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流河》读后感

朗读这篇文章

王莉婕

作者齐邦媛生于1924年,辽宁铁岭人,中国台湾当代著名学者。《巨流河》是一部以个人视角看20世纪中国历史变迁的回忆性传记,一部描写新旧时代过渡冲突的女性奋斗史;一部台湾文学走向西方世界的大事纪;一部用生命书写的诗篇!

本书讲述关于齐家两代人如何从中国东北巨流河辗转万里来到台湾哑口海的故事。巨流河是一种象征,它既象征着故土,也象征着一个没有完成的梦想,哑口海也是一种象征,它象征着齐家两代人生命和灵魂的归宿。

本书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从父亲齐世英的经历,真实的记录一代人在侵略者炮火下的英勇气概与尊严。那是真正存在过的,值得我们引以为荣,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二是作者从自己的出生、童年写起,在一路逃亡的战火中完成学业;受南开中学与武汉大学教育,是现代著名学者朱光潜先生的高徒;大学毕业后到台湾展开学术事业,为台湾文学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书中提到:“我出生在多难的年代,终身在漂流中度过,没有可归的田园, 只有歌声中的故乡。”“我从幼年离开小西山故乡后,活在病痛、转学和灾难之中,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在台湾大约只有六个人知道我的存在。满怀愁绪、落寞孤独的一个人,在黄昏的路上走回一个铺着日本草席的陌生房子。”对于齐邦媛来说,环境多变、地域迁徙,与亲人之间的不断分离,使心灵上更添悲伤。

齐邦媛的艰难求学历程虽然处在动荡年代,但她无疑又是幸运的。她在辗转流离中能够持续完成自己的学业,并能师从教育界的大家学习,一生受益匪浅。

第一个人是创办南开中学的张伯苓。年轻时的张伯苓发誓要献身于教育这条“自强之路”。他的那句“中国不亡,有我”的誓言鼓舞了许多南开学子,也鼓舞了年少的齐邦媛。

第二个人是国文老师孟志荪。他让齐邦媛爱上了文学和诗词。关于孟老师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孟老师的一个得意弟子,在物理考试中一道没做,只写了一首诗就交卷,本来以为这个学生会因此挂科,毕不了业,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孟老师直接写四句话。“卷非白卷,词却好词,人各有志,给分60……”多么可爱的老师,自由而不失风度;多么洒脱的学生,得遇这样的老师!想想不论什么时代的教育,能遇上这样的老师,都是学生一生的幸运啊!

在武汉大学时,在朱光潜先生的指导下,齐邦媛接受英美两国文学的严格训练,确立自己学术方向,朱光潜先生的浪漫情怀深深地感染着齐邦媛,使她能更好地感悟英文诗歌的境界,形成了齐邦媛独特的个性和气质。看到这里我对朱先生的“要求”印象最为深刻–“好的诗篇一定要背诵”。于是学生们一边躲避轰炸,一边背诵雪莱和济慈,这让我想到我们现在对孩子的教育,背诵经典是有益于孩子文学素养的培养。

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其父亲主办的《时与潮》杂志,开拓了她的视野,到杂志社翻看书稿也锻炼了她阅读英文的能力。让她学会从宏观的角度看待问题。在国家奄奄一息的境遇中,齐邦媛父亲这些优秀的知识分子扛起教育救国、传播思想的重任,为满目疮痍的祖国培养可用之才,他们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这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影响了齐邦媛一生的治学态度。

从原生家庭的角度看,母亲的情感启蒙,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母亲唱得最多的歌是《苏武牧羊》,一唱就是一辈子,齐邦媛在书中明确说:“我一生对文学的热爱和观念,其实是得自我那没有受过中学以上教育的母亲,她把那苍莽大地的自然现象、虎狼豺豹的威胁,和那无法言说的寂寞人生化作许多夏夜的故事,给我童年至终身的启发。”“母亲那种幸福的状态,给我成长过程最大的安全感。”那些渗透着母爱的故事,是人在童年时最好的教科书。不但给幼小的齐邦媛开拓视野,提高眼界,而且在她幼小的心灵深处种下了一颗充满无限可能的种子。来自父亲的影响也占据了重要地位:作者写了一个印象深刻的事–“那一年初春雪融的时候,上学要经过一条巷子,地上全是泥泞,只有路边有两条干地可以小心行走。我自小好奇,沿路看热闹,一不小心就踩到泥里,棉鞋陷在里面,急得大哭,这时一辆汽车开过来停下,里面坐着我的父亲,他叫司机出来把我的鞋从泥里拔出来给我穿上,他们就开车走了。晚上回家他说,小孩子不可以坐公务车上学,公务信纸有机关头衔的,我们也绝不可用。一则须知公私分明,再则小孩子不可以养成炫耀的心理。”另外一件事,仅有的一次挨打,他也是用同样的语气告诉六岁的“我”–这里不是可以满山遍野跑的乡下,城市公园的花是不能摘的,摘了更不能一再撒谎–“我打你是要你记得”。这最初的印象,使我一生很少说谎。即使要跟人家说一点善意的谎话,都很有罪过感。父亲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件教导齐邦媛做人要懂得规矩。还有父亲在母亲怀孕时为母亲买樱桃,在战乱中对教育和文化的坚守,给齐邦媛的一生树立了榜样。

父母给她的爱和勇气、坚强和幸福,父母的情感支撑和理性教育,优秀老师引领,让她具有一颗不屈的战胜苦难的心,最终成就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百年历史沧桑,《巨流河》撷取心香一脉,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想我最应该思考的问题是什么?台湾作家席慕容说:“我总觉得,生命本身应该有一种意义,我们绝不是白白来一场的。”亦是时代在变,亦是教育在变,亦是我们在变,生命不止,弦歌不辍,珍惜当下的和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巨流河》读后感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