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大地游戏》读后感:童年有什么好怀念的? + 十三位作家

朗读这篇文章

作者:刘轩鸿

世上最长的路,是写作的套路。

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是一种套路。空间上厚此薄彼,时间上厚古薄今也是一种套路。

一提起童年,就是无忧无虑、单纯美好、就是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就是“啊!大自然真美啊!”。我相信确实有一部分人的童年是这样的,但我也知道很多人只是记性不太好,他们把童年的真相全都忘了。

且不谈因为家庭暴力和校园霸凌留下童年阴影的可怜孩子,就拿“中等程度”的童年来说吧。吃什么、什么时候吃、玩什么、什么时候玩、几点睡觉、几点起床、统统不能自己决定。无所谓上学还是放学,无所谓平日还是假期,都要没玩没了地写作业、学特长,想买什么东西要求人,想去哪要批准——谁的童年不盼着赶紧长大?成年人虽然累,但是下班以后的自由幅度要比放了学的孩子大得多,娱乐方式要比孩子丰富得多。

孩子真的比大人更幸福的,恐怕只有过年那几天。

我真不知道一天到晚给孩子们说成年人的苦楚坚信,念叨童年美好的大人们安的都是什么心?难道我们不应该告诉孩子成熟的好处?难道让下一代不愿意长大更能推动社会的进步?难道我们不是要培养既能平事儿又能玩儿得开心的社会人而是要打着保留天性的旗号鼓励大伙儿去撒娇和耍赖?

最近我看了一本只有八万字的小书:《昨日当我年少时》,是十四个台湾作家写的关于童年的文章。

其中吴晟老先生写的《四季大地游戏》,在我看来未能免俗地陷入了套路。当然,就一个1944年出生的作家而言,那种“啊!大自然真美啊!空调屋里吹冷气打电动哪比得上河里摸鱼啊”的写法,已经算是挺时髦的了。

其余十三位作家,都没整套路,我简单介绍一下:

罗青《我的小战友》:上学这玩意儿怎么没完没了的?值得欣慰的是有穿着白皮鞋、白裙子的漂亮女老师和每天一起玩耍一起跟人打架的发小儿。

简媜《小大人的滋味》:小时候写个作业家里还怕费电,日落之前写不完就要挨打。自己收拾书包,忘了带东西就要挨一顿骂,而且骂得超难听!现在的家长可不能再这样了!一天到晚做家务气得我离家出走、装病什么招儿都使了但是不管用啊,最后只能认命乖乖干活,强颜欢笑、苦中作乐。

廖玉蕙:《母女抢书大战》:俺娘托关系走后门把俺农村转到了城里的学校,我在农村那是焦点啊!这一进城憋屈啊!还好,城里书店的书真多啊!俺娘成天看琼瑶小说还不让俺看,俺只能偷偷摸摸看。后来考试没考好,她把俺的课外书都给烧了。后来俺成了作家,俺娘就到处说俺从小读的那老些个小说都是她培养的!

张晓风《放学路上的半杯冰红茶》:这位1941年出生的作家也难免怀念童年环境好的套路,但好在这篇文章的重点不在这。她先是淡淡地嘲讽了一下教育局不舍得花钱给他们小学盖游泳池就让孩子们大夏天走到贵族小学借人家的泳池上游泳课,游完泳渴得那叫一个难受。然后,她写到一位挑着担子的老人卖两毛钱一杯的冰红茶,经过商量,只能掏得起一毛钱的她得到了四分之三杯冰红茶,老人真慷慨,喝了真爽啊!许多年以后,作家才想起,那杯冰红茶上宽下窄,看起来是四分之三杯,其实也就半杯……
这篇文章还有一处值得一提的是,作家提到她的母亲当初带着五个孩子从大陆到台湾,一路上居然还能带上好几个大陆特有的宽口暖瓶,这些暖瓶在台湾就成了宝贝,因为台湾产的暖瓶口太窄,放不了大号的冰块儿……

朱天心《眷村里的游戏》:眷村就是国民党带到台湾的中下级军人所分到的,坐落在各种穷乡僻壤的安身之处。因此作家等于成长在一个微缩版的中国里——来自全国各地的放眼他基本上都能听懂,各地的美食他都吃过,各地的故事他也都听过。从小在邻居家见识过各种绣花缎旗袍、珠珠鞋、首饰、百雀羚面霜。著名歌手蔡琴是他的同学,蔡琴的爸爸是海军,家里有留声机和从外国带回的流行歌曲,这些孩子没有一个懂英语,但外国歌曲倒唱得字正腔圆。大家还经常在一起念两句诗……

