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参考》(2011年精华本)读后感

朗读这篇文章

作者:孔鲤

虽然厚,但是很轻松,对内容比较感兴趣,并且没有太浓的史学著作范式。但也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充满着怀疑。

当我意识到这是11年的书时,这种怀疑便加深且笃定了。

第一篇讲张闻天,列举了不少会议,这些我在翻电文时也见过,因此还算能说服我。到了第二篇,就是成普回忆毛岸英了,行文中充满着戏谑,由于无法得到更进一步的史料,只能对这种描述存疑。而第三篇,讲中国远征军,其中提到孙立人仁安羌大捷后要求枪毙到过中国的日军,看到这里我可以保证说这是谣言了,因为我曾经为此专程查过这一段,后来发现孙立人非但没有下过这样的命令,甚至还把日军俘虏好好优待了。

从这篇文章开始,就有点不对劲了,尤其是接连毛和蒋两篇。先是说委员长节俭,说是翁元的回忆;紧接着的一篇就是主席非要在反季节的橘子,最后因为没有,主席很不开心。这样的事情无法得知真假,但编辑这么编排的用意,谁都看得明白。

还是纪彭的一篇文章比较让我满意,虽然说的是公务车,没有深入探讨,但行文间的客观平实足以让人点头表示信服。《国家人文历史·百期集萃特刊》里纪彭的两篇文章我也是很喜欢的。而刘统讲彭德怀的一篇文章则让人感到惊喜,刘统是《北上》的作者,是一位比较严谨的党史研究专家,在这篇文章里,他虽然没有写明太多史料来源,但是字里行间的分析很诚恳到位,不轻佻,对结论也很慎重,是一篇好文章。至于李海文讲华主席的文章,很好,但是是意料之中的好,李海文是党史研究室研究员,我对这类人群是很敬佩和信任的。再者舒均均的回忆录,言辞诚恳,不掩过不虚恶,很让人起好感。

果然,当我看到标题是刘文彩时,就知道它想说什么了,事实上它就是在说什么,它传达的情绪没有价值,尤其是在今天。与之对比的,《钢的琴》是一部好电影,它所承载的哀伤情绪是真正可以被称之为情绪的一种东西。

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呢?显然不是一共情绪,在阅读了关于民主党派的几篇文章后,忽然明白了,答案是四个字:人本主义。

这四个字有用吗?要说有用也有用,要说没用也没用。在世纪大审判辩护律师口述的那一篇里,在我看来就是有用的。

而没用的呢?后面那一长串的文章,写的都是谁我就不说了,有兴趣可以看看目录。

要记住这是2011年的杂志,那时上下齐心地呈现出这种风格。于是一切便都是可以理解的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文史参考》(2011年精华本)读后感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