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朗读这篇文章

《非暴力沟通》 入选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必读书籍,被联合国誉为全球非暴力解决冲突的实践之一。全文浓缩整理重点内容不到一万字,共勉!

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第一章 让爱融入生活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后来,我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倾听,能使我们情谊相通,乐于互助。我们称之为“非暴力沟通”(NVC)。

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

听到批评时,我们一般会申辩、退缩或反击。然而一旦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和需要,而不反驳他人,我们便能发现内心的柔情,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通过强调倾听——倾听自己及他人。

<非暴力沟通的要素>

四要素:

·首先,要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评判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等等。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一旦用非暴力沟通诚实的感受表达自己,前三个要素就会得到体现。例如:一位母亲对她青春期的儿子说:“儿子,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接着,他立即提出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具体的请求:“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放进洗衣机?”这一要素明确告知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

我们首先通过体会他人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与他们建立联系,然后聆听他们的请求,来发现做什么可以帮助他们。“我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你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为了改善生活,你的请求是什么?”

使用非暴力沟通上,表达自己或倾听他人都是好的开端。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在于对四个要素的觉察,而不在于使用什么字眼进行交流。

<非暴力沟通的运用>

我试着体会她的感受,说出我的需要,听取不中听的回答。

非暴力沟通体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它鼓励倾听,培育尊重。

非暴力沟通不只是语言表达或使用文字的技巧,他所包含的意识和意图,也可以通过沉默、专注以及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来表达。

·我:你生气是因为你想要我的政府改变使用资源的方式吗?(我不确定我猜的对不对,但关键是,我确实关心她的感受和需要。)

·他:我当然生气。你以为我们需要催泪弹?我们需要的是房子!建立自己的国家。

·我:所以,你很愤怒,你想要一些支持来改善生活条件并在政治上独立。

·他:你知道我们带着小孩在这里住27年是什么感觉吗?你对我们长期以来的生活状况有一点点认识吗?

·我听起来,你感到绝望。你想知道,我或别人是不是能够真正了解这种生活的滋味?

对话持续了将近二十分钟,他一直在表达痛苦,而我倾听每句话所包含的情感和需要。他主动帮助我了解他心灵以及深深的不幸。当这位先生感到我领会了他的意思,他开始愿意听我讲。

第二章是什么蒙蔽了爱

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虽然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这些语言和表达方式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

<道德评判>

鲁米写道:“在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里见你。”

看到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行为,我们可能会说:“暴力是不好的。杀人这是邪恶的”。然而,如果我们从小就学习爱的语言,我们将会直接说出我们的价值观,而不会指责他人。我们会说:“对于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我很担心;我主张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

美国领导人把前苏联看作是致力于摧毁美国生活方式的“邪恶帝国”;前苏联领导人将美国人看作是试图征服他们的“帝国主义压迫者”。双方都没有承认内心的恐惧。

<进行比较>

如果真想过上悲惨的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

比较也是一种评判。

<回避责任>

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可是人们广泛使用“不得不”这一短语。例如“不管你是否喜欢,有些事你不得不做。”这种表达方式淡化了个人责任。“你让我”是又一常用短语,如“你让我伤透了心”。此时,我们的表达方式忽视了我们情感的内在根源。另外还有把责任推给“长官命令”“公司政策”或“法律法规”。

当我们根据以下理由行动时,我们也就试图回避责任:

·受说不清的力量驱使

为什么打扫房间?→因为我不得不做。

·我们的个人情况、成长经历、自我形象等。

为什么喝酒?因为我是个酒鬼。

·其他人的行为。

为什么我要打自己的小孩?因为他跑到街上去。

·上级的命令

为什么欺骗顾客?因为老板叫我这样做。

·同伴的压力

为什么要吸烟?因为我所有的朋友都吸烟。

为什么我要将你停职?因为你违规了。

·机构的规章制度及政策

·性别角色、社会角色或年龄角色

为什么我必须做我讨厌的工作?因为为我不仅是一个丈夫,而且还是一个父亲。

·无法控制的冲动

为什么吃巧克力?因为吃巧克力的冲动征服了我。

我们大多数人使用的语言倾向于批判、比较、命令和指责,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异化的沟通方式的基础是性恶论。

第三章 区分观察和评论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非暴力沟通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非暴力沟通不鼓励绝对化的评论,主张评论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

用静态的语言捕捉变动的现实会造成许多困扰;静态的语言与动态的世界并不匹配。

反应观察和评论的区别: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我见过,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在雨天不出门,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请在说我胡言乱语之前,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为懒惰?

