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大江健三郎

朗读这篇文章

这本小说我读得很慢,仿佛再多读几页就会在压抑的气氛中窒息。但最后两章却是一气呵成读完的,那是一种从泥沼中浮起、冲破水面重获呼吸的酣畅淋漓。

整部小说以蜜三郎的视角旁观一切、反思自身,不断强调周身的恶心和窒息之感,也不断提及鹰四和友人心中深藏的难以理解的「某种东西」。

这种阅读体验像极了读萨特的《恶心》。

作者在庞大的前半部分进行极度漫长的铺垫,使读者随主角一起陷入茫然失措、又分明觉察出哪里不对的绝望情绪之中。这种情绪不断累积直至最后的爆发,在真相被揭露的那一刻,一切突然显得无比明晰。

让-保罗·萨特与他的小说《恶心》

· 拯救与再生 ·

这是一本关于拯救与再生的书。

与作者另一部小说《个人的体验》的主人公鸟一样,本作中的叙述者蜜三郎也因为战后的迷失与个人生活的不幸而丧失期待,陷入彷徨无路的精神危机。

至亲与好友的相继离世、诞下脑瘤低能儿后沉溺酒精的妻子、无法相互理解的弟弟、受伤失明的右眼……

悲惨至极的人生阴翳下,蜜三郎从东京逃回故乡四国森林中的村庄,却又无法融入村庄的集体而企图再次逃回东京。

弟弟鹰四的自杀以及历史真相的揭露,终于让蜜三郎明白,越逃避、越耻辱,越耻辱、越逃避,这是一个怪圈,不直面地狱,便永远只能像只老鼠般苟活,永远无法真正拥有对人生的期待。

不再逃避,与周遭的个体建立联系,背负上应付的责任前行。只有如此,也正是如此,蜜三郎摆脱了绝望的钝痛,完成了对“期待”感的救赎。

这部作品践行着存在主义的真谛:

确知自己的地狱,并为之负责。

这是蜜三郎一直寻找的「真相」,也是他终于明白的弟弟鹰四和友人所怀有的「某种东西」。

· 百年的循环 ·

万延元年(1860年),时值明治维新前夕。

1853年的“黑船事件”后,日本与美国签署了以《神奈川条约》为首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幕府大开国门,以国家利益换取朝不保夕的封建统治。而主张反抗外敌的革新势力则掀起“尊王攘夷运动”,后演变为倒幕运动,最终这批革新派带领日本走上了明治维新之路。

保守派与革新派、开国派与攘夷派,1860年的日本割裂而充满激烈碰撞,所幸后者最终胜利。

攘夷志士

整整一百年后,同样分裂的精神依旧在上下流窜,同样挣扎的故事依旧在日本上演。

1960年,日美之间修订以十年为期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致使日本承担提供军事基地、扩充军备、共同作战等更多的义务。

两年间,日本民众先后23次进行反对修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行动,导致首相岸信介下台,却仍无力阻止这个对美帝下跪的条约施行。

在大江1967年写作这本《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时,一定还抱着民众反战、反安保的抗争取胜的希望吧。不知他看到五十余年后,日本依旧被年年续约的条例绑架在美国的船上,他会是何等地悲伤。

日本首相岸信介与美国签署安保条约

百年前,曾祖父的弟弟是倒幕起义的革新派斗士;百年后,鹰四是反安保运动的反战派领袖。

尽管曾祖父的弟弟与鹰四在山村中掀起的暴动均以失败告终,革新派却最终撬开了明治维新的大门。

在革新派的胜利中,也寄托着作者对反战派的祝愿吧。

顺带一提,足球与橄榄球的“分家”发生在1863年。而万延元年(1860年)的足球运动也正处于“可以用手”与“只能用脚”的激烈争执之中。

此时的足球运动与日本政治同样处于分裂之中,又在相近的数年间分别完成了规则规范化与明治维新的革新,具有极为相似的命运。

不知作者以“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为书名,除了足球的团体主义与「想象力的暴动」的内含外,是否还包含了这层影射政治的深意。

· 日本的隐喻 ·

鹰四的一生是对二战及战后日本的隐喻。

他隐藏自己曾经的暴行,却在逃避和难以克制的耻辱感中不得安宁。

他「刻意效仿曾祖父的弟弟」,希望从先辈的精神中找到自己,却愈加迷失。

他「害怕死亡,更害怕充满暴力的死」,却更加沉溺于暴力。

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在对受害者的负疚感中进行自我惩罚;也只有这样,他才能将暴力视作自己的人格,从而正当化自己曾经的暴行。

「这两种欲望,一种是替我的暴力人格辩护的欲望,另一种是惩罚这样的自我的欲望,它们在我的生命当中简直把我撕裂了。」

而作者为处于绝境中的鹰四找到了出路,那就是坦诚面对自己,负起责任而自尽,以死亡演绎精神的重生。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说:

「你必须准备好沐浴在你自身的烈焰之中:你怎么可能重生呢,如果你不先化为灰烬?」

鹰四正是选择了这样暴烈的重生方式。

作者借由鹰四描摹出战后日本撕裂、纠结、扭曲的心态,并希望日本能如鹰四般正视自己曾经的暴行,堂堂正正地忏悔,最终得以重获新生。

而与鹰四一体两面的蜜三郎的人生,影射着作为核爆受害者的日本。

亲友的死亡,畸形儿的诞生,不可自拔的悲伤和绝望。

受害者心态下的日本,沉湎于“温存的地狱”,一边逃避、一边蹉跎。

拥抱苦难、拾起尊严、负重前行,是作者指出的唯一出路。

无论是民族还是个体,只有这样才能重获希望与动力。

相较于更加纯粹地呈现“拯救与再生”这个主题的《个人的体验》,在本书中作者想说的似乎更多。

这使它成为一部混杂了历史与当下、山野传说与政治运动、民族情绪与个人情感的小说,一部在合上书页后依旧难以释怀、渴望不断深挖的佳作。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英文版《The Silent Cry》

. The End .

shadow031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书笔记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大江健三郎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