,囊括了文学的诸多主题。

1,

这本书的时间顺序是从现在时开始,叙述81岁的乌尔比诺医生目睹了老友摄影师赫雷米亚·德圣阿莫尔在自己的仁爱医院死亡,他服毒自杀前给医生留下一封长信,坦诚了他并不光彩的历史过往:他原来是一名逃犯,还有一名秘密情妇,有着匪夷所思的人生观——惧怕衰老,而选择提前了结了自己的生命。

这无异惊涛骇浪,冲毁了德高品重的乌尔比诺医生对老友之前的判断,他难以接受,内心矛盾,因为在公众印象中,摄影师一直是一名圣人。本书第一种奇异的恋情曝光:摄影师果然在预定的60岁那天自杀,而情妇尊重着他的选择,努力配合着,帮助他完成自杀过程,并按约定,在他死后关门闭户,只在黑发上别一支玫瑰花作纪念。

要接受如此事实,医生感觉既艰难又疲惫,这无疑颠覆了他满满正能量的人生观,给他当头一棒!因为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是社会举重若轻的人物,从年轻时即参加本城卫生公共服务建设,他属公共社会的良心坐标:他制止过本省最后一次霍乱的流行,创建了医学协会,他督促建设了城里的第一条高架水渠、第一个下水道系统,还建起了有篷顶的市场,使原本垃圾成堆的灵魂湾符合了卫生标准………

带着压抑的重重疑问,乌尔比诺医生蹒跚着回到家。接下来本书展开了他与妻子费尔明娜·达萨并不和谐、磕磕绊绊的老年生活,共同生活琐碎事件而生的摩擦,无奈又真实,强迫你生吞所有的不情不愿,他们的老年感情有这样一段描述,读来令人唏嘘:

“……无论他,还是她,都无法说清这种相互依赖究竟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还是习惯使然。他们从不曾为此问过自己,因为两人都宁愿不知道答案。这种自欺欺人对两人来说或许都是一种上天的恩赐,因为这让他们避免了互相同情。如果两人能及时明白,比起婚姻中的巨大灾难,日常的琐碎烦恼更加难以躲避,或许他们的生活完全会是另一副样子。而如果说,他们在共同的生活中也多少学到了点什么,那就是智慧往往在已无用武之地时才来到我们身边。”

这抛给我们一个疑问:他们是相爱的吗?除了相互依赖,所剩无几的感觉又真是爱吗?他们现在是悔悟了吗?我们在女主角费尔明娜并不确定的感受里跌跌撞撞,一忽儿升腾,一下又坠落实地,和她一样疑惑着。

2,

老年的乌尔比诺医生对死亡有诸多恐惧,他们相差10岁,每天从床上醒来,他就侥幸又多活了一天,他会故意把小便弄得像泉水叮咚,深深呼吸着尿液的气息而感觉生的愉悦,欢呼雀跃,是的,对医生来说,每一天醒来,正常的生理功能是一面胜利的旌旗。然而,“五十岁前,他从未感觉过自己各个内脏器官的大小、重量和状态。但五十岁后,慢慢地,他开始一个接一个地感觉到它们存在于自己体内,甚至能感觉到他那不眠不休的心脏的形状,以及他那神秘的肝脏和密封的胰脏。他逐渐发现,周围就连最老的人也比他小,在他们那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代人中,他已经成了唯一的幸存者。”

这里,马尔克斯展示的老年生理状态对心理的影响真实又骇然,生命被牵制,被动又尴尬,对爱人那种骄傲宣示近乎示威的态度,费尔明娜同我们一样,一忽儿把他当返老还童的孩子,一会儿受到打扰而觉懊恼。如果说我们并不清楚爱的真谛,那是因为它由N多混乱包裹,我们只是走着,实实在在经历着生活本身,模模糊糊感受到五味杂陈的混沌,却并不一定明澈,直至死亡把我们收割进它的篮子。

乌尔比诺 身体机能逐日衰退,一时兴起,爬上芒果树上的梯子去抓心爱的鹦鹉不慎坠落而亡。临死时的场景是这样的:

“当费尔明娜·达萨看到丈夫仰面朝天地躺在泥水之中,她的心仿佛要爆裂一般。丈夫已经奄奄一息,但还在坚持与死神这致命的一击做着最后一分钟抗争,要这样撇下她独自离去,他感到无比痛苦,透过泪水,他在慌乱的人群中认出了她。他诀别地看了她最后一眼,在两人半个世纪的共同生活中,她从未见过他的眼神如此闪亮,如此悲痛,而又如此充满感激。他用尽最后一口气,对她说道:“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爱你。”

