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止庵《插花地册子》

朗读这篇文章

阅读止庵《插花地册子》,心得体会如下:

  • 有些书,在不同时间去读,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因为经历。这也是我坚持阅读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 此亦如与人来往,有的一度密切,继而疏远,乃至陌如路人;有的则属交友不慎,后来幡然悔悟。不破不立,读书不违此理。
  • 而大多数人则未必意识到,每每一个小想法,小领悟唯恐他人不知道,把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喋喋不休地说个没完。殊不知,能有几人感兴趣呢?倒不如分享其他吧,书籍,音乐,图片更好些。
  • 90年代初,家中那间唯一的老房子墙壁上,贴着很多毛泽东的年画,清楚地记得,靠近床头的那张画上有一段诗词: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后来,才知道这就是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再后来,又读到了陆游的这一首,“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久久不能忘怀。
  • 这些年自己断断续续也写了不少东西,知道写的不好,但是还是喜欢写。以前是手写,现在是电脑写,手写的东西大都遗失了,或许也是因为没有装订成册的原因吧,非常可惜。梦婕读三年级了,也开始写些作文或日记,得抽空将她这最初的文字保存好,虽幼稚,却有意思。这是自己走过的脚印,常常看看只有好处。
  • 致命的诗意往往是不能够刻意营造的,所以有时,诗人蓄满了力也不及素人那一枪虚晃。由此想到了一句“还好思念无声,怕你震耳欲聋”,比较之下,倒显得野蛮了,哪有“轻声交谈”这种气氛来得柔情四溢啊。
  • 有同感。曾经列出过自己心目中最好的十部中文小说,比如《红楼梦》《围城》《平凡的世界》……其中就有蔡元放先生的《东周列国志》。至于《三国》,也只是在念大学时草草地翻过一遍,并没留下什么好印象。
  • 小时候家中曾看到过《说岳全传》这本书,泛黄的纸页,略显破旧,我没有读。记忆所及还有《五凤朝阳刀》《冰川天女传》,对了,还有一本硬封的《聊斋志异》,内页尽脱,且还是盗版的,好像也就是这些了。可见,家中可供阅读的书是多么的少。现在梦婕他们倒没了这层顾虑,光书柜里的那些书就够他们读上好些年,倘或没有,想看的书大抵也都能买来。
  • 我对《西游记》也没好印象,甚至说,我对以想象为主体的一路文学,都是这般看法,许仲琳的《封神演义》更在其下,简直不能卒读,李汝珍的《镜花缘》也是如此,絮烦得很。延伸到如今的各种玄幻小说,好莱坞科幻大片,我也是一眼都不会想看的。
  • 小善之人心存恶犬,大善之人心蛰妖龙。所受教化越深,一旦反转,危害便越大。为善之道,一定是要从中感到快乐,忌心有不忿。此外,善良也不能和愚蠢搭配。故君子必慎为善。
  • 好喜欢这样读书的氛围。读书要“抢”着读,“轮”着读,甚至是借着月光读,方是“食粮”,方是真爱。不知我们家“结尘缘”三姐弟是否能互相激励着读些书。
  • 如今借个幌子,有了《晓世闲言》,要不等闲言到100期结束后,到时再来个《三刻拍案传奇》。哈哈!
  • 我对《四世同堂》的印象倒没这般恶劣,全不像作者说的如此不堪。对于小说的“未完”,我甚至联想到了张爱玲的“三恨”,大有意犹未尽之感。
  • 《死水微澜》这书曾读过两遍,确实写得有味道,结构好,语言也好。《大波》草草翻完,印象不深。而《暴风雨前》则是压根就没看过。
  • 想起去年年底酒店里看电影《萧红传》的情景。
  • 我倒爱读苏辛词,反而对温廷筠、冯延巳的风格没那么欣赏。
  • 年少时不识人生艰难,爱高声宣告自己的至高理想,为赋新词强说愁,多少是不知道天高地厚吧。奇葩说里有一集,刘楠引了一句,大意是说拼尽全力过好平凡的一生。近似“存者且偷生”之意。我想还是要回到地面,去看待一个真实的自己。
  • 这是止庵的阅读和思想成长史,作者记述了自己从小至今的阅读历程,那些古今中外的小说、诗歌、散文和哲学,喜欢的和不喜欢的。看完后不禁感叹:这得有多大的阅读量,才能撑起这本书。正如“插花地”乃“飞地”、精神“异己”之谓,作者的好恶只是止庵的“我”,可能颠覆“我们”记忆中教科书的定论。读完后有几点自省和启示:书还是读得太少,要像作者一样大量地阅读,时时处处读、一遍一遍读、系统钻研读;自我教育很重要,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比如作者所有的人文社科知识都得益于自学,学医五年、行医一年半,最后以读书为志业也很好。坦白说,我也是走出学校后的这几年才开始看些闲书,较之苏老泉“二十七始读书”还要晚,遂往往生出一种时间不够用的感慨。“先天不良,后天失调”大概指我这一类人吧。事到如今,那也无可如何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阅读止庵《插花地册子》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