·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我不理解,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请在你说他愚蠢之前,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他懂得事情与你不一样?

·我们说有的人懒惰,另一些人说他们与世无争;我们说有的人愚蠢,另一些人说他学习方法有区别。

<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观察他人及行为而不评判、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是难以做到的。

我问:“校长的那些行为不符合你们的需要?”

第一位教师说:“他大嘴巴。”

我回应:“我的问题是想了解你们的观察——校长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而“大嘴巴”只是这位教师对校长的评价。”

第二位教师补充:“校长的话太多了”。

“这仍是一个评论。”

第三位:“他认为只有他的话有价值”。推测别人想什么与观察他的行为并不是一回事。”

第四:“他希望所有的人都一直听他讲话”。

“这也只是猜测。”

校长的具体行为是:在全体教员会议中,校长会将她的童年和战时经历,导致会议超时20分钟。

第四章 体会和表达感受

<被压抑的心灵>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第一个要素是观察)

“觉得”这个词表达的是看法而非感受。

“我觉得我嫁给了一堵墙”。这句话很难提醒她先生留意她的愿望。一旦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他可能会觉得委屈并退缩,双方的关系会更加疏远。

<区分感受和想法>

A.想法

·我觉得我吉他弹得不好。

B.感受

·作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

·作为吉他手,我很郁闷。

·作为吉他手,我烦透了。

A.“我觉得我被误解了。”( “被误解”一词反映了我认为别人不理解我。)

B. “我觉得我被忽略了”。(“被忽略”是我们的判断。)

<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

“很好”或“很差”这样的词语很难让人明白我们实际的状况。非暴力沟通主张使用具体的语言。

(1)表达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兴奋 喜悦 精力充沛 兴高采烈 感激 感动 乐观 自信 振作 振奋 开心 高兴 快乐 愉快 幸福 陶醉 满足 欣慰 心旷神怡 喜出望外 平静 自在 舒适 放松 踏实 安全 温暖 放心 无忧无虑

(2)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感受:

害怕 担心 焦虑 忧虑 着急 紧张 心神不宁 忧伤 沮丧 灰心 愤怒 哭闹 厌烦 震惊 失望 尴尬 沉重 麻木 精疲力尽

在表达感受时,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第五章 感受的根源

<听到不中听的话:四种选择>

听到不中听的话的四种选择:

1.责备自己

2.指责他人

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以下表达失望的方式有何不同?

甲:你昨晚没来令我很失望。

乙:昨晚你没来,我很失望,因为我想和你说一些心事。

甲认为他的感受是由于别人的行为引起的。而乙认为,是因为他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

甲:他们取消了合同让我很不高兴。

乙:他们取消了合同,我很不高兴,因为我对自己说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甲认为他人的行为使他不高兴,而乙认识到,她的观点使她不愉快。我们鼓励了乙进一步了解她的愿望:它的哪些需要、期待或价值取向没有得到满足?

以下表达方式,忽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1)只提及相关的事情。

“海报出现拼写错误使我很生气。”

2)只提及他人的行为

“我生日那天你没打电话,我很伤心。”

3)指责他人

“我很生气,因为老板说话不算数。”

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1)看到海报出现拼写错误,我很不高兴。因为我重视公司的形象。

2)你没把饭吃完,妈妈感到失望。因为妈妈希望你能健康成长。

3)老板说话不算数,我很生气。因为我想有个长假去看弟弟。

<非暴力沟通需要: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

批评往往暗含期待。如果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一旦开始谈论需要,而不指责对方,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满足双方的需要。

人的基本需要:

1.自由选择:梦想、目标、方向、自由制定计划来实现这些梦想、目标和方向。

2.庆祝

3.言行一致:真诚、创造、意义、自我肯定

4.滋养身体:衣食住行

5.玩耍:乐趣、欢笑

6.情意相通:和谐、激励、秩序

7.相互依存:接纳、欣赏、亲密关系、倾听、安全感

第六章 请求帮助

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请求。在表达观察、感受和需要之后,我们请求他人的帮助。以什么方式提出请求容易得到积极回应?

