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一个情绪错题本儿

朗读这篇文章

一个受缚于过往伤痛的人,往往是让人讨厌的。

多数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你总在某些相似的场景中感到痛苦,甚至可能因此而陷入强烈的情绪当中,最终忍不住爆发出来,去指责周围的人。

然后你的家人或者爱人每次都说,“就那点事,你就不能放下吗?这么多年了为什么还在耿耿于怀?”

那些伤痛浮出来,原本是期待被治愈的。但现实却时常演变成雪上加霜。

后来那些伤痛就愈来愈深,一层旧伤加一层新伤,一层新伤又沉积成旧伤。这些伤疤不但让他人看了害怕,更会让本人胆战心惊。

可不要忘了,别人看到的只是皮肤表面的伤痕。而真正让伤痕的主人痛不欲生的,却是那表皮之下的嗜心之痛。

为什么放不下?

我想对有孩子的人们提一下“错题本儿”这个东西。

为什么专门针对有孩子的人们来展开这个话题呢?

嗯……因为我们最擅长雪上加霜这种事儿,对吧。我们手中掌握着家庭权力,我们对孩子们所做的表态,往往具有“杀伤力”。

回来说“错题本儿”。

我自己上学的时候没有过错题本儿。我后来猜想,一定有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同学是有错题本儿的,只是我自己没有而已。从这方面来说,我不是一个善于反思的学生。

我知道一名合格的学生需要有错题本儿,是沾了大D同学的光。他的老师们很负责任,多次提到大D同学没有错题本儿,这对他的学习效果十分不利。

最初我不以为然,毕竟我就是一个没有错题本儿还侥幸通过了很多重要考试的人。当然,虽然我没有错题本儿,但是我有笔记本儿,我把所有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都记在自己的笔记本儿上。

越是重要的考试,我的笔记本儿就越是一本正经。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的笔记本儿,发挥了一部分错题本儿的补偿作用。

然而它终究还不算错题本儿。现在我知道它十分重要。

因为它让你去复盘,反思自己到底错在哪里,然后总结并且强化那些正确的路径。当你不断地反复强化这一完整的纠偏过程,最终你就能够强迫自己从错误的惯性中摆脱出来,直到在正确的思路上游刃有余。

别急,我这就要回到正题了。

为什么要如此详尽地谈论错题本儿,就是因为,当我们被困在过往的创伤中,无法轻松地往前看,放下心结的时候,我们的意识领域中,恰恰就缺乏了这样一本“情绪错题本儿”。

你没有机会认真地复盘,去仔细梳理到底自己在哪个部分除了差错,因此导致自己总在重复那些对你自身和人际关系无益的言行习惯。

或者,有时候你像我一样,有一本对自己而言十分重要的笔记本儿,但是它只是把那些重要的点记下来了,却没有修通正确的思路和整活你的情感通道。

也有的时候,你尝试整理自己的错题本儿,然而有些地方你自己的确弄不通,所以你自然地向周围求助——可是你的求助对象错误地领会了你的意思:你只是渴望得到帮助,而他们以为你在追责。

因此就出现了本文开头时提到的情况:你其实在呼救,而他们以为你在攻击,因此你得到的是否认和漠视。

说起来,他们还觉得很委屈呢——他们把你的呼救看作非常狂暴的攻击,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毕竟要面对跟自己的失误有关的不良后果,是难免会引起挫败感的。

实际上,你有多么痛苦,他们所受到的挫败感就有多么强烈。人们总会无意识地否认和逃避挫败。

因此那些错题本儿上面的未解决难题,就被一次次地搁置在那里,没有机会得到修通。然后,最初的错误点,再次拿出来放在人际关系中重现时,新的负面反馈又制造出了新的错误点,最后,你那些错误就越集越大,逐渐发展成一个臃肿的大型错误点。

好比一个孩子,一开始只是搞不懂1+1=几,后来别人又丢过来1+3=多少?2+4=多少?这个孩子就会越来越糊涂,越来越不知所措,越来越“愚笨”。

其实,我们只要稍微克服一下自己的挫败感(这里的我们是指有能力帮助这个孩子的人),耐下心来,仔细地去倾听这个孩子的恐惧和难过,抱持TA的无能感和愤怒感,然后帮助TA追根溯源,弄清楚1+1到底是怎么回事。TA就会慢慢好起来的。

很多暴躁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十分失望和愤怒,控诉孩子们“不懂道理”,总抓着以前的小矛盾不放过自己,恨他们不懂得体谅自己的难处。

其实啊,你们只要先把自己的“难处”稍稍放在一边,先去看看孩子的难处——毕竟我们是大人、他们是小孩儿么,你就会发现,并不是人家揪住你的小错儿不放过你。而是人家太小太弱的时候,被那个你觉得很小的困难给卡在那里了。

你以为一个小困难不至于那么不好解决,可是你忘了最精密的仪器往往在最微小的的地方出故障。重要的是,你得有足够的耐心去做全面细致地检测。

我们并不是仪器,因此不必费力去做大量检测,你只需要耐心倾听。

听听他们的错题本儿,纠错到了哪一步,你可以提供怎样的辅助。就好。

当然,我们最好也为自己建立一本错题本儿,毕竟没有完美无缺的成年人~

文字:原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建立一个情绪错题本儿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