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骚》读后感

朗读这篇文章

——一点读后感,随便聊聊,我是脚后跟挂铃铛,走到哪想(响)到了哪。

《潮骚》

小说《潮骚》看完了
看完起码一个礼拜了,我打算以后再重新看一遍

以前很讨厌三岛由纪夫,虽然知道他是诺奖得主,但是讨厌这个人,因为他在战后,日本进入和平发展时期,宣扬军国主义,而且他当众切腹自杀,电视现场直播——这也真够变态的。由于切腹未能立即死去,他的助手用东洋刀剁下了他的脑袋——这就是切腹仪式上的“介错”

三岛由纪夫

很早就看过《雪国》,挺喜欢,川端的美学,唯美,纤细,像微风里颤抖的花瓣。那时候,总以为川端是日本最棒的作家,现在看了三岛的小说,觉得三岛也不比川端差,可能还要强一些。此人的脑子是有点问题,小说真不错。

日本人的小说,充满了死亡意识,可能是这个岛国地处地震火山带上,灾难频繁,不知道明天还有没有命,所以,日本人把死亡当成美来崇拜(过去是这样,现在可能改变了),日本人的小说里,充满了随机的死亡,即便是前些年在学生群体里流行的村上春树,他的某些小说(《挪威的森林》,我看了个开头,还没看完)里,也反复写到死亡。

三岛由纪夫有名篇《金阁寺》《潮骚》《丰饶之海》,我同时看《金阁寺》和《潮骚》(我同时开十几本书,东看看西瞧瞧,看得乱七八糟,虎头蛇尾),看完了潮骚,金阁寺的进度还不到三分之一。可能是潮骚更通俗,很符合中国人阅读口味,我不能理解沟口的行为,他迷恋金阁寺的美,却将金阁寺付之一炬——因为喜欢,就要毁灭?作者想表达这种意思?多半是我误解了,可能要等我看完以后,再从网上,比如知乎上寻找别人的解读(我经常需要寻找别人的解读,否则,我就常常看不懂原文的意思)

位于京都的金阁寺

岛国人也真够怪的,喜欢美好的事物,然后去亲手毁灭它——这是不是一种变态的心理呢?
美,应该是可以分享的,喜欢是好事,喜欢到了极致,就是独占,独占到了不能罢手的地步,可能就是毁灭了。

唐太宗李世民喜欢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每天都要看,要临摹,临死前,要求把兰亭集序作为自己的陪葬品,致使这书法史的巅峰之作的真迹不见于天日。乾隆爷喜欢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自己动手在图上写上很多小楷,盖上很多印章。这些都是因为喜欢而导致破坏的例子,虽然程度不一样,却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心理,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悖论。

过分的喜欢,就是戕害。
爱到极致,就是仇了,由爱生恨。

我在一个抖音里,看到金阁寺的视频,也不大啊,三层的木结构楼房,临水而建,不过确实是很美,美艳动人。三岛有生花妙笔,把这样一个很普通的寺庙建筑,描写成了仙境般的建筑,令世上无数读者好奇,神往。

潮骚的主题就相对简单多了,一个勤劳勇敢的小伙子,追求一个姑娘(富家女),靠着自己的人品和努力,最终抱得美人归。大团圆的结尾,有中国乡村爱情般的喜庆色彩,很符合中国老百姓的口味。小说的情节,真也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简单。

为了方便阅读,我把百度百科的部分内容复制于下:

歌岛19岁的穷苦渔民新治,打渔归来遇到富户宫田照吉寄养在外地的女儿初江,两人一见钟情。富家子弟安夫对初江也垂涎三尺。初江在去灯塔夫人家的路上迷路了,巧遇新治,两人相谈甚欢。几天以后,新治的工资不慎遗失,初江捡到并送去他家,然后又折回海边寻找新治。他们终于互诉衷曲,并相约再见。在一个大暴雨的日子,新治依约先到观哨所,并燃起篝火取暖,不小心睡着了,朦胧中看到初江裸露着在烤淋湿了的衣服,两人动情但并未结合。归途中,他们依偎亲昵的样子被灯塔长的女儿千代子看在眼中。千代子对新治一往情深,妒忌驱使她把事情告知安夫。安夫于是在岛上散布新治和初江媾和的谣言,这让初江的父亲非常生气并严禁二人往来。后来,宫田照吉委托自己公司的机帆船船长,带领新治和安夫出海,考核二人的表现。船回来时遭遇险情,危急关头安夫贪生怕死,新治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使形势转危为安。新治的表现赢得了宫田照吉的首肯,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能把小说撑起来的是细节,否则只有骨头没有肉,就是故事梗概或者新闻报道了,好的小说有画面感,读者犹如看着电影。或者要有悬念,让读者急切想看下去。潮骚让我着迷的是关于海岛,岛民,渔民生活的描写,没有亲身经历,或者没有长期海边生活的人,是无法写出这么细腻的场景的。好几次,我有感触——这世上,能居住在海滨小城的人,一定是很幸福的……,住在海滨城市,肯定比住在大山里幸福多了,……小岛不算,小岛上的生活是单调和艰苦的,不过,海滨城市的生活,绝对是惬意的,海边的风也比内陆的风好,令人舒畅。

海女

小说里有一些海女的描写,日本人对于性的描写总是无所顾忌,很大胆,但是又不色情(不知什么鬼),潮骚里并没有性描写(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里有),只有海女,很多年前,看过一本画报,画报里有一些海女的照片,赤身裸体,穿很少的衣服,皮肤黝黑,海女不是摄影棚里的模特,是海边的村妇,粗鄙的女人,过着艰苦的生活,她们没读过书,没出过远门,潜水去捞海蛎子,靠此为生。至于,她们为啥只穿很少的衣服,那就是很愚蠢的问题了,只要你去了海边,你就会发现,衣服多少不是问题,衣服甚至是多余,而过去日本人很穷,不比中国富,一件衣服坏了,也很心疼呢,能不穿就不穿了,况且是要下海捕捞的。

小人书《阿扎与哈利》

看到小说的末尾,海上遇风暴,歌岛丸号驶入珊瑚环礁避风,与一条松鱼船连在一起,夜里缆绳断裂,船长让年轻人泅海去把缆绳系到瞭望塔上,富家子安夫畏死不敢去,新资自告奋勇,跳入海中,与风浪搏击,最终挽救了歌岛丸号。看到此处,我忽然想到三十多年前看过的一个中国小说《阿扎与哈利》,情节何其相似,《潮骚》里,新治与安夫同时追求初江,小说的结尾处,船舶遇风暴,新治泅海系缆,挽救了歌岛号,最终获得未来岳父的赏识。 《阿扎与哈利》里,希腊水手哈利,与马来西亚水手阿扎,同时追求日本女人美智子。货轮庞培号在大阪港遇到台风,缆绳断裂,危急时刻,阿扎跳海泅渡,把缆绳系上浮筒,风暴过去后,哈利为自己过去伤害过阿扎而道歉,并主动退出了这场爱情角逐。——两个小时的桥段何其相似,我敢保证,樊天胜肯定是借鉴了三岛的创意和构思。这算不算抄袭呢?当然不算。

三浦友和与山口百惠的剧照

事实上,小说的戏剧模式,只有三十多种,大家写来写去,都差不多,有人说,《潮骚》以古希腊朗吉努斯的牧歌小说《达夫尼斯与赫洛亚》为蓝本写成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没看过什么古希腊的作品,也许以后会看一点吧。在网上看到,还有一部电影《潮骚》,根据小说改编的,主演是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看到一些剧照,觉得不合适,怎么能让三浦友和演新治呢?不合适。新治是个岛民,渔夫,寡妇海女的儿子,三浦既然身上有肌肉,面相却是白面小生,谦谦君子的温润模样,印象里,或者想象里,海上的风长年累月的吹,起码皮肤会黑一些,形象也要粗犷一些,才符合小说人物的设定。电影,没看过,也许以后会看一看的。……,也不一定。

千年椴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潮骚》读后感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