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外国文学史》

朗读这篇文章

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20世纪初,未来主义出现于欧洲文坛,主要流行于意大利、俄国,并对英、法、德等国有一定影响。他们主张作家反映新的社会现实,表现现代生活的“运动感”,在现代城市的“动态”中去寻找美和创作的源泉。他们以虚无主义的态度全面否定一切旧的文化、文学遗产,号称要创造一种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是“新的、未来的艺术”,他们极力强调直觉,主张以“类比”、“感应”、“凌乱的想象”取代理性和逻辑,以表现作家隐秘朦胧的内心感受。他们还在语言文字、音韵、格式方面进行改革,或不用标点符号,或取消形容词、副词,或者把诗行加以形象直观化的图案排列。主要代表是马里内蒂、阿波里奈尔、马雅可夫斯基等。

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1876-1944)未来主义文学的创始人和理论家他先后发表《未来主义宣言》和《未来主义文学宣言》,宣告了未来主义的诞生,阐述了未来主义的理论主张,如发挥“自由不羁的想象”、“毁弃句法”、消灭形容词、副词,在创作中引入“声响、重量和气味”三要素;剧本《他们来了》中没有什么剧情和冲突,甚至也没有对话,人物只有一个管家和两个仆人,全剧的台词由一个管家对两个仆人所下的四道命令组成。剧作采用反戏剧的形式,通过桌椅的不断变化以及呈现出来的种种态势给观众以物体具有生命的感觉,并使之从中得到某种“神秘的启示”。

阿波里奈尔(1880-1918)的诗歌创作既有传统因素,又有创新,他把诗歌创作与绘画、音乐、书法相结合,创立“立体未来主义”诗歌,并在诗体、格律上进行大胆改革,把诗行分行排列或拼作一定图

案,而创造出“图画诗”和“阶梯诗”的新形式。

他的“图画诗”《被杀的和平鸽》把诗行拼作一只死去、滴血的和平鸽形状,表现反战和平的进步主题。

诗集《醇酒集》就是他在诗体、格律方面试验创新的成果。

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俄国未来主义的代表诗人

阿波里奈尔创造的“阶梯诗”形式在他的创作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代表作是《穿裤子的云》。

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小说:20世纪20至40年代初,意识流小说在英国形成并流行欧美各国。意识流作家把表现人的心理真实和意识的流动作为文学创作的主要任务;主张“作家退出小说”、让小说人物直接面对读者,袒露自己的心灵世界;不受客观时间、空间的限制,以“心理时间”表现人物的思想意识活动和主观感受。在具体创作手法上,大量采用自由联想、内心独白、时序倒置等手法,表现人物多层次的意识活动。主要代表作家有普鲁斯特、乔伊斯、福克纳、沃尔夫等。

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7)意识流小说大师

他的主要文学成就是多卷本小说巨著《追忆逝水年华》。小说由7部内容互有关联,而又各自独立成篇的作品组成。

小说的主线是一个人对自己已逝韶光的追忆和怀念。叙述者“我”是一个富有、多才而又体质柔弱的青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阿尔贝蒂娜的女子,开始遭到拒绝,后来对他态度好转,正当他们准备结婚时姑娘又突然弃他而去,他四处寻找,得到的却是姑娘猝亡的消息。绝望之余他决定投身文学,写出他经历的悲、欢、苦、乐。作品通过“我”对往昔时光的追忆,成功地描绘了20世纪初巴黎上层社会的风貌,刻画出众多的不同阶级阶层的人物形象。

在艺术上,小说超越时空界限,但又不脱离“时间”这个主题。所述故事没有连贯性,中间常插入各种议论感想、甚至表面上离题万里的插叙;结构上没有开端、进展、高潮、结尾,然而所有事件无不围绕主人公的感受联想展开。作者善于精细深刻地描绘人物的心理,尤其是变态心理。善以曲折婉转的优美长句,表达繁复的思想,语言也十分丰富、机警、传神,富于概括力和表现力。这部小说在创作上获得巨大成功,被人们誉为20世纪文学创作最伟大的杰作和现代主义文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著名的意识流小说家自传体小说《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是他运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第一部小说。