<提出具体的请求>

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如果我们请求别人不做什么,对方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这样的请求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我请我先生少花些时间在工作上。”/“我希望他每周至少有一个晚上在家陪我和孩子。”

“在下一次辩论时,绝不能这么被动。”

如果只是提醒自己要避免什么,而不清楚自己可以做什么,会有怎样的后果。

如果他们说出希望校长做的事,而不是不希望他做的事,他们就较有可能得到积极的回应。

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意思模糊不清,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提要求:

“我认为你应该让我成为我自己”。

“我希望你给我自由。”/每周几天自己的私人时间。

“希望你能有一点责任感”。/找份固定的工作。

“希望你们和我在一起时,不要有压力,什么话都可以说”。/:你们是否可以告诉我,我怎样做,你们在和我谈话时才能放的开?

说清楚自己的请求是很困难的,但是如果我们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那对别人来说,不是更难吗?许多来求助的人,他们感到沮丧和灰心,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不清楚自己对他人究竟有什么样的期待。

<明确谈话的目的>

有些时候我们也许只是说出我们的不快,却误以为别人知道我们想要什么。例如,一位太太和先生说:“我叫你出去带瓶酱油回来,可是你忘了。好烦啊!”也许太太是希望先生马上出去买酱油,但她先生可能会以为她只是在指责他。

大多数人在没有得到期待的反馈时会将所说的话重复一遍。

丈夫多次重复:“我从没有见过开得这么慢的火车!”

妻子失去耐心。说:“那你想我怎么样?下去推火车?”于是两人都处于痛苦之中。

其实这位先生想要的是理解。如果她意识到这点,他会说:“你希望火车开得到快一点,是担心误机吗?”

如果一个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却没有提及感受和需要,也有可能导致交流的困难。例如:父母问孩子:“你怎么还不去理发呢?”孩子一般会把它看作是指责,为了避免误解,他们可以先说出感受和需要:你的头发那么长,我们担心这会影响你的视线!去理发好吗?

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表达的越清楚,我们就越可能得到称心的回应:想得到他人的理解;希望有人倾听并了解我们的处境;期待如实的反馈;希望他人采取某种行动,等等。

<请求反馈>

当对方给予反馈,表达我们的感激;如果对方不愿反馈,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

谢谢你给我反馈。我想我说得不够清楚。我的意思是……

<了解他人的反应>

我们关心的内容大致分为以下三方面:

(a)对方此时的感受

(b)对方正在想什么——例如:“我想请你谈谈我的建议是否有可行性。如果不太可行,那根据你的判断,哪些因素会妨碍建设的实施呢?”如果我们只是问:对这个建议你有什么看法,那么对方谈的内容也许不是我们关心的。

(c)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要求

<在集体讨论时提出请求>

参加集体讨论时,说清楚我们希望得到怎样的反馈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不清楚发言的目的,我们的讨论也许只是在浪费时间,而无法满足任何人的需要。

如果我们在集体讨论时漫无目的地发言,那么会议很可能毫无成果。

在那位先生没有讲清他提及的那篇文章的目的时,其他成员可以和他说:“我不清楚你为什么要提到这篇文章,你是否可以告诉我们,你期待得到怎样的反馈呢?”

在印度如果发言者得到了他需要的回复,他就会说‘bas’,意味着明白了。

<请求与命令>

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

过去常常指责他人的人,提出的要求可能被看作命令;

经常受到指责的人倾向将请求解读成命令。

我们越是将他人的不顺从看作是对我们的排斥,我们所表达的愿望就越有可能被看作是命令。这将导致恶性循环,因为一旦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会不想满足我们的愿望。如果我们不想勉强人,那么清楚地表明这一点是重要的,有助于人们相信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非命令。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

非暴力沟通时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他人联系。当人们相信我们看中彼此的感情,并能兼顾双方的需要,他们就会认为我们表达的愿望是请求而非命令。

“我怎样表达我的请求,你才会认为我不是在发号施令?(你才会认为我也在乎你的需要?)”

“在印象中,如果我没照你说的去做,你就不会尊重我。如果我知道你并不相使唤我,在你叫我时,我会立刻回应你。如果你高高在上,像个盛气凌人的老板,你将会发现,你一头撞在了墙上。当你反复提醒我,你为我做的各种事情,你最好准备再次碰壁!你可以大声抱怨但我仍不会去倒垃圾。即使你现在改变方式,我也需要时间忘记不快。”

首先你要尊重对方的立场,在提出请求前,如果有以下想法,那么请求已经成为了对他人的要求:

·他应该把房间整理干净

·他必须按我说的去做

·老板应当给我升职加薪

·我有权要求更长的假期

<小结>

1.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请求。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

