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踏着先圣的足迹

朗读这篇文章

付世坤:踏着先圣的足迹

朝圣去,朝圣去,坐上高铁,迈开双腿,朝圣去。

一路走开,我时而懵懂如初,时而醍醐灌顶——我是谁?谁是我?我将干什么?我能干什么?

己亥深秋,踏着先圣的足迹,我走,我笑!

老子的呼唤

秋风萧瑟,秋雨淅沥,可我的心里分明沐浴着阳光。

带着阳光,出发。从两路口出发,从菜园坝出发,经过重庆北站、重庆西站,坐上高铁,跨上绿皮火车,去河南,去洛阳,去朝圣,去遇见温暖。

带着微笑,出发。从山城重庆出发,从心底里面最美丽的家乡出发,经由广安、达州、安康、渭南、三门峡,千余公里,停泊洛阳,去朝拜老子,去邂逅幸福,去追抚千年古都的历史风尘。

所有美好的不期而遇,在路上,在洛阳,在老子,在心里。

每天,每个新的一天,美好,依旧美好!

行走在风中,遥望在雨里,我思接千载,心游万仞。

那本洋洋五千言,那本经典《道德经》,那本破解宇宙密码、探索人生奥秘、吟唱生命长歌的不朽传奇。

那个伟大思想家,那个伟大哲学家,那个一出生就长满白胡子的万古圣人。

博大精深的《道德经》啊,那本言简意赅地创立宇宙本体论、 阐发辩证法思想、堪称中华民族智慧宝典的《道德经》啊,她穿越2500年的历史烟云,发出惊天动地的呐喊。我听见了,我看见了,我触摸到了。

老子,他以救人济世的慈爱之心,他凭超越时空的人生理想,吸取当时科学的最高成就,升华为一种崭新的系统。

“哲学之父”、“万经之王”,无论何种赞美之辞,用在他的身上都不为过。

东周都城洛邑,也就是我很快就会到达的洛阳,与这位伟人结下不解之缘。

公元前571年,也就是即道元元年,距今2500余年,李耳,李伯阳,李老聃,横空出世。司马迁在《史记·老子列传》 里称:“老子者,楚苦县历乡曲里人也。” 父亲李乾, 仕于周,官职低微。李耳幼年攻读, 聪颖勤快,谦恭守静。人处其先,他甘居其后;人守其容,他忖守其辱。稍长, 他自比水,居下位,力戒抢先争雄。他常以纯朴无邪少私寡欲的“婴儿之未孩” 而自勉。青年时期他以“尚柔、尚俭、不敢为天下先” 为处世为人的三大法宝, 饮誉乡里。

春秋时期, 洛阳是周的都城,也是全国文化的中心, 国家的文献典籍都存于此。老子担任周王室守藏室史,即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博物馆馆长。记载耕代,掌管典籍。周的守藏室被我国学者规为中国最早的图书馆,洛阳成为我国图书馆的发源地。

东周末年,社会动荡,诸侯争霸,政治斗争异常激烈,外交活动异常频繁,各家思想异常活跃,各大学派风起云涌。博闻强记的老子,智慧超人的老子,微妙玄通的老子,通晓纵横的老子,根据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于洛阳精思竭虑,著述《老子》。自汉景帝后,学者们与《史记》 所谓“老子著两篇,言道德之意”合用, 相习为名,后称《道德经》,即大道之学。这是老子的伟大创造性贡献,是中华民族以至于全人类的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 它标志着以人之道和天人合一之道的成熟和完善。

《道德经》是一部大道科学圣典,也是第一部百科全书,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儒家创始人孔子曾多次向求教于老子;庄子称赞老子是“古之大道之人”,并著《庄子卜书, 继承和发展老子的学说;鲁迅先生曾说:“不读老子一书,不知中国文化。”

《道德经》 的核心, 是一个“道” 字, 以“道”为哲学体系、理论基础, 建立宇宙本体论。诸如宇宙的形成, 天下万物的生成, 人类社会的诸多现象,国家之间的关系,人类自身等等,无不在自然中生成、发展,而且自然地运行, 就像春、 夏、 秋、 冬周而复始一样。“自然无为”是老子学说的精髓,在他看来, 天地按其自身规律运行, 万物生生不息,繁荣昌盛,有生有灭,永不停息。人道法天,同人的自身来看,如同白驹过隙,一眨眼, 就走完一生。因此, 他告诫人们“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大限一到,不也撒手而去?所以要清心寡欲,做好本职, 为社会多做贡献。这些理论,对于指导人生,整合心态,净化社会风气, 稳定社会,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他的“治大国如烹小鲜”,“治人事天” 等治国策略及用兵之道,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秋雨哗哗,秋风瑟瑟,千年老子,你的思想鲜活如初!

——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空中飞扬;一半散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

三毛是在《说给自己听》?还是在转述老子,说给别人听?

世上没有不弯的路,人间没有不谢的花。

人这一生能力有限,但大道无限,自然无限,规律无限,是故努力也应该无限。

努力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心态阳光的人, 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做一个顺其自然的人,用大道引导自己,用正能量激发自己, 在大道上走好你的小道。

你阳光,世界也会因你而精彩!

