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的婚姻

朗读这篇文章

陈寅恪的婚姻
史飞翔

陈寅恪对如何选择婚姻爱情有自己的立场,他说:“学德不如人,此实吾大耻。娶妻不如人,又何耻之有?”又说:“娶妻仅生涯中之一事,小之又小者耳。轻描淡写,得便了之可也。”由此可见,在陈寅恪看来,如果志向不在学术、事业,而一心只求得一美丽妻子,是很愚蠢的。

  1926年,35岁的陈寅恪结束了国外求学生涯,回国出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一起并称“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由于陈寅恪长期以来潜心学业,加之他认为自己体弱多病,恐累及他人,故一直未婚。这时,陈寅恪的母亲俞氏已去世,父亲陈三立一再催促他成婚,但陈寅恪始终未承允。
  陈寅恪初到清华,因无家室,学校便安排他住在工字厅单身宿舍。但是陈寅恪嫌其冷清,不愿住。于是住到了同事赵元任的家中。当时赵元任住清华南院一、二号两屋,于是将二号屋让出一半给陈寅恪住,吃饭也在赵家搭伙。日常一些生活琐事也都由赵元任夫妇代管。陈寅恪对此显然很满意,他说:“我愿意有个家,但不愿意成家。”
  这样的状况维持了好长一段时间。陈寅恪习以为常、安之若素,赵元任夫妇也毫无怨言。但是,这样总归不是个办法。赵元任的妻子杨步伟是个有名的热心人,菩萨心肠,快人快语。她眼见陈寅恪快40岁了还单身,实在忍不住便对他说:“寅恪,这样下去总不是事。”陈寅恪回答:“虽然不是永久计,现在也很快活嘛。有家就多出一大堆麻烦事了。”听到这,赵元任开玩笑说:“不能让我太太老管两个家啊!”这时陈寅恪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他终于同意可以考虑成家。于是赵元任夫妇就与清华学校的体育教师郝更生联合做媒,将郝更生的女友高仰乔的义姐唐篔介绍给了陈寅恪。
  唐篔,又名晓莹。1898年生,广西灌阳人,出身名门。其祖父唐景嵩是同治四年的进士,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吏部主事等职,后出任台湾巡抚,在中法战争中屡建功勋,获清廷“四品衔”、“二品秩”和“加赏花翎”的赏赐,是位爱国将士。唐篔毕业于金陵女校体育专业,后执教于北京女高师,曾是许广平的老师。陈寅恪与唐篔见面后,彼此一见钟情,都很珍惜这生命中来之不易的姻缘。
  陈寅恪曾把爱情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最伟大最纯洁的爱情应当是完全出于理想“情之最上者,世无其人。悬空设想,而甘为之死,如《牡丹亭》之杜丽娘是也。”这样的爱情现实中是没有的,只有在文艺作品中才能发现。
  第二个层次的爱情是若真心爱上某人,即便不能结合,也忠贞不渝,矢志不变。如贾宝玉与林黛玉以及古代那些未嫁的贞女等。
  第三个层次是“曾一度枕席,而永久纪念不忘,如司棋与潘又安,及中国之寡妇是也。”而第四个层次,才是人们平常最多见也最为推崇给常人的,即终身为夫妇而终身无外遇者,但这种状况下是否夫妇一直有着真正的爱情呢?
  最后,还有一个层次,不过这其实已经不是爱情,只是贪图欲望的满足而已,已不足论也不必论。基于此,陈寅恪对如何选择婚姻爱情有自己的立场,他说:“学德不如人,此实吾大耻。娶妻不如人,又何耻之有?”又说:“娶妻仅生涯中之一事,小之又小者耳。轻描淡写,得便了之可也。”由此可见,在陈寅恪看来,如果志向不在学术、事业,而一心只求得一美丽妻子,是很愚蠢的。
  1928年,陈寅恪与唐篔在上海结婚。这一年陈寅恪36岁,唐篔30岁。此后,他们便开始了相濡以沫的一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陈寅恪的婚姻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