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俊介《不焦虑了》读后感:高质量的人生,赢在不焦虑的活法

朗读这篇文章

《不焦虑了》

原著 | 安藤俊介
解读 | 向日葵

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一些“乐天派”,他们整天温和从容,笑语盈盈,似乎从没烦恼,焦虑好像和他们不沾边。只要跟他们在一起,总能感受到他们散发出来的阳光气息。

难道,他们是上天特别眷顾的对象?不。困难大家都有,痛苦每个人也不缺,只要是人,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

他们为什么不焦虑?张德芬老师说:“让我们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想法和围绕着这个事情所编造的故事。”

内心有力量的人,从不害怕焦虑。他遇到困难、碰上痛苦时,能够坦然与自己的负面情绪相处,能够想法设法缓解焦虑。

那么,如何缓解焦虑?怎样才能不被焦虑缠身?哪些做法能让我们摆脱焦虑?《不焦虑了》这本书会告诉你答案。

本书作者安藤俊介,是日本愤怒情绪控制协会代表理事,愤怒情绪控制顾问。主要著作有《改变爱生气的你》《第一本“控制愤怒”的指导手册》《愤怒情绪控制入门》《败给愤怒的人,利用愤怒的人》,《不焦虑了》等。

他的著作曾多次翻译成中文,累计销量已超26万本,其中《不焦虑了》是作者首次在中国出版的一本书。

《不焦虑了》是一本超实用心理自助类图书,该书从生活,工作,社交,金钱等各方面讲述如何面对日益增加的压力和我们无法摆脱的焦虑心理。全书内容翔实,针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焦虑情况,找到能缓解焦虑的办法。多种小方法能让我们瞬间摆脱焦虑状态,让我们生活得更平和,找到真正自洽的状态。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跟着情绪管理顾问安藤俊介,找到焦虑的源头,学习远离焦虑的方法,过上没有烦恼的幸福生活。

对待钱的态度,决定了你的焦虑程度

钱在我们的人生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可以让我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有更加丰富的体验,我们也可以用它更好地实现心中的愿望。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不能的。因此,没有钱,钱不够多,怕浪费钱,不敢花钱,这些问题整天缠着人们,让人越来越焦虑。

对钱焦虑,人们经常会有花钱的罪恶感,会过分节约,消费时总会产生“为时尚早”的想法,舍不得或是不敢花钱去消费值得拥有的东西。

例如作者以前自己需要乘飞机去某个地方的时候,总会不自觉选择坐经济舱,并且安慰自己,虽然是挤了点,不过毕竟是几个小时而已,还是可以忍耐的。

这种时候,虽然有足够的钱去坐头等舱,但作者认为,以他的年纪而言,“坐头等舱”这件事还为时尚早。结果总是让自己疲惫不堪。

后来,他改变了自己的做法,再需要坐飞机出门时,都会去坐头等舱,花的钱虽然多了点,但舒服的乘坐体验,给他带来了很多快乐,落地后工作也更高效。

出现类似这种情况时情况,作者建议如下:

首先,钱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专业的事花钱找专业的人去做,把钱花在刀刃上。

在自己收入的合理范围内,买回真心想要的或是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这既能取悦自己,又能提高生活质量。

其次,少逛商场,远离打折或促销的商品,减少冲动消费。

要逛也是带着目的去,比如需要买什么,列个清单,按单购买。这样既节省钱也不浪费时间。

在买东西时不考虑性价比。过于考虑物品的性价比,是产生焦虑的又一个重要原因。与其考虑价钱与效果的比率,不如换个角度,用时间和效果进行考量,这能帮助你更好地享受当下。

然后,分清消费和投资。消费就是花钱换取当下的价值,之后并不会再次产生价值的行为;而投资是我们所购买的东西能够在未来产生价值,我们是为其未来的价值而花钱。如果对自己来说是有意义的价值,一定要为自己多多投资。

好好赚钱,健康活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努力赚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我们在努力赚钱的同时,不能让自己成为金钱的奴隶,要明白,“人生最重要的不只是金钱”。

处理好人际关系,你就不焦虑了

人是社会性动物。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离不开人的“社会属性”。人生活在社会中,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圈子。人作为无数种身份的集合体,相应地也会建立多种多样的关系,这就是人际关系。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会因为与别人不同、不想和某人交往又不得不维持着联系、无法满足别人的期待、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样子、被别人裹挟着前进等,而不断焦虑着。

作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有太多和别人不同的地方而烦恼。

曾经,同事们下班后都去打球,作者看到他们在球场上奔跑跳跃,挥汗如雨,羡慕得很。他也尝试着下球场和大家一起玩,可是,因为本身就不喜欢打球,下球场后无论怎么都展不开手脚,还被同事们嘲笑说不是打球的料。

