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人生何处不相逢

朗读这篇文章

〔随笔〕
人生何处不相逢

文/班祖恒

宋代晏殊的《金柅园》、欧阳修的《归田录》卷一和明朝吴承恩的《西游记》第四十回,均有“人生何处不相逢”句。说的是世间事巧合极多,人与人之间虽然离别,但有时会有重逢的机缘。对此,我是深有体会的。

20世纪80年代初,19岁的我师范毕业后被学区分配到位于三个公社交界处的一个教学点任教。临行前,母亲对我说,那里虽然偏远,但有亲戚——你有个表姨妈就嫁到那里,有什么困难你可以找她帮助。

当时那个教学点和其他村屯一样不通公路,从我的老家到教学点需要步行3个多小时,而那条山路很少有人行走。母亲于是做通伯母和婶母的工作,让两个小堂弟随我到教学点读书,和我这个“大孩子”作伴。

到教学点后,我便按照母亲的吩咐,带两个弟弟拜访表姨妈。复退军人出身的表姨父当时担任公社的公安特派员,一般星期六都回家帮表姨妈做些农活。那天,表姨父知道我到教学点任教,便来看望我们,还拉我们到他家吃饭。席间,他对我说,他到我们村下乡的时候,常常在我们家吃住,跟我父亲和两个叔伯喝酒,只是我常年在外读书没有见过面。在教学点的一年时间,表姨父一家给予我很多关照和帮助。

80年代中期机构改革时,我的老家和本大队的三个生产队一起从者苗公社分到新建的福达瑶族乡,设立平封村。历经两次调动后,表姨父于90年代初调任福达瑶族乡党委组
织委员,而我也从者苗乡调到福达瑶族乡工作,在历任村完小任校长、乡教办室教研员后,组织把我调到乡党政办担任秘书,并在当年底乡党委换届中当选宣传委员。就这样,我和表姨父竟在同一个乡党委班子里任职。初涉党政工作,我非常生疏,表姨父给予我很多鼓励,他当时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工作经验十分丰富,成了我工作上的良师益友。

进入21世纪后,已调到县直单位几年的我多次被县委、县政府抽调到临时机构工作。最初被抽调是在2005年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意想不到的是,当年同在福达瑶族乡工作的小黄也被抽调,还与我分在同一个组,还有我担任乡党政办秘书时就认识的邻乡党政办秘书小罗也是这样。而我在教育系统时认识的小黄、小陆,也于2009年同时被县政府抽调到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办公室工作。

这种巧合,还往往延续到晚辈。去年,县里抽调我参加的一次产业调研活动,是由县社科联主席牵头组成的7人专班,县林业局办公室小黄也在其中。

有一天,在下乡调研的归途,小黄问我:“班叔,您过去还在福达瑶族乡担任村完小校长的时候,认识那个在平封教学点的韦老师吗?”

“当然认识,我们整个村除了村完小,下面还有3个教学点,为了检验每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期考实行各教学点教师交叉监考,考完后集中到村完小交叉改卷。”我说,“不用说一个村,一般同一个乡的老师都认识。”

“她就是我的母亲。母亲见到抽调名单上的您,说您当年任校长时严和相济。”小黄解释似地说。

“韦老师过奖了。那原来在木材公司的黄哥,就是你父亲吗?”于是我说出了她父亲的名字。

“我父亲班叔也认识?”这次轮到小黄感到诧异了。其实,小黄的父亲我老早认识,上下班经常碰面打招呼。

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往往有很多巧合和偶然,相识和共事都是一种缘分。因此做人须与人为善,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包容;行事须留退路,待人切莫决绝。否则,说不定有一天会遇到尴尬的人和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随笔〕 人生何处不相逢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