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庵的孩童(三)

朗读这篇文章

终于地,我和许多小学同学一道,以背诵“老三篇”、《毛主席诗词》和“最新指示”,升上了石龙中学。

在初中那段悠闲、对一切美好东西开始敏感、憧憬的时光里,因为沸腾的革命形式,“上街游行”、“贴大字报”、“学工学农”,中学的学习生活轻松而又愉悦,我尽情地徜徉其中,进行着我的“孤独者的散步和遐想。”我痴迷于阅读那时能够找到的一切革命小说,如《烈火金钢》《红岩》、《苦菜花》、《野火春风斗古城》、《敌后武工队》、《青春之歌》等。我不知道这些小说属于“红色经典”,以为那时原本就只有这些小说,小说也原本就只是这样。并不知道,在这些作品之外,还有鲁迅、老舍、茅盾和巴金,还有外国文学和世界名著,还有更为经典的中国四大名著。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就是那时候开始悄然进入到我的阅读世界。

在我看来,乡村和城市,永远具有差别,城市才是乡村的向往。那个年代,我从小生活的石龙庵很幸运是方圆十几里的一个集市小镇。乡下的人向往我居住的小镇,镇上的人向往着三十里外的县城,而县城里的人则向往着百里之外的地区城市。所以,在我中学期间,我知足于一种幸运:父母为了更好地抚养我们姊妹几个,把我们从县城带回到了故乡石龙庵镇,这比生活在更为偏远的山区要好上许多。我可以去县城新华书店买书,也可以去县城父母亲之前的同事或亲戚家借书。而我那时候能看到的小说,在更为偏远的山区,一定会更为稀少和罕见。我那有两个姐姐三个妹妹的大家庭,虽然父母的工资供养我们姊妹六个很拮据,但在小镇上生活却充满着富裕的感受。父母的努力工作、勤劳忍耐,给我们姊妹几个树立着人生的榜样。奶奶养猪种菜,终日不停歇的劳作,母亲节俭贤能、辛勤持家,让我们姊妹几个既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不易,又充满了家的温馨与美好。这成了我一生的巨大财富,也是我后来勤奋学习时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因为阅读小说,我变得心怀开阔,有了胸襟。胸襟的开阔使我在初中的各种学习和试卷考试时应对自如。因为小说,让我变得似乎完全忘了和谁有过一分之差的那种遗憾。读书学习,完全没有像现在的中学生那样有超越一分之差的奋斗之力。而那些革命小说中的故事,却又常常让我念念不忘,愁肠百结。初二上学期之时,我终于听说有部大本小说名为《红楼梦》,又叫《石头记》,是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合称为中国的四大名著。并且,《红楼梦》是名冠这四大名著之首的。其他三部,因为父亲的书架上有、我都也已看过,只是这套书,不知为何,父亲的书架上却总是没有。问过县城里很多儿时的玩伴和小镇上“说书”的文人:“你们家有《红楼梦》吗?”他们都惊异地着看我,好像我的问话里,隐藏着一个少年不安分的心。然而,他们的那种神态,反而使我更加急切地渴望得到这本书。也就终于在某一个星期天里,我去县城父亲的一个老同事家,他家一位比我大的叫“大黑皮”的大哥哥,他父亲是邮电局长。玩耍中,他知道我想看《红楼梦》,他告诉我说,有位部队的高级干部送了他爸一套《红楼梦》那书,等他爸看完,他会悄悄偷借给我看。

我为此惊诧,除了深表感谢之外,更对那位大哥哥感激涕零。

从此,也就终日地等着等着,直等到一学期过去,我甚至已经对此不抱希望了,他却在某一天里给我母亲单位打来电话说,让我星期天去县城找他。当我在一个星期天赶到县城他家见到他时,他从书包里取出一个报纸裹了几层的书本样神秘东西,把我拉到一边塞进了我的手里。我欲打开看时,竟吓了他一个满脸慘白。于是,我忙又赶紧包上,藏进我的书包。到没人的时候才打开那个神秘用报纸包裹着的东西,见是一本书。果然,浅白的封皮上赫然印着“红楼梦”三个大字。当时不知为何,我喜出望外,又战战兢兢,满头大汗,却又双手哆嗦,慌忙地把那小说快速地重又裹好,急急地藏进了我的书包。因为父亲那时已经明确地告诉过我,暂时不许我看《红楼梦》,所以这本书我得躲着家人,偷偷地看。

