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财富说是》精华篇 -读书笔记

朗读这篇文章

闭上眼睛去感受:没错,你从母亲那里承接了很多,你以为那些是你的,你以为这是你的想法、态度还有感觉。这一直以来限制了你。

但那不是你,那是你的母亲。那些无意识一直主宰着你的人生,影响了你的能量。

把父母的责任还给父母,不用再对钱焦虑

家族系统的创始人海灵格博士说,“爱是秩序的一部分。秩序是早已被排定了的。爱只可以在秩序的范围内成长。……人要回归秩序,面对真相。”

拯救母亲让儿子对钱的焦虑

“母亲的两个妹妹夭折了,因为疾病和饥荒。”母亲很难享受他的人生,她会感觉愧疚。她会觉得,“我活下来了,他们死去了,这是不对的”,她会有很深的罪恶感。

孩子在无意识当中会去承接父母的能量。儿子的无意识一直在说:“妈妈,我替你做吧,不是你来做,而是我替你去做。”

父母是给予我们生命的人,在序位上他们永远是大的,孩子永远是小的。孩子必须尊重父母,不能插手父母的命运。

一旦孩子抱持着拯救父母的意愿,他就会觉得自己没有任何支持,什么都必须自己来。其实这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因为他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

孩子对父母有着盲目的、忠诚的爱,所以无意识中就会阻止自己过得比父母幸福。但是,我们要知道,父母有原因没办法享受自己的生命,但是你没有。如果你真的想帮助自己的父母,你就要去享受他们赋予你的人生,用他们给你的生命去创造一些美好的事物,这样他们受的苦就没有白费。

把自己看得太重会破坏自己的生命力

照顾自己的兄弟姐妹并不是说要对他们负起父母般的责任。如果这样的话,那就太多了,把自己看得太重了,无意识中我们就是在破坏自己的生命力,破坏自己的能量。

姐姐照顾弟弟,姐姐求助

想一想,当别人给你一个礼物或者邀请你吃晚餐,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你想要回报对方是不是?直到你回报对方之前,你都会感觉有负担,“我欠这个人一点东西”。

给予是比较容易的,这样会让我们感觉良好。永远处于接受的境地感觉并不好。当一个人总是给予我们的时候,他看起来比我们要大,他是在帮助我们。这样其实是有一点侮辱人的。

模拟弟弟面对姐姐:

面对面,双手放松放在身体两侧,眼睛看着对方,保持眼神连接,脸部表情保持中性,没有换表情,没有讲话,只是感觉。

让志愿者心中保持对姐姐这样的想法3分钟:“我比你懂,我知道什么才是对你好的,我比你成功,我比你好……”

尽管我们什么话都没有说,可别人还是能感受到我们的态度,我们的能量。当我们投射出自己比对方优秀、比对方更好的时候,对方会有愤怒。

在无意识中,姐姐觉得自己比父母能干、比父母有能力、比父母懂得更多,所以她才会越过父母去负责弟弟的人生。

作者建议是,把父母的责任还给父母,把弟弟的人生还给弟弟。

告诉弟弟:“我尊重你,你有你的理由把自己置于这样的处境。我只是你的姐姐,我不是你的法官或者你的妈妈。所以我没有权力为你的人生负起责任。”

告诉爸爸妈妈:“我比你们好。我爱你们,谢谢你们。”

其实,就算你明天就生病故去,其他人的生活还是会非常好地继续下去。

你并不是孤单一人,你有父母,在父母的背后还有长长的祖先,你是最小的一位。他们把生命传到你身上。没有他们,你什么都不是。

在你现在的位置上,上百万人曾经生活过、死亡过,谁记得他们?没有人。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你的职责是过你自己的人生,你不能去替别人过他们的人生,那是他们的职责,你不能剥夺。

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

简单的练习:
连接父母的力量,连接祖先的力量,让自己得到他们的支持。三人一组,分别代表父母和孩子。

孩子面向父母,对他们说:“我接受你们是这个样子是有理由的,那是你们的问题,跟我没关系,我只是你们的孩子,不是你们的法官。感谢你们给了我生命,把独有的特质和能力传递给了我。”

说完后,孩子背对着父母,父母把双手放在孩子后背部。孩子想象着,父母背后有长长的祖先队伍。队伍遥远的后方有一团白色的光—生命之光。

想象一下,那股生命的能量通过这些人来到你的身上。孩子往前走两步,父母的双手离开孩子后背,孩子仍然感觉到身后整个家族的力量与支持。

练习3

认可父母,疗愈你的内在小孩

当我们像小孩一样,埋怨父母,把对父母的期待投射到别人身上,只会让自己感觉孤独寂寞,孤立无援,永远都无法得到满足。

想象与父母面对面,把对他们的所有批判、抱怨说出来,不要保留,全部说出来。并且告诉他们:
我尊重你的样子,我也尊重你对我有担忧、有顾虑。但是,我有不同的机会。谢谢你,谢谢你给我的一切,让我有机会能做不同的事情。我真的需要你的支持。

不用妥协也不用乞求,只要尊重。

真的看见理解你的父亲和母亲,尊重你父亲和母亲的样子,懂得“我不是法官,我只是他们的孩子,他们的样子对他们来说是对的。如果没有父母的话,我什么都不是”。

1 2 3 4 5 6 7 8 9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对财富说是》精华篇 -读书笔记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