2.发言时,我们将自己想要的回应讲的越清楚,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应。

3.清楚表达我们无意强人所难,人们一般会相信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非命令。

第七章 用全身心倾听

以色列哲学家马丁·布伯:“尽管有种种相似之处,生活的每时每刻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张新的面孔,我们从未见过,也不可能再次见到。我们无法停留在过去,也无法预见我们的反应。我们需要不带成见地感受变化。我们需要用全身心去倾听。”

遭遇他人的痛苦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可是倾听意味着全心全意地体会他人的信息——这为他人充分表达痛苦创造了条件。“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

在安慰他人或提建议前,先看看那是否是他们想要的。

哪些行为会妨碍我们体会他人的处境:

·建议:我想你应该…

·比较:这算不了什么。你听听我的经历…

·说教:如果你这样做…你将会得到很大的好处

·安慰: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尽最大努力了。

·回忆:这让我想起…

·否定:高兴一点。不要这么难过。

·同情:你这可怜人…

·询问: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辩解:我原想早点打电话给你,但昨晚…

·纠正:事情的经过不是这样的。

我们常常认为,在亲友感到痛苦时,我们应该想办法是他们好受一些,然而,急于采取行动使我们无法充分体会他们的状况。

向心理医生提问:如果求助的人说“我快要崩溃了”,他们会有什么反应。最常见的:“这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这类通过收集足够的信息来分析解决问题。事实上,试图分析解决问题妨碍了我们与他人的联系。如果我们只关心别人说了什么,并考虑他的情况符合哪种理论,我们是在诊断人——我们并没有倾听他们。倾听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体会他人。倾听这种品质体现了他与理解以及同情之间的区别。

<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不论别人你说什么,我们只听到他们此时此刻的(a)观察,(b)感受,(c)需要,(d)请求。

(先生:“和你说话有什么用?你从不好好听。”)

太太:“你生我的气吗?”

马歇尔:“你这么说,意味着他生气是由于你的缘故。我建议你说,‘你不高兴,是因为你需要···’这有助于你去了解她此刻的状态而避免责备自己。”

太太:“但我说什么呢?‘你不高兴,是因为你需要···’需要什么?”

马歇尔:“从你先生的话中去寻找线索。他说,‘和你说话有什么用?你从不好好听。’当他

那样说的时候,他没有得到什么?”

太太:(试图体会先生的需要)“你感到不高兴,是因为你觉得我不理解你?”

马歇尔:“你现在关心的是他的想法而不是他的需要。我想,如果我们注意的是别人的需要而非他对我们的看法,我们将发现别人并不那么可怕。我们还会发现,他不高兴是因为他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太太:”你不高兴是因为你需要得到理解。”

把注意力放在了他现在需要什么,而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给他人反馈>

在倾听别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之后,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如果我们已经准确领会了他们的意思,我们的反馈将帮助他们认识到这一点。

区别:

1.上周我有三个晚上不在家,你说的是这回事?

2.你很灰心?你希望得到肯定是吗?

3.你是不是想请我帮你预定酒店?

没有用心体会的提问:

1.你说的是什么事?

2.你现在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你会有那样的感觉?

3.你希望我怎么做?

在提问前先提及我们的感受和需要感受和需要,将鼓励人们主动表达自己。

“你说的是什么事?”

“我有些困惑,我想知道你是指哪件事?”

什么时候需要给别人反馈?

1.对自己的理解没有把握,需要对方确认时。

2.对方期待

一个老太太不停地说:“我不想活了。”

一个护士问:你的意思是你不愿意活下去了?

老太很惊讶,从没人知道她是多么痛苦。

如果一个人说话时有明显的情绪,他一般会期待得到别人的反馈。

在给别人反馈时,我们的语气十分重要。一个人在听别人谈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时,将会留意其中是否暗含批评或嘲讽。如果我们的语气很肯定,仿佛是在宣布他们的内心世界,那不会有好结果。语气不能让人听起来像是在下结论,而是在体会,人们一般不会反感。

有时,我们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实际上,那些话是他人表达需要和请求的方式。

要考虑:我们关心的是加深与人的联系,还是以“标准的”非暴力沟通方式来说话。

“你从不好好听我说话。”

“听起来,你很失望。你需要体贴,是吗?”

一旦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得到了理解和接纳,一般来说,他会觉得很惬意。

<保持关注>

假定一位母亲和我们说:“不知道怎么回事,我的孩子不论我和他说什么,他都不听。”

这时可以表达理解: “听起来,你很伤心,你希望找到和孩子沟通的办法。”

如果理解准确,母亲一般会开始表达其他感受:“也许是我的错。我总冲他大喊大叫。”

继续给予反馈:“你希望你能多体贴孩子,以前没有做到这一点,现在有些内疚是吗?”

