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型人格自救手册》读后感:控制焦虑,过轻盈的一生

朗读这篇文章

《焦虑型人格自救手册》

原著 | 安娜•威廉姆森本&瑞塔•纽厄尔&贝丝•伊万
解读 | 荔枝萝

著名作家杨绛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然而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在各方压力之下,想要获得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成了一件难事,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焦虑情绪的影响,焦虑随处可见。

究竟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焦虑情绪,享受舒适人生呢?在本书中你可能会找到答案。

本书共有三位作者,分别是心理治疗师安娜•威廉姆森本,临床心理学家瑞塔•纽厄尔博士和著名插画师贝丝•伊万。

安娜以患者和治疗师的双重身份,记录了应对焦虑情绪的经验和体会。从识别焦虑的症状,到应对失眠或社交焦虑,安娜都详细地提供了指导,帮助焦虑型读者逐渐克服焦虑,建立自信。

在每一章的最后,临床心理学家瑞塔•纽厄尔博士还为读者总结了专家指导,贝丝•伊万丝还在书中插入了大量可爱的小插图帮助我们理解晦涩的专业概念。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世界,学会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焦虑、开启舒适人生吧。

焦虑情绪与压力

焦虑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情绪,焦虑和压力的关系很微妙,当它们配合协调时,它们会及时提醒你生活中有哪些方面需要加以关注,帮助我们高效地完成任务。

但是当它们失去平衡,你又没有做出调整的时候,你的情绪就会越来越糟。比如工作量太大、经济压力、社交压力、夫妻吵架、睡眠不足等等,如果这些压力持续发酵,又无法释放出来,最终就会以比较激烈的形式爆发。

可能会表现为惊恐发作、情绪低落、社交焦虑、长期忧心忡忡、脑子里塞满令人烦恼和疲惫的想法等。

作者安娜曾经是一档儿童节目的主持人,她在节目中自信、活泼又能在嘉宾面前侃侃而谈,是大家羡慕的对象。然而在工作中看似光鲜的她,在背后默默承受着超出常人几倍的压力。

作为一个知名节目的主持人,她需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来确保节目的顺利进行,因此她时刻都保持着紧张的状态,精神压力非常大。

在精神状态逐渐恶化的阶段,安娜总是心神不宁,常常失眠或是在噩梦中惊醒,对所有事情都充满担心,害怕做出决策。

但安娜并没有为此采取任何措施,而是选择继续专注于自己的工作。终于在几个月后的一天,安娜在演播室准备录制节目时,看着身边忙碌的人群来来往往,安娜惊恐症发作了。

突然一阵惊恐和悲伤的感觉向她袭来,眼前天旋地转。好在一位同事亲切地走过来询问安娜是不是不舒服,这一句温暖的问候打开了安娜的情绪阀门,伴随着决堤的眼泪,安娜艰难地说出了三个字“帮帮我”。

这时她终于发现了自己精神上出了问题,承认了自己需要帮助。周围的同事也很快安排安娜回家休息,给予她一切需要的帮助。

刚开始时,安娜对待焦虑的做法是大多数人的写照,就是不理会焦虑的存在,这就像在布满伤痕的伤口上盖上一张看上去无比舒适的毯子,伤口不会因此而愈合的更快,只会愈演愈烈。

因此,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是缓解焦虑很重要的前提,你首先要做的是找时间与自己交流,关注自己的压力水平和心理状况,并且检查压力的来源。

治病要治本,焦虑也是如此,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焦虑的根源,那么就算心情有所缓解,也还是会复发。

当我们开始留意自己的感受,就会开始思考生活中的哪些方面需要改变,从而降低自己的压力。

焦虑引发的身体不适

情绪上的紧张与身体上的紧张有着直接的联系。在我们感到压力和紧张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有出汗、频繁地想去厕所、头痛,脖子、背部和肩膀僵硬等症状。这些都证明了心理问题常常会引发身体不适。

