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的人生哲学

朗读这篇文章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

史飞翔

长期以来,叔本华在我脑海中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教科书所宣扬的那个结论悲观主义哲学家上。尤其是当叶嘉莹先生将王国维先生的死因归咎于他深受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影响时,对此我更是深信不疑。然而最近的一次阅读却让我彻底地改变了这种看法。

《叔本华人生哲学》作为哲人咖啡厅书系的一种,它精选了叔本华著作中人生的智慧、劝诫与格言、爱与生的苦恼、意志与表象的世界等四个部分,基本上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作为唯意志主义哲学和生命哲学的开创者叔本华认为哲学回答的是世界和人类的本质、本源问题,而真正的本质、本源应当从人的内心深处去寻找,这就是人的意志或下意识的生命本能的冲动,或生存(生活)意志。

叔本华说,生存环境只不过是对我们产生一种间接影响,每一个人的心灵并不全合乎他周围的环境,各人都活在自己的心灵世界中。至于所处的世界如何,主要在我们以什么方式来看待。

叔本华说,人生是彻头彻尾的不幸状态。所谓幸福原是一种迷妄,最后终归一场空。

在我看来,他的这种天才般的论断是何等地惊心动魄。他在字里行间间所教导我们的事情,比起我此前所接受的所有知识的总和还要多。叔本华说,我们中的大多数人的生活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不知不觉的生存环境。

记得,哲学中有个论断,“未经省察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依照这个观点,我们绝大多数人的一生自然是没有意义的。我若不是这次的阅读,我恐怕也将庸庸一生,毫无知觉。

叔本华以他发人深省的语句为我们揭示出了世界的本真。叔本华以他特有的讽刺和嘲弄将人生批判的体无完肤、一塌糊涂。

在阅读叔本华的过程中,我愈来愈产生一种强烈的感觉。那就是我总觉得人们对叔本华怀有一种“敌意”。我甚至怀疑这是一种有意识的误读行为。

诚然,叔本华是有一些自负,但是又有几个哲人不是如此呢?先知先觉者总是超前的,而超前注定是要孤独和被人所不容的。这是古往今来一切大智者生命的基本造型。

同样,我们也承认叔本华的思想是有一些深奥和难解,以至于读不下去。但是他天才般的思维却似一把利剑刺中人类的恶。他神游八极而又躬身自省。他不经意间随口抛出的一句话却往往穷尽人生百理。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视叔本华的思想为消极悲观教人厌世的东西,故而叔本华也因此蒙受了诸多不公。我以为这实在是对他的误解。

叔本华在《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中》反复强调:“自杀是一种徒劳无益的愚蠢行为。自杀是一种可耻的行为。”我在阅读叔本华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能感受到“一种对生命的爱”、“一种对人生无限的执著与眷恋”。

叔本华之所以否定乐天主义集大成者莱布尼兹的哲学是因为他不想让人们陷入盲目乐观的深渊。叔本华探讨存在与非存在、探讨出生之前的过去、死亡之后的未来完全是为了强调“求生意志”。正是基于此,我才深信,叔本华是积极的而非消极的,是乐观的而非悲观的。

叔本华给人的是力量而不是萎靡。我以为人世间一切的学问他的终极目的归根结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人们生活的更好。

哲学是人生的关照,哲学是心灵的完善,哲学是生命的诗。

……

我是在一个公园的一角读完《叔本华人生哲学》的。每天早晨早早地起来,在露珠滚动的草地上铺一张报纸坐下。在我的周围有早起晨练的老人,有蹒跚学步的小孩,也有大腹便便的男人和袅袅婷婷的女人。最使我欣喜的是在我的周围竟有数百株的银杏。当我读累了的时候我便停下来长时间地注视着这些脉络清晰,泛着绿光的银杏的叶子。恍惚中我觉得自己就如同那一株株的银杏一样在哲学的世界中摇曳、摇曳……

史飞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