是的,这是爱至美的音符和呼唤,是世俗之爱超越的最感人的表达,因而显得高尚,虽然来得又有点伤感,来得晚了一步,虽然背后有多少泪水的捆绑,爱情在世俗有难以冲破的局限。正如夫妻双方所体会到的,爱情不能完美,却也无法轻易离散。

政府为乌尔比诺医生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和哀悼仪式,却不料,也引来了费尔明娜·达萨的初恋情人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爱情表白,他如今是加勒比河运公司的董事长,他说他等待此刻已经51年了。

费尔明娜·达萨正于悲痛之中,丈夫尸骨未寒,阿里萨竟做出如此不合情理之事,她怒不可遏,一如当初初恋时,用冷硬态度断然拒绝了他,还辱骂了他一番。

3,

故事这里自然滑入了倒叙,讲述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与费尔明娜·达萨年轻时的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原来弗洛伦蒂诺·阿里萨是船王皮奥第五·罗阿依萨先生的私生子,他长得瘦小可怜,气质忧郁,具有非常浪漫的诗人气质。

在一次投递邮件时,他对窗内正在读书的15岁少女费尔明娜·达萨一见钟情,双方春心萌动,情投意合,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写了无数诗意盎然的情书,铺天盖地撒向他心目中的这位“花冠女神”。

这份诚挚而无邪的爱情受到女神父亲的阻挠,他为了不让这对情人见面,带上女儿跟着骡队,翻山越岭去外地,过了一年类似原始部落的艰苦生活,旅行途中,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借助电报网络,一直打探着情人的每一个歇脚处,一年后归来,费尔明娜·达萨当然并未对旧情遗忘,还预备与之结婚,他们常常互诉衷肠,已有老夫老妻的感觉了。

只是她再见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突然发现他并不是她理想中的样子,翻脸说他们之间只是一场梦幻,并与之分手。爱,来得如此疯狂,又去得如此诀绝。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痛不欲生。我们常常在这里纳闷,心都碎了,这是全书最难解的谜,为什么好端端的,少女突然拒绝了初恋情人呢?该归结为少女的犟强任性吗?

当时少男正跟踪心爱的少女,发现她误入了一条私卖成人性用品的街,少男紧张得不行,像突然一只警钟鸣响,朗声说这条街可不是花冠女神该去的地方,她突然发现,梦中都渴望见到的“王子”竟然用冰冷的眼睛望向她,面庞青紫,双唇僵冷。少女受了惊吓,落差太大,他完全不是她想象中的样子,也许,背后是少女的早熟,她的爱情有肉体的隐隐躁动,少男或也并非不解风情,只是紧张,压抑反而显得虚伪了,少女突然觉出了那条难以启齿的鸿沟。当我们把纯洁的爱情填满伪装,发现那个他不是你爱的模样时候,也许,没有任何理由,不爱只是一瞬之间……

后来费尔明娜·达萨认识了地位显赫的乌尔比诺医生,嫁作他妇。天下爱情性质都是相似的,而具体到各人的思念,却有刻骨铭心的独一感觉!仿佛我们的存在要与另一人呼应,呼唤出新世界的诞生,爱情因而具有建设和摧毁世界与自己的力量。弗洛伦蒂诺·阿里萨旧情难忘,开始猎逐一个又一个身边的或偶遇的女性,他把所有女人当作通向抵达费尔明娜·达萨的心途,填补初恋情人带来的空虚位置和情感感觉的幻灭。

4,

51年后,在题为“她们”的笔记里,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列出了他的622位女性情人。这里面有他们各式各样的爱情:有忠贞的隐秘的,狂暴的羞怯的,有柏拉图式的和放荡的,有转瞬即逝的也有生死相依的,有与寡妇的、与妓女的、与名妇人的、与少女的各色人物等,有成熟的、美艳的、青春可爱的,有肉体疯狂之爱,有怜悯同情之爱,有平和绵长达数十年的爱……这些穷尽人类隐秘欲望的情色描写,读得人心惊肉跳,心旌摇荡……

