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淘书那些事

朗读这篇文章

大师淘书那些事
史飞翔

说起淘书,历史上不少名人都留下了淘书趣事。鲁迅自幼喜欢淘书。小时候淘的书多是“花书”。所谓“花书”就是各种画谱。随着年龄的增长,鲁迅不再淘那些只为好玩的图册,而是淘起经史古籍以及一些小说。1902年4月,鲁迅赴日本留学。那时鲁迅的收入是每月官费三十六圆,实际上每月只能领到三十三圆。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期除支付衣食学费外,其余的钱都用来淘书了。当时他常去神田一带的旧书坊极力搜求各种外国文艺书刊。一次,他想买一本德文《小约翰》,跑到南江堂去,没有;又跑到丸善书店,还没有;最后只好委托丸善书店去德国订购。三个月后,当他拿着这本布面书时,内心喜不自胜。还有一次,鲁迅在旧书摊用一角钱淘了一本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唯一一本小说《绞吏的绳索》,尽管书页已散,但鲁迅却像得着宝贝似的。鲁迅的挚友许寿棠回忆,当时他和鲁迅经常去旧书铺淘书,只要囊中有钱,鲁迅总是不惜孤注一掷,每每弄得怀里空空而归,一边往回走,一边叹道:“又穷落了。”不仅如此,鲁迅还有过用金牌换书的豪举。与鲁迅先生一样,陈寅恪、胡适等人为治学,也都曾万金淘书。

陈寅恪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嗜好书。陈寅恪主张书要大购、多购、全购。他在哈佛读书时,每月生活费100美金,扣除必要的伙食费30美元,其余的钱他都用来买书了。1921年9月,陈寅恪离开哈佛大学前往德国柏林大学研究梵文、巴利文。此时,国内政局动荡,官费停寄,陈寅恪经济拮据,生活十分困难。但他仍然节衣缩食,省下钱来买书。1926年秋,陈寅恪结束了长达18年的海外求学生涯,回到清华国学院任教。此时,他仍然是淘书成癖,有空总去琉璃厂旧书摊淘书。陈寅恪的侄子陈封雄在《册载都成断肠史——忆寅恪叔二三事》中写道:“带我去过两次,一去就钻到旧书摊中流连忘返,使我这十来岁的孩子也跟着他转,不但感觉不出逛厂甸的乐趣,反而苦不堪言,第三次我就不跟他去了。”又说:“一次,他将积蓄的2000元买了一套日本印的《大藏经》,大约有二三百巨册。”

胡适一生非常注重旧书,他的藏书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旧书。这些旧书大多是在北京、上海两地购得,其中有不少是他在坊间书肆淘来的。在北京时,胡适经常去逛厂甸、东安市场和隆福寺的书肆、书摊。当时琉璃厂的一些书贾知道胡适爱书,于是就代他收集,遇到好书第一时间送上门让胡适选购。相中即留下,不一定要马上付钱,何时付钱都可以,书贾通常也不来催。关于胡适淘书,陈存仁后来在一篇题为《胡适之书生从政》的文章中写道,胡适到旧书铺去,目的只是看书,轻易不买一本书。他买书的习惯是只买价值银元一元以下的书,超过这个价,他就不买了。他在北大时,见到好书记下名字,然后开出书单,交由北大图书馆去买。

吴晗从小喜爱淘书。6岁时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厨中无菜市上有,饮酒何必杏花村,人人谓我读书好,吾谓耕者比我高。”吴晗宁愿挨打也要淘书。有一年暑假,他挑着行李从学校步行回家。路上看到一本书,很想买来,无奈之下只好将自己的铺盖卷全卖了。回家后被父亲打得浑身上下青一块紫一块。刚打完,眼泪还没来得及擦干结果他又捧着书读起来。妹妹吴浦月见哥哥没钱买书还要挨打,就把自己积攒的压岁钱全部拿出来送给吴晗淘书。

钱穆自幼就喜欢淘书、聚书。少年时他常在祖父遗留下的书架前流连忘返。等到读中学时,淘书已成为他生活中最大的嗜好。钱穆淘书以实用为原则,不为藏书而买书,但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平和心态,他相反淘到了不少珍本。胡适藏有一本潘用微的《求仁录》,平时存放在保险柜里,视为秘籍,钱穆曾向胡适借阅此书。谁知有一天傍晚,钱穆竟然在东四附近的一个冷摊上不经意间发现了这部书,只用了几角钱便买下,实在是一个奇遇。还有一次,钱穆在无锡的一个小摊上以几角钱购得一部朱石曾《竹书纪年存真》。后来傅斯年专程在旧书肆遍访此书,终不可得。

陈独秀留学日本期间,与章士钊、苏曼殊两人合租一屋居住。苏被陈、章二人戏称为“风流和尚”。有一次,三人断炊。陈独秀叫苏曼殊拿几件衣服去当铺换点钱去买吃食,他与章士钊在家中等待。哪知苏一去不返,等了许久,两人耐不住饥饿就睡着了。午夜时分苏曼殊才回来,手里拿着一本书在看。陈独秀被惊醒以后,问他:“钱呢?买了什么吃的?”苏曼殊扬了扬手中的书说:“这本书我遍寻不得,今天在夜市淘着了。”陈说:“你这疯和尚!你忘记了我们正饿着肚子。”苏说:“我还不是一样,你们起来看看这本书就不饿了。”陈独秀和章士钊两人气得连骂:“死和尚!疯和尚!”蒙被而睡。而苏曼殊一直不眠到天明,坚持把书看完。

淘书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也是人生的境界和智慧。淘书其实是在建构自己的精神领地。毛主席说过:“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书却不可不读。”如今,我们也要发扬这种精神,工作再忙也要买书,生活再累也要读书,住房再挤也要藏书,收入再少也要淘书。

史飞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大师淘书那些事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