——老子在呼唤。

纪念馆遐想

就像老子毕生的追求——一切从简、简道自然、大道从简一样,洛阳老子纪念馆好简单!

简单得出乎意外。

几间陋室,几幅塑像,几件书画,便成了老子纪念馆的主力。唯有那旗杆上迎风飘扬的黄色旗幡,还有旗幡上“祖师”二字,方让人有触目惊心之感。

老子主要活动在东周时期的洛阳,从20岁入周到70岁出函谷关,在半个世纪的漫长时光里,老子在这里上班,在这里生活,在这里研究,在这里讲道,在这里交友。其故居,洛阳市瀍河东岸今市第二十四中格外喧嚣,一定与当年的老子反差强烈。

我与路人老者闲聊,他说,老洛阳人对祖师庙比较熟悉,对老子纪念馆所在的老城区北大街很熟悉。他说,此馆始建于元末明初,是为了纪念老子而建的,目前存有前殿、大殿、耳房、配殿等建筑。

老者健谈,我微笑倾听。

他说,因大殿元代风格的梁架结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祖师庙于2006年3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9月,祖师庙被改建为洛阳老子纪念馆。

“它是目前国内唯一的老子文化专题性展览馆,也是全国最大的老子文化专题纪念馆。”老者很自豪。

其实,我也很自豪。

“位于洛阳城北邙山翠云峰上的上清宫是道教名观,在洛阳几乎家喻户晓,相传这里是太上老君炼丹处,老子也曾在此炼过丹,你去过没有?”老者问我,“上清宫最初称老君庙。公元666年,朝廷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故此观又称玄元皇帝庙。后因避唐玄宗讳,改称元元皇帝庙,再后来改称上清宫。”

“可别看那座道观不起眼,在唐朝它可是规模宏大,殿堂巍峨,不仅门外有石狮、石马装点,而且殿内有吴道子的壁画《吴圣图》和《老子化胡经》提升档次。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登高望远,写下不少名篇佳句,如杜甫的‘山河扶绣户,日月近雕梁’等。金元时期,此观遭损毁,明嘉靖年间重建,清康熙年间重修。抗战时期,此观被日寇飞机炸毁,现存山门、翠云洞和配房数间,翠云洞上有玉皇阁。翠云峰虽不高,但地势险峻、林木葱茏,如今已成市民避暑胜地。”

老子很不简单,2500年后的眼前老者也不简单,我怀疑他是老子的后人。

是啊,只有走过历史的崎岖,才能知晓现实的平坦;只有经历风雨磨砺,才能洞见飘逸彩虹。要像老子一样,在阴霾黑暗中找寻明丽与温暖,在急流险滩里探求平静和光明,咀嚼平淡如水的生活,领略四季起伏、变幻无常的风景,静静走好前面的路。

踏着老子的热土

走着老子指引的大道,呼吸着老子氤氲过的清爽空气,听着老子吟唱的生命长歌,看着老子描绘的绿水青山所散发出的蓬勃生气,我心宁静,我心欢喜。

《道德经》中至少有三章可以在科学实验及哲学思维两个领域,为今人探解宇宙生命密码、融通万物运行规律提供最经典的理论依据,它们分别是第一章,关于宇宙起源;第二十五章,关于宇宙运行规律;第四十二章,关于物质和生命的诞生及其运行规律。

道家文化是古老中国民间智慧的集大成者,较诸其它东方文化如佛家儒家——善之极、兵家法家——恶之极、权谋家纵横家——曲之极、墨家——直之极等,道家介于“善恶曲直”之间,为中庸、客观之说,更是中国文化的主流。

人生最大的喜悦,就是遇见一盏灯,她点燃你的梦想,激活你的能量,照亮你的前程,指引你走过黑暗的旅途。

这盏最亮的灯,在世界,在中国,在洛阳。

今天,我走进洛阳城,感受桀骜不驯的古都魂。

洛阳,老子在这里上了50多年班,熟悉这里的一花一草,一水一木;洛阳,这个十三朝古都的传奇城市,正以崭新的姿态,散发着老子的温度,让世人瞻仰。

踏着老子的热土,我心飞翔。

洛阳,就像十三个旧事散落在这座城池,来到洛阳,就像身处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就连一座山岭、一间旧屋、一汪池水、一具墓地、一棵树木,都蕴藏着无数令人着迷的传说。

洛阳,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十三个正统王朝在这里建都,拥有1500多年建都史,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时最长、跨度最大的城市。

洛阳,“普天之下无二置,四海之内无并雄。”

洛阳,在这里,百余帝王指点江山,“千年帝都”名不虚传;在这里,则天女皇书写唯一,“神都”传说源远流长。

公元前1046年,西周代殷,定都镐京。为控制东方,周公在洛水北岸修建王城和成周城,现在的天子驾六和洛阳周王城广场就是当时的遗址。

后梁、后唐、后晋也依然以洛阳为都城,作为十三朝古都,洛阳的历史沉淀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洛阳,老子的热土,你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

洛阳神都,老子的热土,我来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老子:踏着先圣的足迹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