出现身体不适,作者建议我们首先要去正规的医院接受检查。如果情况不严重,也可以通过瑜伽练习、按摩、针灸、足底按摩等方式帮助自己放松。

针对最常见的由焦虑引发的身体不适:失眠,作者提出了“计划——准备——平静”三步法。

首先是计划:你可以考虑一下晚上准备做些什么,要完成哪些工作和任务,要参加哪些社交活动,想想自己需要做哪些事,哪些事其实用不着去做,还有哪些事可以改天再做。

有了这样一个粗略但实际的夜间计划,你就会知道晚上没有那么多事情必须要做,反而你可以根据计划在睡前留出一段平静的时间,来帮助大脑和身体进入放松的睡眠阶段。

然后要开始准备:一旦你计划好了自己要去做什么,就会设想如何去做。如果你有工作要完成,想好你打算什么时候交差,不要堆积到临睡之前。

到了晚上就主动离线,让别人联系不到你,尤其是在临睡前。管住自己,别去回复深夜发来的邮件或私信,这些都可以等到第二天早上再去做。

让自己的身体、精神都做好“停工”准备,让你的大脑运转放慢,放松,平静。

最后要平静:选择一项能够给你带来平和感和安定感的活动。身体上安静下来同样可以帮助精神松弛下来。你的家里也要尽可能地安静。

可以给自己点个香薰、泡个热水澡、听一曲放松的音乐或者一个电台,读一本喜欢的小说,做一些能够让你真正感到平静的事情,沉浸在休闲的时光中。

需要注意的是,睡前千万不要想让你感到有压力的事情,不要想自己的工作和人际关系。睡前也不要打游戏,或者使用电子产品让自己的情绪兴奋起来。

健康心理状态必备的三要素

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大脑要同步发展,我们应该对两者尽可能同等重视,才能收获平和、舒适的生活。

在书中作者就提出了三种渠道能够帮助存在心理问题的人发泄痛苦,帮助心理健康的人预防心理疾病。

1.保持健康且规律的饮食

在压力或焦虑悄然来袭的那一刻,我们的消化系统会暂时性地关闭,唾液会干涸、食欲会减退。

但越是没有胃口的时候越是要按时吃饭,不仅要吃,而且要吃健康食品,比如全麦谷物、新鲜果蔬、坚果等,少吃精加工、油炸、高糖或其他垃圾食品。

可以有针对性地做好饮食计划,这样不仅能够让自己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还能保证营养摄入均衡。还需要切记的是备餐要充足、随身携带健康零食,以应对突如其来的饥饿感。

2.坚持运动

运动对心理健康非常重要,人体在运动时会分泌一种叫内啡肽的荷尔蒙,它会让人感觉良好,缓解疼痛,减轻压力、紧张和焦虑,提升睡眠质量,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做运动最重要的不是运动的越剧烈,时间越长就越好。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法,养成做运动的习惯,并能够长期坚持下来。

如果自制力低也可以选择足球、篮球、舞蹈等团体运动,和他人一起运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够增强自身的社交能力,对抗社交焦虑。

3.学会分享情绪

分享和交谈是一个重要的释放窗口,对疗愈情绪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建立和巩固人际关系,让你感到不再那么孤单。

与他人聊天、分享可以舒缓紧张情绪,帮助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还能帮助你理清自己的想法、感受主要顾虑,减轻心理负担。

如果不想向熟人倾诉,也可以选择心理咨询师。他们受过倾听训练,会对谈话内容严格保密,也不会随意评价你。谈话治疗可以帮助你找到问题的答案,并且能让你能以不同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问题,更全面地认识自己。


以上就是本书的精彩内容。

焦虑实质上就是我们的一种恐慌,我们唯恐自己一辈子平庸下去,唯恐自己落后于别人。所以我们每天都很忙,每天都很焦虑,逼着自己追着时间跑。

但除了追求那些功利性的东西外,我们更应该忠于自己的内心感受、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不是吗?

因此,要学会给自己的生命做减法,学会释怀。不再执着于过去的好与坏,经常性地清算心中的焦虑与坏情绪,释放自己的压力,放松自己的心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焦虑型人格自救手册》读后感:控制焦虑,过轻盈的一生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