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维诺精选作品集(套装23册)》读书笔记

朗读这篇文章
这一期分享《卡尔维诺精选作品集(套装23册)》读书笔记
  • 我想:人到生命的某一时刻,他认识的人当中死去的会多过活着的。这时,你会拒绝接受其他面孔和其他表情:你遇见的每张新面孔都会印着旧模子的痕迹,是你为他们各自配戴了相应的面具。
  • 我不知道在书本里读到的东西是否真实。据记载,古时候一只猴子假若从罗马出发,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脚不落地地往前走,可以到达西班牙。
  • 基于某种内心的执着追求的事业,应当默默进行不引人注目。一个人如果稍微加以宣扬或夸耀,就会显得很愚蠢,毫无头脑甚至小气。
  • 对于这只狗来说,必不可少的伴侣是这个人;而对于这个人来说,是这只狗。无论是它还是他,从不背弃对方。尽管与世界上所有的人与狗如此不同,他们仍可以说自己是幸福的一对。
  • 多少以前曾是重要的东西,对他不再重要了。
  • 你即将开始阅读伊塔洛·卡尔维诺的新小说《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先放松一下,然后集中注意力。抛掉一切无关的想法,让周围的世界隐去。最好关上门,隔壁老开着电视。立即告诉他们:“不,我不要看电视!”大声点,否则他们听不见。“我在看书!不要打扰我!”也许那边噪音太大,他们没听见你的话,你再大点声,怒吼道:“我要开始看伊塔洛·卡尔维诺的新小说了!”你要是不愿意说,也可以不说;但愿他们不来干扰你。找个最舒适的姿势吧:坐着、仰着、蜷着或者躺着。仰卧、侧卧或者俯卧。坐在安乐椅上、长沙发上、摇椅上、躺椅上、睡椅上。躺在吊床上,如果你有吊床的话。当然也可以躺在床上,或者躺在被窝里。你还可以头朝下拿大顶,像练瑜伽功。当然,书也得倒过来拿着。(晓评:此刻我是躺在被窝里看这段文字的,周围没有一个人,隔壁也没有音响打扰。)
  • 每星期三那个香喷喷的姑娘都递给我一张一百克朗的钞票,叫我让她和那个囚犯单独待在一起。到星期四这一百克朗就变成了许多啤酒。探视结束的时候,那个姑娘走出监狱,浑身都是监狱里的臭味。那个囚犯回到牢房里,囚服上沾上了那个姑娘的香气。我呢,满嘴啤酒气味,生活是什么?就是串味儿。
  • 听别人大声朗读与自己默读差别很大。你默读时,想停即停,想跳就跳,节奏由你决定。别人念的时候,却很难使你的注意力与朗读的节奏合拍:他念得要么太快,要么太慢。(晓评:所以我不喜欢听书,每每在听书的过程中没几分钟就要睡着。我喜欢自己默读,想停即停,想跳就跳,还可以随时随地写写自己的感想和评论,就像此刻。)
  • 跑步比起其他运动项目有这样一个优点:每个人只顾跑自己的,无需向别人说明什么。
  • 恋人们对他们身体的阅读(即他们全身心地一起在床上活动),有别于对书籍的阅读,因为这种阅读不是线性的。它可以由任意一点开始,可以跳跃、重复、返回、滞留;它使用的语言是并行不悖的语言,即发散的语言与汇聚的语言;它厌倦的时候可以跳过几页,抛开线索,然后再重新找回线索。也许可以看出它有某种运动方向,即向终局运动,向高潮运动;为了走向这个高潮,它采取各种节奏、格律和主调反复等等办法。然而,终局是否总是高潮呢?或者说,奔向终局的运动会不会受到一股逆流的影响回到过去的时间与时刻中去呢?
  • 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一个人在完全成年时首次读一部伟大作品,是一种极大的乐趣,这种乐趣跟青少年时代非常不同(至于是否有更大乐趣则很难说)。一个人的成年生活应有一段时间用于重新发现青少年时代读过的最重要作品。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只有那些你在学校教育之后或之外选择的东西才有价值。只有在非强制的阅读中,你才会碰到将成为“你的”书的书。
  • 很明显,米兰·昆德拉就是这样做的。他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其实是痛苦地承认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沉重。不仅他那个国家生活中充满了令人绝望的压抑,而且我们这些无比幸运的人生活中也充满了压抑。昆德拉认为,形形色色的限制就是生活中的重负;社会生活与私人生活中的种种限制,像一张网眼细小的大网越来越紧地束缚着人类生活。
  • 我给你们讲个古老的传说。查理大帝年迈时爱上了一位德国姑娘。宫里的高级官员看到这位皇帝沉溺于爱情之中,忘怀了帝王的尊严且不问国事,都感到十分担忧。那位姑娘突然死去时,官员们才松了口气。但时隔不久,他们又发现,查理大帝对这个年轻女子的爱恋并未随她而去。查理大帝将她的尸体进行防腐处理,然后抬回自己房间,整天守护着尸体寸步不离。对皇帝这种恋尸症,图平大主教感到惶恐不安,怀疑有什么魔法在尸体上起作用,想对尸体进行检验。结果他发现死者舌下藏着一枚宝石戒指。图平一取出戒指,查理大帝便迅速下令掩埋尸体,并把满腔情思倾泻到大主教身上。为摆脱这令人难堪的局面,图平把戒指扔进了康斯坦茨湖。于是,查理大帝爱上了这个湖,再也不愿离开那里。
  • 我开始写幻想小说时,并没有考虑理论问题,只知道我写的每一个故事都有个视觉形象为依据。例如,有个分为两半的人的形象,他的两个半身不仅不死,而且还独立地生存着;另一个形象是,一个青年爬到树上,在上面攀来攀去,不再下到地面上来;第三个形象是一件内中无人的铠甲,四处行走,独自讲话,仿佛有什么人穿着它似的。(晓评:卡尔维诺三部曲:《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骑士》)
  • 他始终认为,为了与他人真正在一起,唯一的出路是与他人相疏离,他在生命的每时每刻都顽固地为自己和为他人坚持那种不方便的特立独行和离群索居。这就是他作为诗人、探险者、革命者的志趣。他已达到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境界?认识他的,知道他其实是因为深刻认识到世界的复杂,以至于在滚滚涌至的期盼及焦虑中张口无言。(晓评:有朝一日,我也将成为这类在滚滚涌至的期盼及焦虑中张口无言的一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卡尔维诺精选作品集(套装23册)》读书笔记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