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史上“性价比最低”的义气

朗读这篇文章

原创 易水别话 易水的水浒书房

1
话说公元220年到221年,蜀汉的大将关羽和张飞相继让吴国人割了脑袋。

作为他们的结拜大哥,蜀汉的皇帝——刘备不干了。迅速集结水陆兵马20万人顺江而下,讨伐孙吴。

战争的结果是什么?

孙吴年轻的将领——陆逊,一战成名。他在夷陵山区放了一把火,把刘备的军队烧的精光。

刘备本人也在仓皇逃回白帝城之后,郁闷而死。

从此,蜀汉元气大伤,永远失去了和北方曹魏扳手腕的实力。
2
这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夷陵之战”。

百战之将刘备竟然成了毛头小子陆逊的背景帝。

当时的天下三足鼎立,北边曹魏那一足,比蜀汉和孙吴的足加起来都粗。

孙刘联合抗曹,三家才都有的玩已是共识。

这个时候和孙吴闹掰,刘备的政商得有多低!
3
当时的蜀汉阵营,不赞成讨伐孙吴的大有人在,诸葛亮和赵云便是其中之二。

两个人都和刘备说过——

无论结果如何,打孙吴都会加深吴、蜀的国力内耗,这是给曹魏发福利的行为,不能干!

刘备告诉他们,关羽和张飞都是自己的兄弟,现在被孙吴那边给弄死了,自己必须帮他们报仇,要不然,没脸出来混了。

诸葛亮听得来气,国家大事怎么能和兄弟义气混为一谈。赵云也支持诸葛亮的观点,结果三人大吵了一架,最后,刘备昭告天下:

讨伐孙吴的军事行动,诸葛亮和赵云不能参加。

战士集结的时间还是六月,江水猛涨,水陆兵马要保持一样的速度顺流而下,步兵付出的体力消耗可是水军的4倍。
4
刘备为什么一定要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去讨伐孙吴?

难道孙吴已经成为了一块阻碍蜀汉崛起的绊脚石了?

其实,刘备是为了义气去讨伐孙吴,他立国聚集人心的基础是义气。兄弟死了,他无动于衷,那些因义气相投而站在他阵营里的人会怎么看他。

刘备这辈子,说的最多的话是,“备不独享乐,愿与诸君同乐!”、“尚使功成,必遂汝愿”。

翻译过来意思很简单——我刘备和大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你们的事就是我的事,我一定尽心帮助你们!

话中,都是在阐述自己会和大家讲义气,共患难,话说久了,这便成为了刘备团结手下人的政治口号。

“刘皇叔多仁义”,天下人给刘备的评语里,立足点终归是个义字。
5
三国时代,魏、蜀、吴的开国君主聚集人才都有一套。

魏国家大业大,仓廪充实,最喜欢搞待遇留人这一套;孙吴领土上,民族矛盾多,气候环境也复杂,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多,孙家最喜欢的是用事业留人的方式来聚集人才,你好好干,我就重用你。吕蒙、诸葛恪等都是这样成长为东吴巨星的。

而蜀国不然,先不说刘备寄人篱下的过了半辈子,缺乏必要的财力和领土来搞待遇、事业留人。纵使是在夺取益州之后,天下十四州,刘备也只得了十四分之一,家小业小,经费更是捉襟见肘,对于刘备而言,感情留人成了最低成本,又最有效力的人才聚合方式。

刘备的讲义气,多多少少有些迫不得已的意思,你常和大家说,你会待手下如兄弟,兄弟如手足,在汉末三国那个动荡的年代,对于渴望安定的人来说,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6
既然,刘备通过宣传自己讲义气聚集了大量的人才,置办下了家业,那么,真的有手下被欺负的时候,他真的就无法袖手旁观。更何况关、张的事,可是血海深仇!

作为戎马一生的老枭,他肯定明白蜀、吴之间只能和,不能战,当然也知道,开战会白白便宜了江北的曹丕。

但关兴和张苞在金銮殿上哭的辣么伤心,诉说着自己的老爹死的有多惨!廊下站着这么多大臣,他们未必都有诸葛亮和赵云的眼光,他们只想看看,一直都说自己讲义气、够仗义的主公,这次会如何显示自己的仗义。

明知不能打的刘备骑虎难下,打的话,国力内耗,自己花甲之年,很可能再也看不到蜀汉和曹魏争雄的那天!但不打,大家就再也不信自己说的那一套,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人心,便会分崩离析,国本也会因此而动摇。

考虑再三,刘备还是决定打一仗,在给兄弟们的交代和国家走势之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情深义重!
7
美国研究宪政的迈凯伦教授说过个关于政治口号的故事——

每个搞政治的人,最早都推着一个空箱子向他们向往的政治高峰前进。

空箱子上会贴上他们的政治标语,刘备的政治标语叫做——讲义气!

一路走来,刘备遇到了很多认可他这个宣传标语的人,大家把希望和梦想都放进了口箱子里,一起推着箱子,往那个政治高峰前进。

刘备的运气不好,在到达政治高峰之前,有伙伴掉了队,大家觉得,不管不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很不好,应该回去找他们。

刘备很为难,因为还在上坡,一放手箱子就会掉下去。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但不放手,大家会觉得你骗人,根本不讲义气,说不定就会放手,甚至亲手毁掉箱子。

刘备最后一合计,咬牙放弃了箱子。

“抨”!箱子摔的粉碎!

刘备西出函谷和曹操争雄天下的梦想,终究一辈子都没能实现。

成也“义气”,败也“义气”。
8
好在,夷陵之战打下来,刘备的政治信誉非常好,他为了关、张和东吴撕破脸,让手底下的人都感到他是一个讲义气,一个表里如一的人。

所以,刘备死后,大家把刘备的恩情,都报答在了刘备的儿子刘禅身上,蜀汉的国力虽然在刘备死时跌到了谷底,却在七年之后超过了公元220年。

诸葛亮的《出师表》说——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正之士忘身于外者”。

刘备在天有灵,也该瞑目了,他喊了一辈子的口号,一辈子的所为终于被认可,为了蜀汉家业,兄弟们卯足了劲。

诸葛亮曾说,法正若在,一定能阻止刘备和孙吴干架,但其实法正也阻止不了,蜀汉的国本就是义气,不讲义气的蜀汉,不是蜀汉……

刘备——不得不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三国演义》读后感:史上“性价比最低”的义气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