如果她觉得被理解,也许会接着说:“我是一个失败的母亲。”

反馈:“你有些灰心,你想加深与孩子的感情联系,是吗?”

一直保持关注。如果一个人觉得别人已经完全明白他的意思,他会变得轻松!另一个明显标志是,停止了谈话。

<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

发现自己没有心情去关心别人反映了我们也需要得到关心。

“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

如果我们能够直接地表达我们的痛苦,那么即使对方也处于痛苦之中,有时他也能够意识到我们的需要。

痛苦时(1)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2)大声地提出请求(3)换一个环境

<小结>

1.别人遭遇不幸,别急着提建、表达感受议和安慰,而是倾听,放下自己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去体会。

2.主动表达理解帮助对方进一步倾诉。

3.交流过程中保持关注。

4. 痛苦时(1)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2)大声地提出请求(3)换一个环境

第八章 倾听的力量

<倾听和示弱的能力>

我们越是倾听他人语言背后的感受和需要,就越不怕与他们坦诚地沟通。

如果我将它看作是羞辱或攻击,我很可能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而无法倾听他们。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我也许就需要先离开下现场,来倾听自己心底的声音或与好友倾诉——这有利于我们了解并体贴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等平静下来你,再回来与对方交流。

在痛苦的情形中,为了了解自己深层的需要,首先获得必要的倾听,以避免为充斥头脑的各种想法所束缚。

<如果别人说“不”!>

如果我们能够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们也许就会发现什么使他们无法答应我们的请求。

休息时间,我请大家去喝咖啡,一位女士唐突地拒绝了。

我提醒自己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你好像有些不高兴?”

“不是这样的,只是我不想每次一张嘴就被你纠正。”

“你担心在喝咖啡时不能自由自在地谈话吗?”

“是的,我担心你会一直留意我的说话方式。”

于是我告诉她,在公共场合我不会那样说。

<如果别人保持沉默>

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要么将我体会到的她的感受和需要反馈给她,要么表达我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第九章 爱自己

羞愧是自我憎恨的一种形式,处于羞愧的行为不是自由快乐的行为。即使我们试图更加友善和体贴,一旦人们意识到我们行为背后的羞愧,他们对这些行为的欣赏也就比不上那些只是出于爱的行为。

一旦发现自己正在做无益的事情,我们的挑战是如何对需要和价值观保持清醒的认识:

1)符合我们的心愿

2)出于对自己的尊重和爱护,而不是出自自我憎恨、内疚或羞愧。

遇到挫折时体会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从经历中学习,而无需责备自己。用苛刻的语言自责,不仅难以找到解决办法,而且容易限于自我惩罚的痛苦中。

<自我宽恕>

爱惜自己的关键之一是同时包容两个不同的我:一方面包容对过去的某种行为感到后悔的我,另一方面包容采取那种行为的我。

在清单上列出:

我选择做( )是因为我想( )

动机往往是:1)钱 2)得到赞同 3)逃避惩罚 4)不想感到羞愧

5)避免内疚 6)履行职责

仔细考虑,也许能决定不做某些事情。

第十章 充分表达愤怒

愤怒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

愤怒驱使我们去惩罚他人,而不是去满足需求。与其沉浸于愤怒,不如倾听自己和他人的需要。有意识地用“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代替“我生气是因为他们···”

非暴力沟通表达愤怒的具体步骤:

首先,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避免采取行动去指责或惩罚对方。静静体会自己,想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

为了充分表达自己,现在需要说出我们的愤怒,怒火此时已被转化为需要以及与需要向练习的情感。

只要别人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他们就很难体会到别人的痛苦。

第十一章 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

惩罚可能使人忽视事情本身的意义,而把注意力放在不服从的后果上。

第十二章 重获生活的热情

不再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用心了解我们的需要。

第十三章 表达感激

非暴力沟通表达感激的方式包含三个部分:

1.对方做了什么事情是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2.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3.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注意倾听别人表达的感激:我们做了什么有益的事情?他们的那些需要得到了满足?激发了他们怎样的情感?

不要假谦虚:

我们最大的恐惧不是我们不够完美,是我们无比强大。

你的小心翼翼帮不了这个世界。

缩小自己,好让周围的人在你身边不会觉得不自在,这并不明智。

人生下来就是为了彰显内在的荣光。

当我们让自己的光芒闪耀,无意中也允许了他人散发光芒。

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即使做得不怎么样也是值得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