许荣哲《考最后一名》:我叫许荣哲,总考第一名、他叫郭荣哲,总考最后一名。他不自卑,他冷笑、他斜眼看人,他说:考最后一名比考第一名更难。那一天,学校来了一位“大人物”,我们都在校门前迎接,郭荣哲故意不去。后来“大人物”从后门进了学校,校长赶紧派人把没去的学生都叫到后门。郭荣哲竟然……
这篇是这本书里最好看的一篇,我留个悬念,鼓励大家去买一本看。

徐国能《台风假的日子》:前半部分讲的是童年玩的那些大家都差不多的东西都比不上在报纸上看连载文学的快感,后半部分没心没肺地讲每次来了台风,停电可以玩手电筒、点蜡烛讲鬼故事,还能吃罐头,真痛快。偷偷跑出去看台风,又害怕又刺激,真过瘾。

桂文亚《讲故事擂台》:女生和男生比赛讲故事,为了虚荣,回家拼命找书看。男生因为女生没看过《三国演义》而得意,女生回家就找来《三国演义》看。(我觉得这一点好难得,通常当你嘲笑别人没看过什么书时,他都不会立马找来看。)

向阳《山野间读小学》:学校里不许说方言,必须讲国语。国语讲得好有镀金、镀银的奖章。说方言要背上“我是猪八戒”的打纸牌,后来又改成罚款。这制度真不咋样。好在有几个老师真不错,“我”家里是开书店的,从小读书多,得到了老师的大力栽培。

甘耀明《都怪水牛啦》:小学的同学喜欢在一起吹牛皮。一次吹着吹着,提到了“我”这次数学没有考好,我的同学说出了真相(80年代,数学老师把重点知识都留在私下收费的补习班讲)并主动提出帮我把成绩用刀刮掉重写,结果没刮好,卷子还被水牛给吃了。同学说他的成绩都是他阿公给改的,因为他啊婆病重,该成绩只为了让阿婆心情好点。

王盛弘《抢救树梢黄气球》:小时候约定一辈子的朋友终于因为成绩的差别在分班之后形同陌路。他和痞里痞气的学生混在了一起,当“我”被他“大哥”欺负时,他毫不犹豫地跟着一起欺负“我”。

子鱼《躺在屋顶看夕阳》:当“我”受挫大哭时,爸爸叫我不要哭,妈妈却是陪我一起哭。如果,“我”对文字有一点嗅觉,对故事十分敏锐,那都是来自妈妈有意无意灌输给“我”的浪漫情怀。

张嘉骅《宛如花在迷雾中》:“我”童年的暗恋对象秀秀因为失恋而自杀了。难以释怀的“我”到一所学校去演讲,遇到一位不同凡响的李校长——他每天站在校门口向学生鞠躬,感谢他们来上学,并祝他们好好的度过每一天。学校里有个男生因为和妈妈吵架而跳楼身亡,上级领导打算低调处理,李校长却坚持办了一个追悼会,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也就是死亡教育。
至于李校长是如何进行死亡教育的,我继续卖关子。

台湾作家所书写的经历,有的已经再现于大陆,有的很可能即将出现于大陆。既然台湾的五零后作家们早已经突破了前辈们忆童年时的调调,“反鸡汤”反了好几年的大陆读书人应该很快就会想在儿童节换一个调调了吧。

这本书推荐给所有童年留有遗憾的读者,推荐给想让下一代少一些遗憾的朋友。然而,我最想推荐的人群,还是那些比其他人更容易对套路感到厌倦的同志们。

孔鲤

在一个情绪焦灼的时代,我们往往面对着无穷无尽的政治焦灼、文化焦灼、价值焦灼,绝不可能产生那样古典的雍容大方。而在此等视野局限之下,完整的、有生命的过去不会出现在我们的认识中,仅仅只会通过乏味地把过去同现在进行比较、对照和影射,人们是无法真正贴近过去的,又遑论和古人对话?

东君

因为年少不知愁滋味
因为天真无邪不知人间恶
因为肆无忌惮敢爱敢恨直言敢语
因为那个时候,都傻乎乎的我们
你怀念小时候,无非是有很多现在求而不得的回忆
小时候为非作歹无人能敌,长大以后低三下四卑微怯
你怀念小时候,无非是天天鸟窝大树小鱼大狗,天天随心而来,随性而来,长大以后处处受限
你怀念小时候,无非是现在你是自己曾经厌恶的模样,市侩狡猾多变虚伪,小时候又多天真可爱
你怀念小时候无非是当初一颗糖能满足一天,现在箱糖再没有惬意,越来越贪婪,越来越痴妄
我们都是善良的,却不知不觉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变成了染缸中的一员。怀念小时候,不如说是在逃避压力,责任,与丑陋的社会罢了。可睁开眼睛你已经不是孩子,你是社会的孙子,加油搬砖吧,共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四季大地游戏》读后感:童年有什么好怀念的? + 十三位作家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