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后感:水浒里的坏女人怎么都姓潘?

朗读这篇文章

文/易水长弓

说实话,和其余的演义话本相比,《水浒传》绝对是本正气凛然的书。全篇基本上说的都是男性肾上腺素膨胀、哥们义气加打架火拼的事,绝少涉及男女风月之事。

可少虽少,也不是没有。阎婆惜、潘金莲、潘巧云三人都是春闺怨妇级别的人物,阎婆惜的道行还差点,后两者,更被施耐庵老爷子刻画成了约炮的高手和心机婊的典范。

潘巧云和潘金莲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先向身边最亲近最帅气最有男人味的小叔子下手,在勾引不成后,不甘心寂寞,一个转而跟土豪约炮,一个跟和尚搞到了一起。

潘巧云怕被小叔子撞破自己的“好事”,就陷害小叔子石秀,挑拨了他和丈夫杨雄的关系,让丈夫把他赶出了家门,然后就跟和尚该干嘛干嘛去了!看起来,好像很彪悍、很黄很暴力,可这道行和潘金莲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


潘金莲在土豪奸夫的唆使下,干出了谋杀亲夫的事,加上兰陵笑笑生在大著《金瓶梅》里的极力渲染,“潘金莲”名字力压潘巧云,成了淫妇、放荡、不守妇道的代名词。

这两个女的,有太多的共同点!不守妇道,下场都很惨……再仔细打量,竟然还都姓潘!如果就一个人姓潘,还能解释说是施耐庵一时灵感,脑袋里电光火石,就潘字啦!可两个都姓潘,而且都在书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又是怎么回事?


我翻过相近时代的典籍,发现元明时期的宅男,说的最多的女的,还不是什么纯天然美女褒姒和热情大胆的孙小妹,而是南齐皇帝萧宝卷的美女宠妃——潘玉儿。

潘玉儿类似于苏妲己,也是一祸国殃民的主,元明时期的文人,像什么赵孟頫、王世贞、顾炎武等,都写过文章批评潘玉儿的生活作风、历史影响和……美艳动人。

按说,美女都惹人爱。可没办法,当时南齐的百姓已经很苦了,为了给潘玉儿修宫殿,萧宝卷硬榨干了老百姓身上的所有资源,给潘玉儿造了一座宫殿,把地板贴上金莲花图案,潘玉儿每次走过,萧宝卷就会大声赞赏,“好一个步步生莲。”自古就有红颜祸水的说法,广大女性可能不服,但在封建时代,男权当道,人们的思维定式就那样——责任往往被归结在美女身上。

施耐庵是元、明之际的人,自然也听过大家对潘玉儿的批评,他的心里肯定也树立了潘玉儿的坏印象,所以,在给潘金莲取名字时,特意将潘玉儿步步生莲的典故化在了名字里。

根据史书记载,潘玉儿的父亲叫潘宝庆,这名字和西门庆的名字是不是也很像。施耐庵也真狠,骂潘玉儿,捎带手把人家父亲也骂了,不过,骂也应该,历史上的潘宝庆欺男霸女,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最早的《水浒》话本里,潘金莲叫潘生莲,缘故便是这个。后来的人觉得潘生莲这个名字不够香艳刺激,毕竟这是水浒基情里为数不多的风月段子,好!那名字改改,改的人口水横流,想入非非就行了!

古人都对三寸金莲有特殊的审美癖好,那就把生莲改成金莲。于是,一个结合了貌美、红颜误国、小脚审美的潘金莲出现了。


至于为什么潘巧云也姓潘,啧啧!那就要结合施耐庵的另一层人生经历来说了。

与水浒传同时代流行的,是杨家将的故事。当年,水浒传的火爆程度完全比不上杨家将。想当年。只要茶楼戏场说的杨家将故事,听书的场面,绝对是座无虚席,人山人海。

杨家将里,大反派叫潘仁美,书里说他的宅子方圆数十里,雕梁画栋,仆人无数,和后代的大贪官和珅是一个级别的,加上在书里,他基本把既能打又帅气还有正义感的杨家帅哥们团灭了,听众自然对他不爽。

后来,说书的又捧红了《说唐全传》、《三侠五义》、《说岳全传》什么的,每次说到书里的大奸臣秦桧、庞太师、宇文化及之流。听的书一多,没读过书的老百姓明显就脑袋不够用了,面对台下磕瓜子看戏一脸懵逼的老百姓,说书先生说一百遍这些人怎么坏,举例子说故事,大家没都听不懂,说书先生一急,就和杨家将里的潘仁美一样坏,明白吗?

明白!当然明白!

明朝以后,朝廷里骂官员最狠的,是说他像秦桧、潘仁美;市井里,说一个人奸诈、黑心,也会说他是潘仁美。潘仁美就是个文化符号,代表邪恶,永远站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

也就是那个时候,潘姓渐渐成为了话本小说里反派姓氏的代名词。为了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书本人物贴上坏人的标签,必须要加点坏人特征的引导和暗示。施耐庵让巧云和金莲姓潘是最正确的选择。


我们往往能在书里看到这个时代的烙印,这是一种文字符号,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宋元话本故事里,很多下人都叫迎儿,很多小流氓都叫牛二。牛者,执拗莽撞,用来暗指无赖流氓,最好不过。比如,《说唐》里有流氓叫牛二,《三侠五义》里也有流氓叫牛二,《水浒传》杨志卖刀碰到的流氓,也叫牛二。

迎,在古语里是指下人对主人的服侍之道。《三现身包龙图断冤》有叫迎儿的丫头;而水浒里,每当潘巧云在房内偷情,外头把风看门的丫鬟,也叫迎儿。

而同是捕快一角,《水浒传》里有张龙、赵虎。《三侠五义》里的捕快也叫这名。龙虎驱邪守正,衙门里的人总该是要养一身正气才震慑的了案犯奸邪。

这就好像是咱们今天的小明,“小明同学在上学的路上捡到了一块钱”、“小明回家写作业写到很晚”、“老师夸小明同学是个好孩子”……在几代人的教科书中,小明以长生不老之身躯,活跃了几十年。其本质跟宋元演义小说中的姓名或者特例的姓氏,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每每涉及小明,满满的都是正能量。

水浒里的坏女人为何都姓潘?说白了,名字就是个打上时代印记又有主观暗示意味的符号,扒开这些,我们更应该看到,“潘巧云”、“潘金莲”之流被世人批评、讽刺、谩骂了几百年都没被大伙忘了,而且越讨论越起劲,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作者把她们写活了。

施耐庵一支笔,真算得上“步步生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水浒传》读后感:水浒里的坏女人怎么都姓潘?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