作者很烦恼,为什么自己不能和他们一样呢?因为与他们不同,大家都不太喜欢他。偏偏回到家后,父母还要责怪他没有融入同事们的圈子,让他们觉得丢脸。

作者很焦虑,极想摆脱困境,便到社交媒体中寻求帮助,没想到社交媒体却给他带来了新的烦恼。

很多人和作者有着相似的经历。

针对以上问题,作者提出了下面几点解决方法:

第一:与人相处时,不特意挖掘自己与别人的不同点,而是要找出自己与他人的共同点。

共同点能让人迅速拉近关系,避免很多麻烦,遇到事情也能更顺畅地解决。

第二:试着结束那些不咸不淡的人际关系,只在自己喜欢的人身上花时间。

经常检查手机通讯录,删掉那些久不联系的人。朋友贵精不贵多,主动去和那些能够在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同时,也能带给我们幸福感的人做朋友。

第三:要学会远离社交媒体。

虽然社交媒体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同时也给人带来“社交焦虑”,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在意他人的生活,和自己在别人眼中的样子。关注自己的核心目标。我们专注地朝着目标前进,能够看见生活中更多的美好。

除此之外,在人际交往中,不要过分勉强自己,就算被期待,也不过分努力,就算没达到他人的期望也没关系。我们被期待,就想做到最好来回应。一旦达不到,就会觉得自己无能,陷入焦虑之中。

人生的路要自己走,去做那些我们坚信对的事情,心里才不会有违和感。

好好工作,焦虑自会远离你

工作对我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让我们赖以生存,让我们的生活更充实,让我们实现个人价值。因为有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有更多的可能性。

但工作也会带来烦恼:工作内容太多,工作时间过长,工作效率太低,无法把工作和生活分开,工作出现失误,对工作不满,不想做又不得不做等等,让人陷入焦虑。

作者有个阶段,因工作强度过大,休息日还要处理工作的事情。于是不停抱怨,说工作毁了他的休息,没完没了的工作是幸福生活的障碍。

所以,对待工作,他能拖就拖延着不做。有一次,因为带着负面情绪工作,不仅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还出现了重大工作失误。整个人为此焦虑不堪,处于崩溃边沿。还好,这种状态后来调节过来了。

对此,作者给出以下建议:

对于比较紧急的事情,贯彻不拖延的“2分钟定律”。

拖延会使做事情的时间加长,还会让人产生罪恶感,加深焦虑。生活中有很多用1分钟不够但不足3分钟就能完成的事,比如回邮件,扔垃圾,确认会议议程等,立马去做,就不会一直在心里挂念着,做其他事情效率就会更高。

对于不想做的事情用“10分钟定律”解决。

10分钟定律就是,不管多么不擅长的事情,多么讨厌的事情,都下定决心集中精神,只花10分钟来做。用10分钟至少能理出头绪,或是了解不明白的点在哪,对事情做到心里有底,不再焦虑。

除此之外,在工作的过程中,尽量做到不抱怨。

抱怨的过程,是在加深心中的愤懑之情,让自己更焦虑的过程,这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工作压力大时,可以去运动,听音乐,或是泡个热水澡,这些能极大地缓解焦虑。

就算出现失误,不要只顾着追究责任,多考虑解决方法。我们要做的是把“为什么会这样?”变成“接下来该怎么办?”。与其追着原因不放,不如想想该怎样继续前行,这才是避免焦虑的好方式。

最后,觉得特别痛苦的时候,干脆请假休息。

不管是谁,都可以在进退两难、痛苦到不能自已的时候,选择回避。任何人都有请假的权利,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是为了以后更加充满元气地工作。

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

我们活在世上,都想尽可能地发展自己,让自己的生活能最大程度的改善,让自己的人生价值能够最大化地体现。但人生无坦途,在生活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总有这样那样使人焦虑的事情,阻挡了我们顺利前进的脚步。

“老好人”的想法,完美主义的倾向,舒适区的不安,害怕改变的恐惧,严于律己的艰难,想成为唯一的执念等等,都让人焦虑不已。

作者自己年轻的时候,特别好面子,说不出“我做不到”、“压力太大了”之类的话,尽管每天都感觉自己快被压力压垮了,也不想让人看到自己软弱的样子。

工作任务,从不推脱,马上去执行,且要做到最好。同事的请求,不敢拒绝,尽力去完成。害怕改变现状,虽然很多时候觉得痛苦,却一味逞强,总想着这才是最好的自己,没想到把自己弄得焦虑不堪。

