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 我打江南走过 · 苏州行

朗读这篇文章

在周庄,我没有坐船,我是桥上的人,看着一个个摇橹的船夫和游客从洞下穿过,在一个又一个桥上寻找水乡的整体轮廓……

(二)半晴半雨游周庄

周庄,是我去过的第一个江南古镇。

凤凰古镇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民族风情,苗族女子的织绣永远是五彩斑斓的。她们载歌载舞,笑声爽朗,精致的银饰随着节拍微微颤动。古老的水车、棕色的城墙、木质的吊脚楼…….给人一种原生态的感觉。

漫川古镇在我心中留下的是黄土的颜色,并非周围没有山没有树,只是空气里少了些水汽。古朴自然,毫不修饰,四周都可以看到灰扑扑的黄土。这样的古镇纵使存在上百年,也不会有周庄的青苔、周庄的潮凉。

周庄少了那种浑朴奇险,多了一点畅达平稳。它们的前边没有险滩,后边没有荒漠。周庄是湿的。墙角边的青苔,石缝里的湿土,不知哪里跑出来的蚊虫,毫无预兆的一场雨……它们告诉我,周庄是湿的。终于理解,为何有如此之多的江南游子用细腻的笔触、潮湿的心情去悲秋伤春,去诉说自己的千愁万绪,怀念自己格外美好的故国故土。有多少文人在不得意后选择这样的一隅度过余生,再没有比江南小镇更适合淡泊和安定的了。

乘水路进周庄,可依次见到一座塔、一个金色建筑以及一架桥。由于离得太远,无法估摸出其高度。随着船的游动,塔变小了,金色建筑变大了;金色建筑变大了,桥又近了。最终,船从桥下游过,缓缓走近周庄。

周庄古镇共有三座塔,分别是座于古镇北端的云海塔、座于镇中部的全福塔和座于古镇西南端的如意塔。这三座塔像三支香插在周庄这个香炉上,寓意蒸蒸日上。

而途中看到的金色建筑是古时富商沈万三的聚宝盆,传说沈万三的财富都是聚宝盆给的。有一次,他看见有人杀青蛙,于心不忍的沈万三便用钱将其买下并放生。后来,沈万三经过池塘旁边,看见一圈青蛙站在一个瓦盆上面,呱呱地叫着,好像在说:“沈万三啊沈万三,瓦盆请你带回家!”于是沈万三就将这个瓦盆带了回家,做盥洗的用具。有一次他用瓦盆洗手的时候,手上的戒指掉进了瓦盆里,直到第二天的早上,他才发觉整个盆里都是戒指。后来,他把金银放在瓦盆里,结果整个瓦盆里都装满了。关于聚宝盆的传说有很多,相同点就是沈万三有个聚宝盆,盆里可以生出金银。

下船往镇上走,远处是清一色的白墙黑瓦,不知是不是下过雨的缘故,石板的路都是湿的,四处都是碧绿的青苔。除了游客,只看得到镇上的老人,或摇着扇子来回的晃悠,或坐在河边喝茶。他们是不爱说话的,问起路来也会客气解答,音调绵绵的,转了好几个弯儿。

这就是周庄了。进镇的时候已是中午十二点,炎炎夏日,却丝毫没有暑意。周庄本名并不叫周庄,旧名贞丰里,因以贞丰桥故名。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在此发获设庄,又与其妻人章氏舍宅为全福寺,百姓感激其恩德,将贞丰里难名周庄。

周庄是水乡,并不是因为镇上有河,而是整个镇被河环绕。如果说凤凰有沱江穿过,那么周庄则是被水绕着。因为水多地少,房子建得也有些局促,可这种紧锣密鼓的建筑丝毫不影响整体的美感。树和河把房子分片,拱桥架在其间,整个镇就立体了起来。

时间是经,空间是纬,朱漆的船桨拍出一个又一个江南故事,它们总发生在氤氲的水汽里、弯弯的拱桥上,还有厚重的木门后。七百多年前,沈万三就是坐着这样的船乘水路北上,去金陵主持修城墙的事宜。明太祖朱元璋当时定都南京(即应天府)后要像模像样地修筑城墙,就找到沈万山,要他分筑一半。结果,沈万山仗着自己财力雄厚,负责的东南几城的建设竟比皇帝负责的西南几城早完工三天。这还没完,沈万三又申请犒赏全国军队每人银子一两,总共近百万两银子,直把皇帝气得七窍生烟,于是下令杀头,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又改为流放云南。一个曾经叱诧商场大贾,长枷铁镣南行万里,最终客死戍所。

至此,这座小镇从此沉寂了下去,惨痛的教训让人们更加信奉老庄的哲学,于是人们更加宁静无为了。不要大富,不要大红,只让河水慢慢流,船橹慢慢摇,穿过一座又一座桥。

周庄古镇桥桥相望,桥桥相连,至今仍保存着建自元、明、清代的石桥十四座。坐在船上游览,穿桥过洞,颇有情趣。不过我没有坐船,我是桥上的人,看着一个个摇橹的船夫和游客从洞下穿过,在一个又一个桥上寻找水乡的整体轮廓,也别有一番风味。

游玩到一半时,天突然下起了雨,游人都提起步子朝商铺飞奔而去。街道空了,人群散了,整个镇都弥漫在烟雨中,像薄雾的早晨,殊不知暮之将至。店里还挂着“阿婆茶”的牌子,拿着扇子晃悠的老人还在等着儿女造访,桥下依旧是左摇右晃的乌篷船,而我却该走了。

怀念周庄,大概是怀念其平淡如水的真滋味、不争不抢的人生态度。纵使后来的商铺和游客侵占了它,掩盖了它,它还是它,一个年事已高的生性淡泊的老人,不断换着新装,摇着扇子,在江南徘徊,等着儿女前来拜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城市 | 我打江南走过 · 苏州行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