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发展史

朗读这篇文章

中国思想文化最辉煌的时期就是战国末期的诸子百家争鸣。那时中原世界有两大文化中心,一个是齐国兴办的“稷下学宫”,另一个一个就是周朝开国皇帝姬发的分封给弟弟的鲁国。这位姬姓的弟弟喜欢看书,于是这里后来成为周朝史集保存最多最完整的地方。众所周知,只有这个小鲁国出现过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相传是孔子编著。不过这部所谓的史书其实也是儒家为了复古礼仪的思想“改造”过的史书。孔子年轻时担任过路鲁国的宰相,那时的宰相只是个临时的礼仪主司,礼仪也只有上层社会才有。孔子却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就是办私学专门收平民子弟普及教育,无类而教。他的学生中有著名的72贤人,其中有个非常有钱经商的学生叫做子贡,孔子给他的评价是“你是个器”,所谓的器就是供奉寺庙时盛祭品的罐子,也就是说子贡在他看来就是一个“高级饭桶”。孔子一贯的教导就是“君子不器”。对此,子贡并没有生气。反而是经常出经费办手续让老师出国旅游讲学。
然而列国国君基本没把孔子太当回事,唯有建立著名的“稷下学宫”的齐王很推崇孔子,请来与之亲切交谈甚是佩服。齐王最后问孔子“你认为齐国的大夫晏婴是个怎样的人?”孔子回答“我认为他是个沽名钓誉的人”并且举例晏婴两次冬天坐轿子路过河边看到村民光脚渡河,都请轿夫背村民过河。孔子说“他既然关心百姓过河寒冷,为何不帮他们修一座桥呢?”齐王听了觉得有道理,于是叫晏婴来,把孔子的话复述一遍,问晏婴有何看法。晏婴不甘示弱的辩论道“臣所闻的君子从来不会挑拨别国君臣和睦的关系,而孔某人就是这种典型。”也举了几个孔子类似的做法。于是齐王开始冷落孔子。
接下来孔子在这里继续逗留三个月。晏婴对孔子仍然嗤之以鼻,但孔子对晏婴的看法却改变了。他非常喜欢晏婴的那句名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回到鲁国之后就把这句话简化为儒家“和而不同”的优秀思想,代代相传。
后来孔子去世后,他的学生子贡用自己的财力和物力帮助老师把儒家思想发扬光大。有人奉承子贡说”你的影响力和成就已经超过孔夫子了。“子贡立刻驳斥“胡说,我的老师是星辰日月,我怎么能够与他相比”。
不过此后儒家并没有顺利发展。经历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禁止公开谈论儒家的言论,以至于后来孔鲤的儿子一听说陈胜吴广起义就带着书投奔去了。再后来熬到改朝换代的汉朝,黑社会发家的汉高祖刘邦也没把儒家当回事,只要看到儒生就会摘下他们的帽子往里面撒尿。
直到17岁的刘彻听从老师的建议,给了董仲舒考试高分,肯定他的思想。于是董仲舒得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终于等到了出头之日。一直统治着中国人的思想直到今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儒家发展史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