《芬尼根们的苏醒》(又译为《为芬尼根守灵》)是乔伊斯最后一部小说。

《尤利西斯》: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

小说的书名源自古希腊荷马史诗《奥德修纪》中的英雄奥德修,在结构写法上也多处模拟《奥德修纪》。小说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布鲁姆、莫莉、斯蒂芬分别对应的是《奥德修纪》中的奥德修、珀涅罗珀和忒勒马科斯,但作品中的人物早已失去了荷马史诗中古代英雄的神圣光彩。

作为现代奥德修的布鲁姆,既无古代英雄奥德修的神勇智谋以及出生入死、曲折惊险的经历和磨难,也无奥德修返乡之后对纠缠妻子的求婚子弟的痛快淋漓的雪耻和复仇;相反,他猥琐、庸俗、无聊,对妻子的不忠无可奈何,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莫莉也没有一丝珀涅罗珀身上忠贞贤淑的大家风范,她不仅对丈夫毫无忠诚可言,而且沉溺肉欲,言行放荡,简直与娼妓无异。斯蒂芬也不像忒勒马科斯,他所寻找到的不是英雄父亲和温暖的家园,而是毫无男子气节的懦夫和荡妇。

通过对比,小说要表达这样的思想:小说中的三个人物都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平庸、猥琐、渺小、精神陷于矛盾分裂的凡夫俗子。通过对他们内心世界、精神生活以及潜意识活动的描绘,小说揭示了现代精神、人类文明的危机和没落,不愧为一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史诗”。

威廉·福克纳(1897-1962)美国意识流小说创作的主要代表他的创作着力挖掘和表现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同时,他采用“时序颠倒”的手法,揭示历史与现实的逻辑因果关系。主要作品有《喧器与骚动》、《我弥留之际》、《押沙龙,押沙龙!》等。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的代表作。

小说主要描写庄园主康普生和他的四个子女的生活。共分四个部分,前三部分分别以意识流手法写康普生三个儿子的意识活动;第四部分从女黑奴迪尔西的角度叙述故事,结束全书。

·首先,这部作品运用“神话模式”构建故事。作品四章的标题:“1928年4月6日”、

“1910年6月2日”、“1928年4月7日”、“1928年4月8日”,是康普生家族历史上的4天,都与耶稣基督受难的4个主要日子有关。

·其次,小说成功采用了多角度叙述故事的方法。

·最后,小说在意识流手法的使用上也极其成功,以人物的思绪变化、意识流动来展开故事、刻画人物。

英国作家维吉尼亚·沃尔夫(1882-1941)

1915年她发表论文《论现代小说》,提出了意识流小说创作的文学主张。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一次成功实践。她重要的意识流小说有:《雅各布的房间》、《达罗卫夫人》、《到灯塔去》、《海浪》等。

《海浪》是代表作。小说分别展示了6个人物从小到老的内心独白以及对生、死的感悟,这6个人物代表了6种不同的意识类型,他们内心独白的语气不断变换,使他们的意识呈现出从幼稚到成熟以至衰老的不同阶段、不同状态。作者还用日出、日中、日落时间的更替,象征他们人生的不同阶段。这部小说与一般意识流小说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伴随着人物的生命之旅,同时展示的是6个人物意识流动的历程,由此揭示的是人物意识活动的“交响乐”。

存在主义

是20世纪30年代末期产生于法国,后流行欧美的文学流派,它以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以文学形式宣传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宣扬世界荒谬、人生痛苦。代表作家是萨特、加缪和波伏娃。

加缪(1913-1960)的成名作是中篇小说《局外人》,主人公莫尔索对周围世界十分淡漠,母亲的去世、女人的爱情以及杀人犯罪、被判处死刑,他都能超然处之,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成为他生活于其中世界的一名局外人。小说揭示了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离与冷漠。

长篇小说《鼠疫》以40年代突然发生在阿尔及利亚的奥兰市的鼠疫为背景,描写了面对灾难时刻人们的各种态度:有人死去,有人绝望,有人醉生梦死,有人想逃走,还有人趁火打劫,只有里厄医生不顾个人安危,全身心投入到抢救人们生命的工作中。尽管鼠疫神秘地消失,但并不意味着灾难的永远结束。小说的寓意性极强:“鼠疫”作为灾难的象征,对人的威胁是永远存在的。但在厄运面前,人们不应消极、悲观,而应像里厄医生那样,做出一个英雄的“自由选择”,去实现人的尊严与价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书笔记《外国文学史》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