读了《百年孤独》,再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感觉马尔克斯把性爱调制成了最烈的催化剂,在他眼里,这是最具魔性的力量,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滔滔洪水翻滚而来,冲毁所以边界限制,所有道德伦理人间秩序,他要让人类天然的性——这股魔力之水冲毁所有,所有文明的沉渣,看看我们人类家园历经这浩劫后到底还能剩下什么,还能依傍什么,还能持存什么,无疑,有时,我们看到的是涤荡后的原生态世界,无数碎片飘逝而去,新的东西重新孵化,就像象征马孔多的那枚原始巨蛋,需要重新定义,当然,有时,性爱也是一剂毒药,一株罂粟,带来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马尔克斯所展示的女性群像,突出了女性在他眼中的文学形象地位,也隐约折射出她们的拉美独特风情。她们是丰腴的,蜜桃般的,腺体的,多汁的,懂得馈赠的,最擅男女关系之妙的物种,独属马尔克斯的心灵世界。

比如,在《百年孤独》里,何塞·阿尔卡蒂奥第二、奥雷里亚诺第二共同享用的第一个女人——卖彩票的佩特拉·科特斯就是一个典型:“她是个年轻整洁的黑白混血女人,一双黄色的杏眼使她的脸庞带上几分美洲豹般的凶悍,但她却有着慷慨的心灵和绝妙的情爱天赋。”

马尔克斯寥寥几笔,带过诸如此类女人的样貌和灵魂,非常具有代表性,她们是残留的吉普赛人的游荡魂灵,与拉美血液的杂色混合,有着原始母性和女性的性魅力、肉感的身体和蓬勃欲望,及慷慨容纳的心灵,就像土地温和包裹着男性的种子,这些特点的奇特、矛盾组合,让人瞬间感觉到亲近我们那个同祖同源,它们仿佛代表永恒的生殖和延续,而非工业化带来的女性驯化……

在《霍乱时期的爱情》里,马尔克斯有一句惊烫了女人神经的话:爱情对女人来说,要么天生就会,要么天生就不会。是的,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最后一位小情人阿美利加·维库尼亚就是明证,14岁的她凭女性本能,在与保护人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朝夕相伴中,已领悟了男女私情和爱的秘密,一寸一寸去接近那个女王宝座。不是吗?对懂得爱情的男女来说,他们就是他们疆域的国王和王后。

同样在这本书里,马尔克斯同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一样,对任一女性角色都有着十分的尊重和接纳,只要发乎天然,男女私情似乎都统统幸免于道德责难,与欧美小说道德的重负相比,马尔克斯也成了自己写作帝国的王,他的写作版图在拉美,在魔幻和虚构里,他取得特权,因而有了轻盈、恣意、挥洒的姿势。为此,我们读这本书也是放松的,所有隐秘欲望都得到解放,这也是本书成功的原因之一。

5,

尽管经历这么多混乱的情爱,时隔51年,现在老年的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却对同样老年的初恋情人说:“我为你保持了童贞。”显然,他认为他并没有矛盾之处,他所认为的童贞是触动灵魂深处相关的情感,如他的一位情人所说的:“肉体之爱在腰部以下,灵魂之爱在腰部以上”。的确如此,弗洛伦蒂诺·阿里萨接触每一个女人,无不是她的影子的魔力。

费尔明娜经历了亡夫的痛苦,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帮助她平息了父亲不光彩的走私事件,一年后,她终于接受了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求爱。但她认为她爱的是老年的阿里萨,并不是当初那个诗情满满的少年,他们坐上一艘游轮去旅行,远离混乱的现实,以明澈之心,赤身裸体互相抚爱,船长配合他们,挂上霍乱疫情标志的旗帜,避开巡逻队的盘查,在蓝色的加勒比海上荡漾荡漾……

6,

读这本书有几个疑问。

有人说,乌尔比诺医生与费尔明娜·达萨夫妻虽共同生活了51年,只是各取所需的生活伙伴而非爱情关系。我不这么认为,浪漫派喜欢唯美,强加给爱唯一性,认为从一而终才是爱,对象只能有一个,为了把完美的爱分配给男女主角费尔明娜·达萨和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他们否定了女主角与医生丈夫那份在生活中布满瑕疵裂纹的爱,其实我们不防把它视为建筑在现实之上坚实牢固的爱,世俗之爱。

他们一点一点的撕裂对方,互相碰撞,又艰难地拾起碎片,弥补和好,再没有比这令人悲伤又感人的了,他们会为一块不存在的香皂争吵数月,为对方打扰自己的睡眠而生怨气,甚至,乌尔比诺医生在50多岁时还出轨过一次,爱上了一个黑女人,分手时如少年泪雨滂沱,肝肠寸断,致使夫妻分居两年,但最终,他们又渴盼着对方接纳了彼此,这不是我们鸡零狗碎的生活中可能的现实么?几乎每一对夫妻都或多或少在此中同样体验感受着,痛着又爱着……