后来,作者通过一些做法,缓解、消除了极度焦虑的状况,整个人重新焕发出活力。

例如:摒弃想当个“老好人”的想法。谁也无法令所有的人满意,那就做好自己就行。不夸大、不逞强,不必假装自己过得像个人生赢家一样,也不用过分谦逊。

还有就是渐渐承认人无完人,允许自己有不足和缺点。不要用完美主义要求自己,也不用这样的标准要求别人,这样就不会让自己老是陷入焦虑中。

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努力跳出舒适圈,故意打破自己的生活模式,养成积极尝试新鲜事物的习惯。

人一旦不满足于现状,就会对现状焦虑,就无法在眼前的舒适区中安心待下去。通过改变一成不变的日常模式,享受生活中出现的“小意外”,能提高对压力的耐受度。

还有,你也要认可自己的小成功,再现“状态好的自己” 。因为自我肯定感高的人,无论身在何处,做什么,都会乐观积极地面对。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日常生活中的小成功明示化,然后给予自己肯定,让自己每天都有好的状态。

最后,自己的人生自己决定,相信努力的力量。自己选择的人生自己负责,就算碰到困难,遇到不顺心的事也积极面对,不逃避,不抱怨。

相信“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它自会在以后的某个时刻带给你惊喜。

社会问题,不是你的问题

现代社会发展极其迅速,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真真假假的信息如同潮水般向人们涌来。

不去了解这些信息,害怕被时代淘汰;想要去了解,每天的新闻铺天盖地,令人应接不暇难辨真假。信息量越大,焦虑越多。

就像日本曾爆出一则新闻:刚进某大企业的一个女职员,因不堪工作重负而自杀身亡。

这则新闻出来后,许多网民站在去世女孩的角度,不辨黑白对公司进行猛烈抨击,说它是黑心公司,逼死人不偿命,把公司逼得差点关门。

不久又出了一个新闻,某年轻女演员对所属事务所和工作内容表示不满,决定要退出演艺圈。

结果网民们画风大变,不了解真相就纷纷抨击女演员不识好歹,太过任性。把女演员逼得快要抑郁了。

作者说,网民这种轻率的行为,实际上是因为个人无法顺利处理自己的满腹焦虑,而导致的迁移自己愤怒的行为。想要减少对社会问题的焦虑,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第一:将事实和主观意识分开。

我们每天看到的新闻,除了客观事实,还混入了编辑自己的主观判断,把客观事实和主观判断区别开,能够让我们更容易看清事实,防止被有心之人牵着鼻子走。

第二:杜绝自己生气的根源。

一件细微的事情会导致焦虑,就要及时把这事情解决掉。否则,事情越积越多越大,会让焦虑不断升级,让自己越来越容易乱发脾气。我们如果不想生活在一个会对他人乱发脾气的社会中,就要杜绝发火的根源。

第三:着眼于自己的人生,不做键盘侠。

想要抨击他人的冲动,其实是由于无意识中想要从自身问题上转移视线而产生的。与其关注他人的动态,不如放眼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

最后:对信息有所取舍。

网络时代,那些能够成为话题的、吸引眼球的事情就像事实一样被大肆报道、扩散蔓延。这些无意中看到的信息,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判断。所以,不要从某一个或某一种特定媒体上获得信息,要多方获取,过滤筛选。

这个时代,我们要学会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不被他人的意见左右,因为并不是所有意见都具有建设性。当自己因为他人的各种评价而痛苦时,要刻意进行“不去在意”练习,你可以运动,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事,转移注意力,能让自己过得更轻松。

以上就是本书的精华部分。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卢思浩说:“我们会觉得焦虑,无非是因为现在的我们,跟想象中的自己,很有距离。”

人的一生,是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也是不断与焦虑斗争的过程。

焦虑并不是都不好。适度焦虑能转化为动力,有益于我们改进自己,提高自己。但过度焦虑却可能毁了我们的生活。

自己焦虑不安时,周围的人也会不开心。焦虑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爱的人,要养成缓解焦虑的习惯。

李嘉诚说:“要克服生活的焦虑和沮丧,得先学会做自己的主人。”

做自己的主人,接纳焦虑的存在。然后把遇到的问题具体化,把所要达到的目标可量化,把解决的方法可视化。这样,焦虑可能已经被肢解。

焦虑最大的杀手是行动。当你着手于解决问题时,焦虑会在不知不觉中遁形。

不念过往,不惧未来,过好当下。相信自己,学会与自己和解,感恩遇到的人和事,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越是乐观的人,越是轻松自在无压力,也越健康无烦恼。他们工作出色,效率也高。

当我们积极面对一切的时候,焦虑便悄然远离,幸福会逐步靠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安藤俊介《不焦虑了》读后感:高质量的人生,赢在不焦虑的活法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