这之后,一连几天的课堂上,我没有听进老师讲的任何课堂上的知识,一心想着那本“红楼之梦”,就像一心想着朝思暮想想要见的我最钟爱的一个情人。我曾在一篇《少年逃学记》中记述过,为了看小说,我在小学、中学都有过不少次逃学经历。这次因为《红楼梦》看得如痴如醉,我又逃过几次学,为此没有少去老师办公室接受“处罚”。每次我都会向老师解释,态度总是很好,会很虚心地听取训导和劝诫,但也只是听着。也许我看起来很软弱,但既然我打定了主意,既然我觉得那么做没有错,所有的责备和处罚对我来说也就不会产生任何作用,只是从我那空空的听觉里风一般穿过。我从不和老师发生争执,也极少失礼。渐渐地,老师们了解了我,知道我在某些方面很合作,在某些方面却从不合作。我也会让他们明白在这么一个不重视教育的大环境下,逃学对我来说等于另一种方式的学习,它不仅不会影响我的学习,反而对我大有益处。真的,当我逃学重返教室时,我那迟钝的脑子又重新转动了,我的思维又活跃了,整个人又有了活力和精神。我常常想,我那时在学习方面尽量不让老师失望,这并非为了别的,而是为了让他们不再追究我逃学偷看小说的行为。我和老师双方仿佛在无声地谈条件,最后终于达成一致。在那个教育只注重学工学农的时期,我只能用这种方法换取我所能换到的最大程度的自由阅读了。我不会选择当个坏学生,在我看来,那种自毁前途的对抗,与其说是出自反叛精神,不如说是出于对自己尚不清楚的愚蠢。

幸好不久便放了暑假。为了假期不去父亲那儿,我主动提出来要和二姐一道帮家里干活“挖猪菜”。假期我同二姐一道(大姐已经招工参加了工作)每天起早贪黑,到田间地头挖野菜,到山林里捡松枝拾柴火。白天无休止地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可在晚上,看《红楼梦》小说,却能如痴如醉,直至天亮。看到黛玉葬花、黛玉之死和宝玉出家,常是泪流满面,唏嘘感叹。

因为对这本《红楼梦》的爱不释手,那个暑假我一连看了几遍,有时趁着外出干活,我和二姐商量,一个人便遛进树林,饥不择食地看了起来。每当我走进树林里,我立即觉得自己来到另一个世界,一个清新、自由、只属于我的世界。我能够融入到这周遭的静谧之中,眼里只有书本,心里只有故事,我和“红楼”里的一切事物离得很近。我常常捧着《红楼梦》在树林里消磨一整个上午或下午。我常常躺在某棵树的树荫下、或是一片绒绿的草上读着这本长篇小说。我捧着书静静地坐在林子里面看,绝不会有人发现,格外有一份与世隔绝的安全感。

我在树林里聚精会神的读书中,总能感觉到那一棵棵树冠宽大的樟树和瘦瘦高高的杨树都有声音和气息,它们都是些忠厚的生命,那些芦苇、野花、小草都有其感知,在那些我用独自游逛、阅读、胡思乱想的愉快时光里,它们陪伴着我。至今我也难以描述那种极为朴素的自然美如何深深打动我,就像一切生命那令人感动的气息化成一股清泉,缓缓渗透到我的内在,我的整个身心都啜饮着这股清纯的甘甜。

幼儿园、小学、中学时代的每个阶段我都是在我的故乡石龙庵度过的,每个阶段仿佛有着不同的色调和明暗度。在那种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我小学、初中时期,唯一“沿袭”下来的习惯就是阅读。而今,我在记忆中不断重温在石龙庵度过的那些轻松愉快的时光时,那一幅幅宁静、肃穆、充满人与自然真正和谐的优美画卷,就时常浮现在眼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石龙庵的孩童(三)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