恰恰相反,我们会为弗洛伦蒂诺·阿里萨数年轻时对费尔明娜·达萨纯纯的爱所打动,这爱的萌芽那么娇嫩、柔美、纯洁、无辜,不掺任何杂质,就像阿里萨给所有女人的印象,她们每一个都忍不住怜爱他,无法拒绝,不能不对他施以爱意才觉心安,只有费尔明娜·达萨拒绝了他。

我们在书中看到马尔克斯对女主人公费尔明娜的性格描绘是高傲、有力量,她根本无需一个“柔弱似水”的男生与之匹配,她需要的是一个像乌尔比诺医生一般强悍的有男子气概的男人互相驾驭,并驾齐驱,所以理所当然后来选择嫁给他。

结尾章节里,我们也看到,年老的费尔明娜·达萨对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写给她信的评价,她一直对那些空虚堆砌的诗意部分予于否认,打动她的是智慧和思想的部分,她说后来爱他的也是他改变的这部分。

但对弗洛伦蒂诺·阿里萨来说就不同了,为了证明自己与初恋恋人相匹配,证明他那阴柔性格的力量,这个过程充满磨难,他从一个电报员爬上了航运公司的董事职位,虽然有一位与他互为尊敬的美丽黑女人的相助,但这无异一种他自身性格的重塑。我们感动于弗洛伦蒂诺·阿里萨那执着、坚忍和孜孜以求的品格,每一个读者都会为他掬一捧眼泪,最后他的努力终于也有所回报,让人吁了一口气。

特别是随着时日飞逝,他等待的费尔明娜——他的爱仍无从确定、遥遥无期,他自感日渐衰老,惧怕生命终结,提前下手,战胜他为之而生的爱,他就一败涂地了,他不想输,决不能输,他与女人们保持着76岁的性力量,证明自己的坚挺,这是爱情生命力与自然生命死亡的较量和赛跑,让所有读者为之动容、哭泣,为人的意志和力量起敬!是的,是爱的能力,爱的力量,爱的意志和决心,“是生命,而非死亡,才是没有止境的。”如果说关于性爱的描写有吸人眼球之嫌,那么,这部分却获得了从表面向内里向高处的升华,它当之无愧是一部关于爱情、生命、死亡、回忆之书。

那么,女主角转而爱上男主角的是什么呢?马尔克斯给出了答案,当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坚定地对船长说:“我们走,一直走,一直走,重回黄金港!”费尔明娜·达萨浑身一震,因为她听出了昔日那个被圣神恩典照亮的声音。是的,费尔明娜爱的是这个决心和声音,这是对现实发出抵抗和挑战的声音,不再是当初那个被她抛弃的孱弱少年,这是一团光的新希望,这个声音将带着她的梦飞翔。

7,

在最后章节,马尔克斯的节奏突然缓和了下来,用了很多篇幅写两位老人如何艰难地靠近,从心灵到身体,仿佛是一场重新的恋爱,他写他们身体的干瘪、耷拉、丑陋、毫无引人性趣可言,写他们身体之爱的受阻、不易,体验并不那么美妙,前几章的各种男欢女爱都似急风骤雨、欢快异常,一泻千里,这里至爱之人的结合却让读者也觉得尴尬,像遭遇便秘或难产一样,难堪得不行。可是,这或许才是真实,真实的身体机能衰退的表现。马尔克斯没有弄虚做假,他老老实实表现生活本身,男女主人公最终接纳彼此,欣赏彼此在生活中的自然表现,最后他们毫不着急,也并不有所期待下一次“性趣”的到来,他们只把它看作一个生理过程,不强求,顺应它的光临。

也许马尔克斯就是要让读者冷静,回到爱本身,超越激情的陷阱,幻想的雾障吧!毕竟,这属于两位70多岁的老年人的爱。男女主人公看透了人世,他们才可能超越人世。我们来看马尔克斯如何一改之前的跌宕,用平稳的语调述说这对老人的心理感悟:

“他们平静而健康地做了爱。这是满脸皱纹的祖父祖母之间的爱,它将作为这次疯狂旅行中最美好的回忆,铭刻在两个人的记忆之中。他们之间的感觉并不像新婚燕尔的夫妇,更不像相聚恨晚的情人。他们仿佛一举越过了漫长艰辛的夫妻生活,义无反顾地直达爱情的核心。他们像一对经历了生活磨炼的老夫老妻,在宁静中超越了激情的陷阱,超越了幻想的无情嘲弄和醒悟的海市蜃楼:超越了爱情。因为他们已在一起生活了足够长时间,足以发现无论何时何地,爱情始终都是爱情,只不过距离死亡越近,爱就越浓郁。”

是的,激情的陷阱,幻想的海市蜃楼,这是爱情的表象,而他们抵达了爱情核心。

而最后,马尔克斯给出了一个比较完美的诗意答案,男女主人公,他们的爱之舟在黑暗中一片暗光的水域里荡漾,在起点和终点之间来回摇摆,是对岸上不能完美的世俗之爱的呲牙咧嘴、挤眉弄眼,是挑衅,是背叛—— 爱情超越了死亡,超越了俗世。这是人的胜利,爱的胜利,当然是文学式的胜利。正如这本书的题献所说:

“自然,此书献给梅塞德斯(诗人)

这些地方走在众人之前,

它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花冠女神。”

马尔克斯曾借他的角色之口说过,“凡是赤身裸体干的事都是爱情”,令人大开眼界,我想这里他说的是性与爱密切的关系。也有人把爱分为纯粹的肉体欢爱、灵魂之爱、向婚姻方向的世俗之爱。当然,倘若爱情能条分缕析,自然也没文学那么多事儿了,当真如此,也许文学经典就得重塑,起码,那些经典故事将比现在缺失一半。

我觉得这本书某些段落故事仍然采用了马尔克斯擅长的魔幻手法。比如女主人公在船上看见霍乱后空寂山谷边的女人,这个女人有点像塞壬,用她美妙的歌声诱惑船长沉船。还有许多小细节虽不符现实的魔幻却增加了诗意与想象力的飞跃,读来趣味无穷。这是编故事的能力和魔力,马尔克斯不愧是大家。

8,

本书也许还牵涉到另一个方向,即爱的发展性和不确定性,可能正是这些特征也组成爱的内涵。爱情是全世界猛然停滞的一个点的感觉,爱情也是绵延不绝的模糊的波光印象,爱情在时间之外,爱情也在时间之中,当我们为一组印象为爱情作判断时,我们发现,它狡黠地逃走了……所以,这本书里,我们也可把各种爱情平行并列,不作归结评论,还原为情感的本身状态,一如生活本身史诗般的开放。如此这般,爱情就是爱情百态本身,它的鲜活状态,关于爱情,我们人类所知的,就是各自对爱情的感受、领悟和想象的总和罢了。

既然这本书被称为“爱情百科全书”,每个人对爱情的认知是一个子集,和别人或有交集,但永远在一个更大的总集合里面。也许爱情同其它事物一样,受限于我们的感知,还有神秘部分待我们破解,何况,人类是创造神话的动物,他乐此不疲陶醉于此……

有关爱情,我们也可以把这本“爱情的百科全书”看做一部大型交响乐,节奏自然会有激昂迅猛、流畅和顺,或舒缓缠绵,迟滞晦涩。这既与爱情本身有关,也跟各阶段各人物的生理、心理有关。从这个角度讲,作为读者,我们以自己对爱情的理解为基础,有选择地喜欢或不喜欢某种爱情方式,于是众说纷纭,又言说无尽,却反证了作者并不去定义爱情的聪明,小说的开放式带来它异别于哲学式的成功。

如上所述,也可以说说,结尾处,泛舟水上的两位老人也未必是“回归爱的本质”,这是爱情其中一种唯美形式,文学处理的唯美追求,爱情的乌托邦归宿。我们宁愿相信,马尔克斯笔下的爱情,可能只是致力于将爱情百态,爱情真实鲜活的状态、现实的自然状态呈现给读者,必然会有美丑,有难以用词汇定义的爱情状态,有乌托邦式的难以圆满的爱情,更有撞击出骨骼疼痛发出喀嚓声、又像两条麻花扭紧的现实琐碎之爱……

关于爱情,有些地方,我肤浅的经历无法领悟,也许,关于爱情,关于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我们要用一生去领悟,也许用完一生,我们也未必领悟……

2019/08/23

歡迎關注,思的公眾號

(点顶上“思说诗说”蓝字关注)

作者簡介:思

左手握文字,右手握生活,並時常被兩者拋棄和接納,她不想過多言說自己,更相信日色賜福予生命的公允,她的夢與你日日夜夜寓居的夢交纏、共生,並沒有太大不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